“那些不服管教的学生是我们最感自豪的产品”。这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 William James 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中说的话。那么具有自己思想,充满了反抗精神的孩子不就是妈妈最大的自豪吗?
前些天,因为写了篇比较“礼让和优先”的小文章,一朋友看了后留言说我应该接着写一篇有关“逻辑”的文章。她觉得西方人比较讲究逻辑,而中国人似乎更愿意自由表达。
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哲学理论,所以要写有关逻辑的文章还真的是不知从何说起。即便突击恶补,估计这也不是什么可以两三天或者几个月就能补出来的。于是,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不能写的题目。
早上送完孩子,停车入库的时候(车库似乎是我的灵感源泉),隔壁人家的那辆大车依然在那里,而对面车位的大车却不在,我竟然回了三次车才把车子停在方便隔壁大车有比较足够的开车门的位置。回想在这么小的位置一把入库的居然是前后左右都停满了车的时候,而来来回回最多次的却是周围四个大停车格一辆车都没有的时候(每个柱子间一个大格,有两个停车位)。这让我想起了英国教练教开车和中国教练的不同。
在英国学驾驶的时候,虽然已有二十几年的驾龄,但是那位很有经验的教练在看了我开了一圈后,又教了我利用各种参考点。她让我把车沿路边停好,停到车轮几乎挨着人行道边,然后让我找一我的视角看出去车窗上有什么固定的配件和马路牙的交点。告诉我,这个就是你的靠边停车标准参考点。随后,她又告诉了我两车相汇的最近距离参考点;路边快速准确地停到两辆车之间的空档的三个转换方向盘的幅度和参考点。总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原来开车就是一个对车身各个点的观察和利用啊。而自从她让我明白这些道理后,接下来在狭窄的英国道路交汇再大的车我也没有怕过,左侧有时就似乎贴着边开过去的,坐在副座的人吓死,我却信心满满的。
刚来的时候,我的一个会计师常常要安慰我:“你不要焦虑了,这个事情的程序和步骤就是这样的,所以你放心。” 她这样安慰了至少有大半年。那个时候,虽然我会说,有你我就放心。而事实上我却总要等结果完美才真的放心。原因就是,我不是不放心她,而是不放心制度。在国内已经习惯“没准儿”了,忽然让我进入一个什么都是按标准来的社会,一时真的不习惯。
但就像是驾驶不再是靠感觉而是有非常具体的依据一样,在什么事情都是那么靠普有点后,渐渐地我的焦虑症居然慢慢自己就好了起来。
这些和逻辑有什么关系,和不听话的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啊?
因为,只有习惯逻辑的社会才会什么都是按照事实办事,而不是凭感觉。学车是让你明白怎么样才能安全行车,开在自己的车道上,停在最靠边的位置,观察到什么情况可以过马路或驶出岔路,这所有的“明白”是有数据的明白,而不是凭感觉或者不停地练啊练,练到你和你的车合体。可是即便合体也没有用啊,在中国不知道是不是到现在还是要求使用教练的车考试,如果还是这样,那买了新车不是又要重合一遍?
这里插一个在英国开车必须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就是和非机动车交汇。前方有马或马车的时候,无论路多宽,有多少车道,都不能超越,只能跟在后面,跟到下一个路口马或马车转弯为止。 前方有自行车的话,只有当离开自行车的右侧出现至少一个车身的距离空间时(就是你超过自行车必须离开差不到4~5米吧)。万一没有这样的机会,比如右侧车道一直有相同方向或不同方向的车辆,那只能一直跟着这两自行车。如果在路口起步,一定要等到同时等在你左边或左前方的自行车穿过路口,明确了他进入的车道后,你才可以动车。
为什么这样,因为有一个逻辑关系在里面。机动车开过马匹会惊扰到马,而发生事故;自行车是不稳定的两轮人力车,机动车开过去,很有可能刚好自行车倒下来,距离差不多也是一个车身左右。
英国的法律能够这样巨细,和他们一贯从小培养的逻辑思考方式有关,就是事实,事实,还是事实。所有的论述都是穷尽事实的验证。交通法是最普遍的法律,写得完全覆盖有利于使用的人无论是在遵法行车还是出事故依法办事上都是一个便利。如果有争议,也很容易拿出事实来要求重判,而不需要自己去想一套什么高深的法理出来,或者去寻什么案例。
据说当年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后,希特勒不允许这个理论出现在德国的教科书上,理由很奇葩,因为爱因斯坦是犹太人。而他的理由的一个逻辑点是“但凡是敌人认同的我们就不认同” (这个逻辑听上去很耳熟吗?象不象: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个么,把孩子逼上应试道路的是什么逻辑?--凡是考试成绩好就能进好学校,凡是进了好学校就有好工作,凡是有了好工作就有了幸福。
其实这句话都不用读三遍就会觉得是没有逻辑的。可是为什么就是有那么的家长愿意当这种残酷的事实的拿着鞭子的监督者呢?
因为不经思考地随大流是最省力的方法,而且万一出错也不会有人责怪。即便是受不了压力跳楼的孩子的家长。
所以乖孩子好吗?我觉得有个听话的孩子是家长的幸福,但我们不能苛求我们的孩子都非常乖,你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有的时候,不是,应该说所有的时候,都要欢迎孩子问你为什么。
其实很多乖巧的孩子通常会有很讲道理的父母,父母愿意在孩子很小(小到你开始对着他说话的年龄)的时候就先把事情的缘由讲清楚才开始行动,所以孩子的内心没有因为不明白而盲从,也不会因为误解而会挣扎。即便随着事情的发展有新的问题的时候,会习惯先和父母讨论。父母的逻辑会传给孩子,父母在讲故事讲道理的时候说的是“因为那块木头是圆的,山路有一定的斜坡,所以它就滚下了山坡。”而不是“因为那块木头很好看,山上开满了花,所以它就滚下了山坡。”。不好意思,不会讲儿童故事,举的例子比较没有故事性,大概看个意思吧。
而当我们遇到一个孩子,凡事都要和你辩个明白的孩子,不然决不听命令的孩子,能说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吗?或者就把他归到“长大了会遇到很多挫折的人”吗?(后面的结论是我在google“不听话的孩子”这几个字看到的第一条,也是最离谱的一条结论)。
如果你有一个很要刨根问底的孩子,恭喜您,您捡到宝了,您生了个具有“思辨性思维能力”的孩子。只要你不会觉得被孩子问倒是件不能容忍的事情,而必须以暴力和歇斯底里来取得家长的权威的话,那么有一个爱问的孩子好过一个逆来顺受的孩子。
当然,如果有一个表面很乖,心底里有很多不服但是会自己去找答案的孩子,那就是宝中之宝了。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都非常忙,没有什么机会对我们管头管脚,自然我也没有学到过什么当父母的技巧。而当时的孩子好像都特别听话,确切地说是把“听话”当作人品的一部分的,孩子不听话那几乎就要归类到离经叛道的不孝子。到现在还会认为孩子不听话是件特别倒霉的事情,甚至上升到孩子将来会挫折多多,大概也是这个原因(余毒)。
不仅哲学家威廉姆说过,“那些不服管教的学生是我们最感自豪的产品”,思想非常先进的英国维珍集团的老板理查德布莱森也说过,他最喜欢不听话的员工。因为他们最有思想,公司因为他们而进步。
那妈妈呢,愿意和孩子一起进步吗?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时时刻刻在挑战你,让你不断地有机会找到你不熟悉的事情的答案,或者重新思考那个固定的答案,是不是很好呢?只要我们在世为人一天,每天都是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到退了休还要学跳广场舞,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在还年轻的时候学着当妈妈呢?
当你考虑问题的基点不一样的时候,或者你愿意接受的舆论不一样的时候(舆论又有很多,哪一类会对你发生作用,完全看你自己的选择),你的想法也会改变。如果这个社会更宽容,更欢迎和鼓励独立思考,那么,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不仅不会变成妈妈的烦恼,还会是妈妈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