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学到了什么(1)

2014年06月18日 美国生活


一位美国留学生的留学感言:


来纽约九个月,每一天都获得新知和新体悟。比起初来的时候,心智上已有一个飞跃。这两天进行一个大反思,把所有悟到的东西总结出来,作为心路历程和自我提醒,并与大家分享。


Less is more.


这句话所指示的对象包含很多:信息、机会、经历、表达、人际关系等等。在纽约这样集合一切“美好和新鲜事物”的城市,我经常感觉到被过分刺激(over- stimulated)了。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信息(informative),会议和演讲总是那么激动人心(inspiring),各种机会和资源让你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到处都是才华横溢背景不凡的人……贪念重如我之人,就掉入这个“more”的陷阱之中,后果有三:迷失与碎片化信息的大海之中,茫然无方向,觉得什么都想要;无法忍受寂寞专注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每天都感觉很忙,人浮于事,成效不大;大脑被过分刺激而丧失正常思维力(paralyzed),抑制深度思考,抵制挑战性工作,产生惰性情绪,工作拖沓,应付了事。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我应该警觉,我的人生被信息超负荷所控制了。我需要尝试做出改变——审视外物和我自身互动的方式。这虽然是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但许多机会,仅仅只是看起来是有价值;虽然大量的信息能够赋予我力量,但很多信息我并不真的需要,或者很多信息蕴含着相同的道理,或者我需要花比我想象的更长的时间来消化他们。虽然我想做很多事情,想去很多地方,但一天只有24小时,我必须做出选择而且专注于我的选择;承担过多以及选择超出我能力范围的事会让我很累甚至很沮丧,而这样的状态并不利于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告诉自己,必须学会甄别信息,做出明智的选择,做重要的事情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抵挡诱惑,专注淡定,不奢求全面,不企图完美。


enough is enough。


Everyone’s gonna start from somewhere.

这是一位好友告诉我的,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句话的力量很大。在这座汇集精英的城市里,自惭形秽几乎是我的常态,论教学比不上有经验的老师,论语言表达无法跟英语是母语的人相比,学术论文写得一塌糊涂,生活经历和兴趣专长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或说得出口的。每隔几个星期我就有一次identity crisis:过去二十几年我都在干什么了?作为一个“金融界里最懂教育和教育界里最懂金融的人”,我尴尬得很。经常陷入这样的情绪的结果是,自卑自贬,自我效能降低,觉得前路无望,受到打击后一蹶不振。其实我一直在做没有意义的比较——基础不同的比较是无效的——我的背景,经历,专攻方向,母语,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我比较的对象并不相同。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当然,我也抱怨过自己成长太慢,学习效率不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我本来就能力平平,而消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是需要花时间的。或许我应该接受自己能力的局限并尊重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率。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平凡的新人,在一点一点地积累和进步,做着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平凡的人坚持做了很多年的事。Everyone’s gonna start from somewhere. Be patient and faithful.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