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择加拿大高中留学?公立私立怎么挑?低龄孩子寄宿在当地人家更能培养语言?高中留学,父母是否需要陪读?选择加拿大作为高中阶段留学的“加高党”家长们敬请留意!本次议题:【电台广播及录音稿】为什么选择加拿大高中留学?(一)
【电台广播及录音稿】为什么选择加拿大高中留学?(一)
嘉宾介绍
作为一名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长大,同时又移民加拿大、在加拿大成功创业的华人,由于长期关注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他对西方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深入的研究和切身的体会,多次接受中学、大学、省市妇联、主流媒体等机构邀请在全国各地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以及访谈节目。
音频•文字对照版之音频篇
朱博士:对。
主持人:必须是父母从小到大要参与的,不可能完全靠老师来教好。同样的,不管你在国内学习也好,在国外留学学习也好,也必须要有父母的参与,今天先从留学生和留守国内的父母关系说起。
朱博士:随着越来越多中国父母把孩子送到北美或者欧洲那边去读高中,留学生和留学父母这个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先说一下我个人体会,我是加拿大籍华人,有三个孩子,三个孩子在中国完成了高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才去加拿大读书的。老二在四年前回去读书的时候,我也是一个留守父母,她是一个留学生。小儿子今年7月23号跟我们回到多伦多的时候,我们才有点像陪读父母的。
留学生和留学父母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谈,因为留学教育其实先要教育父母,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中国的孩子在如何选择学校、去哪读书、什么时候去读,大部分他们只是提供参考意见,这是父母来主张的。
主持人:如果是高中去读书的,基本上都是父母作主,现在越来越多初三、高一、高二的出去外面读书。
朱博士:对,但是哪个年龄段去、怎么去,孩子没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只要他班里面有两个人出去或者身边有人出去,他可能会蠢蠢欲动,家长可能也是看到身边朋友的孩子去才会送自己孩子去。
今年七月份,我带着小儿子在多伦多公立教育局新生入学测试的时候,我发现以往大家出去读书的年龄段大概是读完高一之后,今年我儿子去测试的时候,也就是那边的九年级相当于这边的初三,发现很多来自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孩子也是在这个年龄段出来,这个趋势说明大家把出去留学的年龄段往下压了,至于为什么,很多家长就说越早出去可能会好一点,父母都有不要输在起跑线的概念。
主持人:所以把希望先把孩子送出去,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朱博士:从某种意义上考虑,因为北美的大学就要求高中身份去读他们大学,比起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去报考当地大学会有优势,但是他们有一个要求,你必须在当地高中读了三年以上的英语,也就是四年,就可以免去考雅思、托福等等。
主持人:所以要过去读大学倒数一下就可以了,初三过去,才有现在这么一个发展的态势。
朱博士:对。
主持人:越来越多初三、高一的过去。
朱博士:对,这点孩子不是很明确,父母有高瞻远瞩就知道应该这个时候出去,关键一点,留学生和父母出去之前怎么样选择学校,怎么样去选择寄宿家庭,怎么去选择监护人这方面,往往得父母多做一些功课,因为孩子只是关注如何准备好英语过去。但是现在有一个趋势,除了私立学校之外,加拿大的公立学校比美国要有优势,加拿大的公立学校基本向国际开放。你可以在东边的多伦多教育局、西边的温哥华教育局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但是假如你现在要选择公立学校,父母要考虑的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监护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今年我去加拿大陪我儿子读书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些陪孩子报道的,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正常来说应该是监护人做这样的工作,因为教育局规定一定要有加拿大永久居民和加拿大公民做监护人之外,他还要担当作为孩子父母的角色,他是孩子父母的眼睛、耳朵和鼻子。但是很多时候会发现,这些监护人都不会出现,我记得我孩子读书的学校里面,每年加拿大也会开家长会,更多的是一对一开会,有些监护人就不会出现,你想想,作为父母把孩子送出去,就算选了一个好的学校,但是没有选择一个好的监护人,这也是一个误区。
主持人: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也说一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怎么选,另外一个我们想谈一下关于监护人。
朱博士:学校方面,加拿大的选择比美国要多一点,如果去读美国的高中只能读私立学校,教会或者是私立的独立学校,加拿大可以选择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习。
主持人:教育水平会不会有不同?
朱博士:教育水平各有不同,以往大部分人会看中私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跟中国的寄宿学校比较接轨,首先私立学校提供住宿,帮很多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中国学生相对来说自立性弱一点,他习惯了在学校住宿,到那边一寄宿很难以适应,但是有一个不好的现象,这次我刚跟一帮加拿大家长和校长来到中国见那些读私立学校的家长们,家长们投诉最多的就是这个学校太多中国人。
主持人:学不到英语。
朱博士:私立学校是面向国际的,现在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在北美也只有中国的家长才能够承受每年5万到7万加币的私立学校费用,这样他们就会以为贵的就好,以为寄宿就好。这次在杭州听到一个笑话,一个宿舍住两个孩子,他们其实是住在隔壁街的,但是因为不是上一个学校都不会碰在一起,到了加拿大之后才发现他们就是邻居和街坊,这个没办法解决,这也是私立学校一个现实的问题。公立学校情况有点不一样,因为公立学校是面向当地人,选择公立学校从消费方面比较有优势。以多伦多教育局为例,一年的学费是1.2万加币,加上寄宿家庭和监护人的费用,这都是工薪阶层都能承担的费用。
主持人:会不会因为这样才会吸引更多人希望关注加拿大的高中教育,因为不贵,美国非常贵,美国的私立学校也非常贵,英国、澳大利亚的私立学校也非常贵。
朱博士:对,我七月看到华尔街日报网站出了一篇文章,有点妒忌的语气说,现在北美加拿大已经被中国人完全占领了。作为公立学校来说,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有一点一定要留意,学区很重要,中国家长在选择学区的时候往往会看排行榜,说老实话,加拿大公立学校或者加拿大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排行榜,可能会有一些非牟利研究机构出的所谓排行榜,比如加拿大最有名的一个排行榜,主要是针对九年级、十年级写作等等,对于留学生来说算不上一个排行榜。
怎么知道这个学校好不好,加拿大公立学校跟中国不一样,没有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私立学校容易看到重点和不重点,看历史就知道,加拿大超过100年历史的私立学校也有不少,公立学校就没有。看公立学校就是要看学区,一个学区大家都就近上学,很多新移民就喜欢打听哪个学校的学区好,他就在学区租房或者买房然后就近上学。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的家长们在选择公立学校的时候也会去问这个学校里面中国人多不多,我留意到一个现象,凡是好的学校都有中国人,我经常跟那些家长们开玩笑说凡是那个学校中国人不多,可能还得要小心一点,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传统比较重视教育,自然我们有触角知道哪个学校好,就把孩子放到那边去,所以那个学校中国人多,说明那个学校的升学率非常高。
以安大略省为例,这是一个西部的大省,排名一二名的学生50%都是中国孩子为主,中国家长们在跟孩子规划选择的时候可能会有纠结,这也是我们要留意的地方。
主持人:这是关于怎么样选加拿大学校的,尤其是高中。
朱博士:对,另外一个误区就是关于寄宿家庭的,上次我跟我儿子做新生测试的时候,有一个来自石家庄的妈妈跟我说他们一直以为选择寄宿家庭一定要外国人,最好是当地白人,说白一点就是西人。但是她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他们的饮食习惯跟他儿子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们就把他儿子当做兔子来喂,经常给他煮萝卜,他们觉得这样很好,而且院子里长什么他就摘出来煮什么给他吃,所以他儿子老觉得肚子饿。
主持人:吃不饱也吃不好。
朱博士:对。
主持人:但是又不敢提出来,肯定的。
朱博士:孩子太小了。
主持人:对,住在人家那,怎么敢提出来说这个胡萝卜我不想再吃了。
朱博士:而且他本来以为能够去练英语,其实一些简单的英语在饭桌上会讲,但是他不是你的老师,他不老带你去哪然后教你英语,达不到所谓的住在寄宿家庭里面练习英语的目的。还有加拿大人比较注重隐私,你要是把门关起来他们也不会敲你的门说我们来聊聊英语,没有的,她儿子更糟糕,因为不会讲英语就把门关起来了,我是这样建议她的,我对很多家长都这样说,第一年的时候不妨找一些中国人,了解中国人的家庭,先解决了孩子的胃,先解决了孩子的不安感,因为同乡或者同一个文化下的能够帮助他,过渡到第二个学期的时候你再考虑当地西人会比较好。
哈佛研究过,就算北美的中学生到大学,起码也有三个月才能适应大学的饭堂饮食,作为一个吃惯了中国丰富美食的孩子,跑到加拿大去吃所谓的素食或者很环保的食物,他肯定不能适应,而且他们又没到18岁,很多寄宿家庭不允许他们碰电器等等东西,因为怕他们出事,这些孩子吃不好就会更加想家,而且因为英语也不是特别好不能跟人家交流,就跟宅在家里面了。
主持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朱博士:对。
主持人:也达不到原本想要的效果。
朱博士:对,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留学教育先教育父母。
主持人:必须父母先明白这些道理,了解这些误区才能做好。
朱博士:对,因为出国的毕竟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父母从自身经历也应该完全理解,一个大人从北方来到广州也需要花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更何况是孩子,更何况是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孩子会更加孤独,更加没有自信,更加会思念家乡。我也发现另外一个现象,很多出去的孩子都是很成熟的,出去国外大部分是报喜不报忧,我大女儿出去的那一年,她的奶奶跟她说:你要记住,一定要报喜又报忧。因为她也在加拿大生活,她发现很多留学生老是往家里面报喜不报忧,孩子的心态也可以理解,因为她知道就算说了她的苦你也帮不上忙,反而会增加你的担心。这里面就有另外一个话题,留学父母和留学生的沟通交流,我回去那边待了四五个月,接到了大概三个来自中国网友求助的电话,他们就说到自己的孩子在那边,他们感觉到好像不妥,但是又不跟他们讲真心话,他们就把孩子的电话给我,我就跟这些孩子交流,结果才发现真的有一些事情他们不愿意跟父母讲,他跟我建立了信任,他就会愿意跟我讲。
今年我出席多伦多第八届家长会的时候,我特别跟当地心理机构的人了解到,我说你们有没有留意到,其实中国的孩子很需要一些心理辅导。他说是的,他们也明白,只不过他们没办法打开中国高中生的心扉,第一个中国孩子老聚在一起,这也是寻求安全感,因为语言的关系。第二个他们很少像当地的学生那样参与很多活动。第三个他们知道,很多时候孩子到了大学之后会有一些古怪的现象,这正是青春期,这时候父母更应该在他们身边,很可惜父母不在他们身边,假如父母选择的不是一个很称职的监护人,孩子的成长多多少少不会那么畅顺。
主持人:父母陪读是不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朱博士:现在发现很多父母,假如是女儿出去他们会不放心,所以有父母去陪读,但是他们觉得男孩子应该出去闯。据我所知,在多伦多这个大区里面大概有200多中国年轻父母在那边陪读,陪读等于是双刃剑,第一个好是对于孩子来说,他觉得有安全感,饮食也不会有不适应,作为父母来说,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当地社区学英语,了解加拿大的教育,有目前或者说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的学业。另外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你把孩子送出去留学,读书是一个目的,更多的是想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新的人生篇章,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他自己闯的,可能会有失败挫折,父母在旁边好的一方面是对他有情感的帮助,不好的一方面就是孩子投入不到当地生活,不知道怎么跟当地孩子交流,这也要分两方面看,这在我的圈子里面也有很多讨论。
主持人:陪读父母在加拿大那边会有哪些生活上的便利?
朱博士:陪读父母在那边,因为是临时的,现在加拿大对于陪读父母是很鼓励的,因为他们毕竟促进了加拿大的消费,给他一次签证都是十年多次往返的。现在加元兑人民币来说也比较低,相对来说费用也没那么高,但是父母利用出去陪读,好好了解当地的文化,好好学习英语、交朋友,也会为将来孩子读完书之后,他可以跟孩子有更多一点的沟通语言。如果父母留守在中国,孩子在那边讲什么他都不太明白。
主持人:鸡同鸭讲。
朱博士:对,很难有共同的话题,亲子关系就是讲沟通,你没有话题就没办法沟通。
主持人:就有代沟。
朱博士:对,就会有代沟,所以我觉得陪读也是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