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美国大众文化及其当代影响

2015年01月06日 美国创业区域中心ARCFE



2015年,新年伊始,今天就来一点轻松的,我们来谈谈美国的文化吧。在中国,文化以及与文化沾边的林林总总都由文化部负责的。美国并没有文化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说美国没有文化。其实,恰恰是美国文化及其独特性辅佐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相信大家基本认同这样的观点:在美国,谁当总统并不是最重要的,没有奥巴马的美国照样是美国;但没有微软、谷歌、波音、常春藤,没有麦当劳、好莱坞、肯德基、可口可乐的美国,那美国就不是美国了,而这些才是美国文化的基因。其文化个性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软实力资源,丰富了美国梦的基本内涵。

美国文化引人注目的个性正在于:它虽然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光怪陆离的,却又是浑然一体、难以分割的,并不像历史悠久国家的文化那么雅俗两分、高下立见。事实上,美国文化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大众文化,抑或可以解读为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充分交融与完美渗透,以至于我们仅凭直觉就能感受到,进而感受到它的青春张力、它的内在诱惑力。

以好莱坞为例。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对抗,可前苏联的青少年却穿着类似牛仔裤的蓝布工装裤,热衷于搜寻美国录音录像磁带;美国影片产量不足世界电影产量的10%,却占据了世界银幕播放时间的50%;而美国电视节目的出口量也比第二位的英国高出了7倍之多。初次来好莱坞星光大道的人,可能会令人失望。人们无法想像,每年盛大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就在这样一条拥挤凌乱的街上举行,连颁奖式现场—柯达剧院,看起来也并不起眼,跟“盛大”、“壮观”、“恢宏”这些词好像沾不上什么边。与国家大剧院、水立方简直是天上地下;而那些巨星们的名字,则被刻在了地上,任游客“践踏”,想要寻找自己崇拜的偶像,得蹲在地上找半天,这和动辄就为名人建一座高大的塑像,然后让人仰头膜拜的中国文化有着截然的不同。

可是,就在这样的漫不经心和不动声色中,好莱坞大片却走遍世界。它像一把包裹着美国文化的各色糖果,吸引了各个国家的消费者。当然,针对不同国家的特点和消费者的口味,它们也会适时调整“配方”。比如,为了赢得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好莱坞就调整对华策略:中国医生救了美国的钢铁侠,007去了中国大陆,功夫熊猫,木兰从军,等等等等。殊不知那些融入“中国元素”的美国大片,依然在以各种令人喜欢的表达方式,传播着美国的价值观。简而言之,不管你是否对美国文化感兴趣,也不管你是否“痛恨”美国大片,都不能对其“说教”能力和不断渗透的感召力视而不见—至今为止,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与美国的“文化霸权”相抗衡。它具有如此强大的扩张性,虽然不断遭到批评、诟病、甚至鄙视,却丝毫不影响其扩张—人们一边手捧着炸薯条、喝着可乐,一边观赏着美国大片。

美国文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欣赏别的国家的文化,尊重异域国度的文明。欧洲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等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落脚之地。这也正是新移民在登陆之初的精神家园。人们通常会倾向于用“美还是不美”这样的经典性原则来品味和品评文化的高低贵贱,表达个人的喜欢还是不喜欢。但唯独对于美国文化,人们更倾向于用“新不新”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而不是用“美不美”去衡量。

有生气的文化是变化中的文化。只要是新的、变化的、具有创造性的、能引领潮流意义上的事物,不管它是出现于经济生活,还是出现于精神生活,抑或是任何别的领域,美国人都习惯于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对待。美国人能够清楚地划分出年轻的文化和不那么年轻的文化之间的区别,而年轻人的文化又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新奇才是最有价值的!

文章来源:采编自网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