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镜头里的明星不是浓妆艳抹就是光鲜亮丽,如果想让他们以素面朝天的样子面对摄影师,自然会被十分注重形象的他们拒绝,但是却有一个摄影师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成功的在拍到1001位一线明星的素颜照片,而且还在2005年办展览展出。这个人,就是逄小威。
30年前,全总话剧团有一个以调皮捣蛋闻名的三兄弟组合——逄小威为老大,老二葛优,李洋老三。后来,葛优成了著名影星,李洋以《我的澳洲》为人所知,逄小威成了国内著名的摄影家。
▲演员 范冰冰
逢小威出道之初以演员的身份混迹电影圈多年,最后才找到自己的事业重心,2005年,在中国电影发展100周年的这个历史性时刻,逢小威历时四年时间,花费极大地精力和财力,为内地1001明电影人拍摄一组照片,并且集结成册网,献礼中国电影百年华诞。
▲演员 高圆圆
他一贯将极简主义贯彻到自己的创作理念之中,他拍摄人物的时候,甚至要求对方没有表情,处理照片的时候也以黑白居多。他说任何色彩和表情都是照片传达的情感走向单一,所以无论明星大腕,还是俊男靓女在其镜头之下都是最质朴和真实的还原。
▲演员 李小璐
因为长期受日本审美的影响,逢小威特别喜欢自然,朴素,简洁,大气的的东西,他不管是做演员还是搞摄影,最忌讳矫揉造作,“真实”这两个字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演员、导演 赵薇
谈及如何让平日里镜头里的演员洗尽铅华,坦诚相待,逢小威的答案是“真诚”和“尊重”,他进行拍摄的时候不带化妆师和助理,工作往往以老朋友式的拉家常开始,相处之时又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这让明星放下戒心将自己最真实自然的样子呈现在他的镜头下。
▲演员 葛优
他说人之所以摆架子,无外乎是为了获得尊重,尤其是在陌生人和镜头下面,在拍摄的过程中,他把所有的荣耀和尊重都让给对方,而自己又表现的极其谦卑。拍照时,无论是环境,光线,服装,还是状态都是越自然越好,他的许多工作照,甚至是环卫工人帮忙拍摄出来的。
▲演员 章子怡
在拍摄的过程中,他最常用到的词就是“好,非常好,真漂亮,就这样,很自然”。他很少提示“你再笑一点”或者要什么表情,他知道自己要拍的是什么,他希望得到的是演员面容背后的东西,这一点也是演员愿意在他面前素面朝天的原因之一。
▲演员 周迅
他拍摄了多个面孔系列,为了传达不同群体的独特性,他把“准确”作为自己拍摄的首要要求,在这里的准确不只是样貌更多的是指国籍,服装,举止,气质所体现的个体差异性。
▲演员 李冰冰
当别人赞许他自己是中国拍面孔拍得最好的人之一,他咧嘴笑,说比自己有才华的摄影师还多,“当你是一个真诚、善良的好人,又这么努力,真的会有人帮助你的。”也许,逄小威能在这几年里拍到上千张名人,当中不乏退隐的老艺术家和奥运冠军,也和这一点有关。
▲演员、导演 徐静蕾
80年代初,逢小威也随着出国的浪潮,去了澳大利亚,后来结识自己的日本妻子,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8年之久,才逐渐将自己的身份有演员转变为摄影师,之所以决定拍摄面孔这部摄影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自己曾经是个演员。
▲演员 巩俐
从机缘巧合到热爱,从热爱到实践,逢小威的电影人物摄像之旅,一走就是四年的时间,其中的艰辛困苦和心酸百味恐怕也只有摄影师自己知道。或许是因为坚持不懈,或许由于自己谦卑而又不失尊严的态度,拍摄明星素颜照片的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竟然真的做到了。
▲演员 许晴
有一次,他想拍摄一位女明星的素颜照,辗转联系上对方的经纪人,表明来意后,对方直接拒绝了他,连原因都没讲。也许是担心他的“素颜拍法”对自己艺人的形象打折,也许是因为确实没有档期接受拍摄。
▲演员 梅婷
他并没有把种种猜想视为阻挠,而是拿出更加谦卑的态度,与对方“软磨硬泡,死磕到底”。终于,对方同意他在艺人拍戏的空档前来拍摄,但时间有限,只有半小时。他满心激动,带着相机、三脚架和反光板独自前往。见面后,他恪守自己的拍摄信条——自然、简单、真诚,与艺人轻松地交谈,十五分钟后,完成了拍摄。
▲演员 刘晓庆
他还用镜头记录了刚刚从秦城监狱出来的刘晓庆,这个一直走在整容的风口浪尖之上的女人,如此真实的被他记录。岁月的侵蚀让这个女人和屏幕上的形象大相径庭,但也让我们见到另外一种摄人心魄的美。
▲演员 陶红
在摄影师的眼里面,美和漂亮绝对是两个概念,美里面有漂亮,而漂亮的不一定美,逢小威所追求的就是要突破漂亮的眼障找到美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所有的拍摄对象在他的镜头里没有妆容,也没有poss。
▲演员 朱旭
一幅照片很难将一个人的才华全面的展现出来,他自己说,他曾经幻想跟踪追拍某一个人的一生,和他共同成长,直到行将就木之日再把关于他的所有作品拿出来展览。效果绝对震撼人心。
▲演员、导演 蒋雯丽
其实在拍摄的时候,面对自己的作品他也有遗憾,比如说刘晓庆,她可以说是能驾驭各色人物的全能型的演员,在一张照片中确实很难从各个角度去展现这样一个演员的多个层次,但是他只能拍摄一张她的肖像。
▲演员 陈坤
所有人在逄小威的镜头里一律平等,拍照时,对方的社会属性、职业属性等通通被拿掉,此时此刻,只是本人。逄小威捕捉到他们最自然的一个表情,及时按下快门。这一点明星大腕亦不例外。
▲演员 张震
我就想要一个正冲着画面的头像,一切都是特正的。其实我觉得最有力量的,尤其是男人,还是正面。当时拍了好多,我不需要他摆任何造型,但就是面部轮廓和眼神就能让人读出很多。
▲导演、演员 姜文
姜文这张照片,是我们见过的姜文肖像最具个性的一张,这张照片完全可以当做人像摄影的教材。这一张也是逢小威的得意之作,姜文是明星里为数不多要选照片的,后来拿了10几张给他看,结果我们挑中了同一张。他是粗中有细的人,在艺术上要求非常严谨。你想,当姜文那双眼睛面对面看着镜头时,再配上一幅金丝眼镜,那张脸是非常有力量的!
▲演员 李雪健
其实在拍摄之初,他也没有想到最后能拍到这么多人,逄小威先拍了葛优,他俩是一起走进话剧团同宿舍的哥儿们,之后葛优又给他介绍了冯小刚、张国立、陈道明,再之后更多人介绍了更多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2005年已经拍到了1000人。
▲导演 田壮壮
我不可能对1000多个重要的电影人都很熟悉,当你和他在一起时,他就是生活中自然的人,都会带给你不同感受。比如田壮壮,他说他是很喜欢他的人和作品,甚至他胡子拉碴、不修边幅那个劲儿,都是很男人的模样。
▲导演
俗话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他拍摄肖像的时候通常采用大光圈,将焦点对准眼睛,尽可能虚化背景。为了保持形式上的统一,他选择规避掉服装、环境、光线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将人脸布满画面,形成一种稳定的美感。
▲导演 陈凯歌
收藏家马未都评价说:“每一位看过逄小威先生摄影作品的观众,都能感觉到作为摄影家的不易。这种不易,不单单是付出体力与耐心,更多的是付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执着。”
▲导演 何平
在他的镜头下,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好像都有故事。尤其是在拍摄导演的时候,像胡须,皱纹,白发这些平时,在我们眼里有碍观瞻的东西,到头来在逢小威的镜头里竟然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演员 张丰毅
拍摄过程中最难安排的就是时间,他的战术是灵活机动的,“他们都很忙,没办法把一千个电影人都请到工作室里,于是我只能用减法,来面对眼前的各种大腕儿。每个人的拍摄前后加起来不超过15分钟”。
▲导演 顾长卫
他“知道自己在拍谁”。他当过演员,因此对电影人、艺术行业了解得比较多,抓得比较准。在他看来,把人拍得“准确”是首位的,遵从对方的气质、个性、年龄、职业,这是一个群体气质的划分,是具有共性的不同。此外,每个人的学识、个性、气质也不尽相同。
▲导演 冯小刚
“比如冯小刚平时和工作中状态是不同的,他工作起来特别专注。大部分导演也都是这样,这些我比较了解。一般我拍照片不希望被摄者有太多表情,只是此时此刻自然的状态就可以了。因为‘没有表情’才可能是有着最丰富的内涵,因而可能是最耐看的。而人的表情一旦有了喜、怒、哀、乐传达出的情感也就单一了。”
▲导演 贾樟柯
2003年的冬天,已经有了几部电影编剧作品的程青松,也接到了他的电话,拍摄过程很顺利,就在程青松家所在的小区,这一天他还拍摄了贾樟柯。
于是之晚年瘫痪在床,其实能拍到他老人家对逢小威个人而言已经是一件很神奇和幸运的事情。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努力与他的家人联系,才得以拍摄。拍摄时,他本人已经毫无意识。
▲演员 斯琴高娃
逢小威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特殊的意义,2008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创作了《歌唱祖国》中国著名歌唱家肖像系列,2009年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创作了《记住汶川》,在北京举办摄影作品展,展品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地震灾区的都江堰小学。
▲演员 潘虹
他的真诚和执着不仅赢得了被拍摄者的尊重,也得到了众多人的帮助。当他的作品越来越多的时候,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导》先后提供给他拍摄的支持和授权,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年的年份,电影投资人王中军也资助他出版了摄影集《面孔》。
这次展出作品的人物中,有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默片时期走过来的老一代艺术家,如黎莉莉、舒适、张瑞芳、孙道临、谢晋等,其中很多人已经离世,但为观众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大量经典作品,让人难以忘怀。也有正工作在一线上的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如张艺谋、巩俐、姜文、葛优、冯小刚、陈道明等,他们正处在创作高峰期,为中国电影带来了世界影响。还有新一代正在崛起的电影人,如贾樟柯、章子怡、黄渤、高圆圆、徐峥等,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国电影的未来和希望。
▲导演 徐克
2005年12月,《面孔》—— 中国电影人黑白肖像摄影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这些作品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并在馆内设立专馆永久展出。其实在拍摄《面孔》这部摄影集之前,他还有一份人物肖像摄影集,那就是《英雄》,逢小威用镜头,历时30年搜集所有中国奥运会冠军的肖像,这部作品在2008年在北京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