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频繁干预市场,央行真有这么大能耐吗?
上一段说到,市场的力量和集体的意志,才是股市升跌的主宰,政府再强大也不可能逆势而行。美联储够牛了吧,堂堂第一大国的央行,但是它们也不敢和市场对着干。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时,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十分忧虑。像他这种级别的人,肯定不会天真地认为股票十倍十倍地翻还合理。当时的情况和如今的A股也有些类似,也是经济基本面很差,股市上融资、杠杆的比例很高。
格佬最初还是想尽尽责任的。他在一个非正式晚宴上,做一个完全和股市无关地发言时,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他认为目前的人们有点“非理性亢奋(irrational exuberance)”。结果这话被媒体抓住,大肆报道,第二天开盘暴跌500多点。
毕竟他是政治家,“鼓吹牛市完了”这种罪名,谁敢去冒天下大不韪来担当?所以他马上掉头了,站出来澄清说这是大家的误解,市场总体还是健康的云云。
市场就像一棵大树,作为央行,偶然出来修一下枝节还行,如果妄想连主树干的生长方向都去改变的话,那就违背自然规律了。而中国的证监会偏偏不信这个邪,以为大树干就像小盆栽那么好修。
官方昏招1:底牌全让人知道
这场牛市之所以被戏称为“国家牛市”,是由于国家希望通过慢牛逐步降低我国的储蓄率,让钱流进实体经济,盘活社会景气,进而通过财富效应拉动内需。另一方面,也是逐渐衰弱的房地产资金有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正因为连普罗大众都看穿了国家希望牛市,就好像国家站出来说“我要把这5000元派给你们(上证升到5000点),你们随便抢吧”,这样送钱的行为,股民们不蜂拥而上,像以前抢盐一样抢购股票才怪。于是才有了2万亿成交量,有了半年上证翻倍。但是国家低估了股民们抢钱的速度,它天真的以为5000元够派两三年,结果不到半年就被抢光了。
美国牛市了6年,如今道琼斯指数市盈率才17倍;中国牛市了半年,市盈率就已经20倍,创业板更是高到不忍直视的程度。牛市若要继续往5千点以上冲,就意味着政府要继续出来“托起”,但如果大家都心知肚明A股有泡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官方昏招2:任意评论市场
几个月前,新华社还频频发表鼓励性的文字,为股市飙升推波助澜。在内地股民的印象中,每逢调整,有时还跌不到10天均线,无论新闻联播,还是各大报,都会纷纷跳出来说“市场无需过度恐慌”,摆明了告诉全世界,“我们觉得还没升够呢”。
如2015年1月29日,上证综指在多空消息的轮番轰炸下报收于3262.31点,跌幅1.31%,当市场人士对于后市走势感到担忧时,《人民日报》站了出来再挺牛市,刊发了《内外因共促忐忑行情十年一遇慢牛形成》的文章,帮助市场信心得到恢复。
2015年5月5日,上证指数大幅下跌4.06%,次日,新华社及新华网即连发《新闻分析:沪深股市缘何大幅下挫?》等4篇文章。
但是这两周的疯狂暴跌接近20%,官媒却集体失声了。这样的行为让平日习惯了“看着新闻联播炒股”的内地民众们出现集体恐惧,从而又引起股市上的连锁反应,争相抛售,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讲述这些,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本来作为监管部门,职责只是调节和监控市场风险,根本就不该跳出来做操弄股市风向的分析师、股评家。外国的官员用每一个字眼都谨慎万分,你们几时见过耶伦跳出来现在股市是过快还是过慢的?现在好了,开了一个坏头,让股民们习惯了依赖于官方的指导,你只要哪天不说话,反而会引起谣言纷纷,大家会觉得“这跌得连官方都吓怕了,找不到理由解释原因”,你说这是不是好心办坏事?
官方昏招3:政策没有连续性,胡乱干预市场。
归根到底还是官方轻视市场,过于自负,以为它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可以随心所欲。每逢指数升得快的时候,证监会就会使出一系列手段,如清理融资,打击扇形信托,加速IPO,媒体大量发声等等,使指数急速降温。我们都知道气温高低反复,人就容易生病,其实股市也一样。调控手段用一次两次还好,总是滥用这些招数,人为打压股市,只会使得散户在炒股时更加提心吊胆,问题累积起来就一次大爆发。
病症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要根除也不是易事。这不,经过了双降后仍不能止血的中国股市,又传起了“证监会暂停IPO”“取消印花税”等等传闻。证监会的种种手段能否把牛市救活,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声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师所有
以上所载资料并不构成金融或投资建议,也不对任何金融产品或服务构成要约、建议或销售邀请;所有资料仅为信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