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部分高校学子的“苦行”文化

2015年12月06日 加拿大读书会



谨以此献给过去、现在、未来努力奋斗的考研人。——楔子

每年的考研风,考公(公务员)潮,都会引起人们对当下高校学子的热议。为了更好的安静的背书大家总是想尽办法。占位、抢座、在楼道安营扎寨,更有甚者居然蹲坐在厕所门口,只因那儿有一个并不怎么温暖的暖气片。有的慨叹赞赏,有的习以为常。不过这也不禁引起反思,在经济总量已经越居世界前列历来重视教育的中国,还差着为学生修缮一个学习的角落吗?对于应该专注于教育的学校来说,还差着给学生安排一个空闲的教室吗?对于一心求知的学生来说,真的有必要表现的这么可怜吗?

关于政府和学校,不能为学生周全,是很显然的,对于原因也不便多聊。而对于学生的苦学行为,确是有几点看法。对此不知道这么形容洽不洽切,想了许久,还是讲这种现象归结为一种“苦行”文化。

我所理解的“苦行”文化就是,在一个还可以的条件不自觉的为自己或他人创造的一种可怜兮兮的氛围。

“苦行”文化的现象还比较常见的。因为过去生活的艰辛,老一辈尤其是九零后奶奶辈总是舍不得吃穿舍不得花钱,因为过去穷怕了,又怕现在的所有会突然被人夺去,所以就一直省着。所以虽然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不错的地步,却依旧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而奶奶辈的这种行为也就不自觉的影响到了九零后的爸爸妈妈,间接影响到了九零后。并且从小九零后的教育就是学习要刻苦,要比别人更努力,这样才能比别人更优秀,才能发展的更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都已经被淡化了,而到最后记在心里的就只剩下可要刻苦,刻苦,刻苦。这个刻苦就是比别人都要艰苦,最好是凄凉,才能显得更加努力。这样才会成功,才合历史的轨迹。并且古语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艰苦是一时的,幸福是永久的。所以同学们也在坚信着,也就更加热衷于在艰苦的条件学习,热衷于苦中作乐,在更艰苦的条件下奋斗。

我见过许多这样的同学,自己也有这种倾向,或是有这种爱好。北方的冬天不到零下或快到零下的低温,是非常寒冷的,在教学楼里见过许多在楼梯上,楼道里,窗户边厕所边等等背书的同学,为了保暖又自带了一条小小的棉被,搭在腿上,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英文单词:“shelter”。

之所以选择楼道放弃了相对温暖的教室,是因为楼道里可以发声朗读,背诵。现代社会气氛的混乱狂躁,已经很难让我们安静的读一本书,看一幅画,也很难看到像刷微博那样专注的眼神,我们的心也已经不再那么清心寡欲,而是欲欲无穷。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如果可以像毛主席一样在闹市里安静的保持自己的思路学习,那就成了伟人,一个被膜拜的大神。并且对于一代九零后文科生来说,背诵朗读,是学习一个不可或缺极其重要的部分。从小我们接受着老师对我们“背下来就会理解”的教育方式在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背完了大部分唐诗宋词,而长大之后才晓得其中的吟唱蕴含的人生幸福。也就导致了我们当中大部分人违背了最佳的记忆准则即理解是最好的记忆,而更多的是需要记住于习惯和重复来进行强化记忆,也就是大声的朗读。而事实也证明对于语言的学习运用,朗读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所以也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许多文科同学占据楼道的信心。

作为一名考研人,我们总习惯的称自己为“考研狗”。这种戏谑的自嘲,其实也暗喻了一种考研的艰苦状态,间接表明了自己要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以立誓发奋。总之,考研路注定不是平坦,注定要多付出许多,才有可能达成目标,实现理想。实质上也是这样,朝九晚五,却又有一种不知所措。

现代社会的多元和变迁使我们看似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实际上有的时候虽然已经过了成人礼,却还像个心智不熟的孩子,需要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师。而此时所有人都觉得你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主意,放开了让你自己闯。而实际上那兴冲冲的劲头,只是青春期尾巴的最后一次骚动,莫名的高傲,让我们听不进任何可取或有益的建议,又或者让我们经不起任何有大风险的决定。再加上一点点稍微的厌恶社会的情怀,怀着某种避世的心理,我们更愿意选择考研,选择从高校的文化氛围中寻求一种隐匿的快乐,走一条看似更稳当、更妥帖的路。

蹲坐在墙角读书,好像一个残怪的知识乞讨者,漠视着一切,专注着看不见的那一丁点知识,生怕装扮的好了,就会获取的少些,幸运流走的就多些。而每次看见她们我虽然有些怜悯之情慨叹之意,却未曾想过难道学习只能这么悲催吗?而更多的是想,“对啊,学习就应该这样吃苦,这样不畏任何困难。”打心眼里我是羡慕并极其同意这么做的同学的,觉得“苦行”才能真正的锻炼一个人,才能真正的升华一个人的堕落的人格,完美的追逐自己的目标。然而事情真的应该是这样吗?

显然,这是我们一种错误的理解。但刻苦并不总是成功,就像苦难并不总是幸福。有些事情并不是说吃苦就可以做成的,在努力向前奔跑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应该先看看奔跑的方向,奔跑的步伐,奔跑的道路。如果路错了,是不是可以冷静的立即改正,从容的向前走,而不是像磕了药一样的兴奋的不知所谓的向前乱跑。刻苦努力是对的,这是一个正名题,无疑,不刻苦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但与此的前提也更重要的是理智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努力的前提,效率是努力的目的。虽然知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的大脑,我们无法准确称量,但我们应该明白今天学会了多少,可以使用多少,而又有多少是浪费的,是无用功。

而更加悲催的是这个道理大家好像都懂,都非常明白,却又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去做,不知道专属自己的方式是什么?一件事有的人只需要两个小时,而有的却需要一整天。原因就是前者用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而大多数的我们又总是在生活中摸索自己的专属,只是在没真正找到之前,因为无所信仰,便只能更加信奉至圣先师,更加信仰一切“苦行”都会带来幸福。

PS.无任何讽刺挖苦之嫌,只作是一个茶余饭后的朋友闲谈就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