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感谢您关注加拿大小海龟
我的生活因你而精彩!
[摘要]自此以下,读书人的痛苦之状即使罄十座南山之竹也难尽书了:苏秦刺股、孙康映雪、车胤聚萤、孙敬悬梁……收集起来,恐怕与酷刑相比也一点不逊色呢。
刘金祥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如何才算是一个读书人?看到这个问题很多朋友会禁不住皱皱眉头,多少有些无聊。
有一段时间我也多少有些犹豫:大家都这样想,这个问题该不会是个假问题吧?但我很快坚定起来,支持我的信念是:假如牛顿在问“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或爱因斯坦想“我乘上光旅行会是什么结果”这类人都以为荒诞的问题时,那我们肯定还生活在16世纪以前的世界中。
“读书人”在我看来,条件首先当然是读过书啦——我指出这一点你肯定又会笑,所以不妨严格一点,以是否拿过学位为界,比如学士、硕士、博士之流或举人进士之类。但这样无疑会漏掉许多人,如自学成材者,如科举制度之前的许多士子。因此有必要再加上一个限定:或写过文章、著过作——是否发表姑且不论。但是不久我就发现这样的定义不仅太理论、太啰嗦,而且在逻辑上有陷入循环定义的可能和嫌疑。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研究多少年来竟然付之阙如。久思不得其果,有一天我禁不住开始检讨、回忆已经逝去的这些年……就在瞬间,我发现了,什么是读书人!我这些年的经历本身就蕴含着答案:读书人就是读书读到痛苦不堪的人!
一旦捅破了这最后一层纸,所有的事情,全部的疑问就都势如破竹了。从现象来看,从被视为读书人的鼻祖的孔子到写下本文的区区本人在读书上无一不是“苦大仇深”。《史记》记载,孔子读《易》曾“韦编三绝”,拴竹简的牛筋都断了三次,会不痛?为了复什么礼,一生四处奔忙,困于匡,陷于蒲,被人哂为“惶惶如丧家之犬”,会不苦?还有那个备受孔子称道的颜回,居于陋巷,箪食瓢饮,什么“不改其乐”,整个儿一个苦中作乐。自此以下,读书人的痛苦之状即使罄十座南山之竹也难尽书了:苏秦刺股、孙康映雪、车胤聚萤、孙敬悬梁……收集起来,恐怕与酷刑相比也一点不逊色呢。
但从深一点的层次看,这一切全是读书人自己总是想从书中读出点什么来,什么“文以载道”啦,什么“学而优则仕”啦,总之都把读书当作了手段。那首著名的《劝学诗》更是道破天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致命的错误在于忘了“古之读书人为己,今之读书人为人”的古训。读书不是为了自己的修养,而是为了他人,为别的目的。仔细看来,道(在儒家是礼,在释家为佛)根本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仕呀,如玉之颜、千钟之粟呀,其实都不过是些美丽的谎言,引诱亚当夏娃的蛇,或者干脆就是痛苦的根源。先哲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近贤说,革命不仁,以民众为刍狗。现在我要说,书籍不仁以读书人为刍狗!
虽说当时我得出这些结论是很有些狂喜不已,但现在再来追述这段经历时我的心情倒十分平静,一点没有了那时“三年得两句,一吟双泪流”的感触——这句诗本身也印证了我的研究成果。这大部分是由这样的原因起的:当我将此重大发现告诸周遭时大家要么不以为然,要么认为我故弄玄虚。事实上我对这类反应也多少有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以为然。相对论发表时不是也只有两个半人懂吗?不管怎么着,我得出这些结论,至少是严格遵守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训导的。我倒是有些后悔,当初我作出上述发现时为什么不是在课堂里?要不然我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光着身子嚷着“我发现了”跑出来,使有一天能够读懂我的人在描述这段往事时更具轶闻性和传奇色彩,这样就能为人们平庸的生活增添一点趣味或者笑料。
作者刘金祥,系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送给群里的朋友们吧,祝大家永远快快乐乐!!
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休闲一刻
☁考考你的智商,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据说只有“鬼才”才能数出正确答案,考你智商的时候到了,看看你是人才、是天才还是“鬼才”!聪明的你数到多少个了?
↓↓↓↓↓↓马上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