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背后的财团大佬们

2015年01月20日 伦敦交易员


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金融消息,尽在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ID:LondonFinance。参加‘2015伦敦交易员选拔大赛’,赢取15000美元奖金,更有机会获得伦敦金融城就业内推机会。


此外,伦敦交易员内部交流群已经开始接受申请(涉及到时差问题和线下活动的考虑,居住在英国的操盘手优先)为保证群的讨论质量,避免群沦为那种乱哄哄的菜市场式大杂烩,交流群人数限定为100人,群中有就职于伦敦金融城的职业交易员负责讲解,入群的朋友必须积极发言并参与专业讨论申请入群方法:请您添加个人微信号FinanceUnion,附上您在此次伦敦交易员选拔大赛参赛当中的表现成绩及优势所在,我们会在甑别过后尽快邀请您入群。习主席说:独行者速,众行者远!我们深以为然。


以下信息取自伦敦交易员小编的个人知乎答案,点击‘阅读全文’可直接获得知乎原文链接。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否则直接投诉微信平台,但有合作需求的朋友欢迎直接联系我


原题目为:高盛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公司文化是怎样的?


答:

其实在金融业,Hedge Fund才算是厉害的的,对于投行部IBD那帮人来说Private Equity才是更高的平台,但这些在真正的大佬眼里,都Too Young Too Simple。以前觉得GS和MS很牛,其实最后发现还是那些创业者最牛(即使他也许只是一个乡镇企业的老板),他们才是社会丛林中真正的幸存者,他们创造的价值和所得的收入远远大于看似光鲜实则卖命辛劳的投行家们。个人同意高盛在华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养活了一堆写书的。(借用知友的话)


总的来说,顶级学校的中上流学生是投行员工的主要来源,但真正最顶尖的学生通常很少有去投行的。投行家能过上远远优越于常人的日子,但成规模、成产业链的实业集群才可真正让人进入世界商业(甚至是权力)的最顶层。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无论是投行家还是对冲基金交易员,有多少个金融系统的人能进入全球顶级巨富的?巴菲特说过:‘对于金融来说,规模是利润的毒药’,而对于实业来说,规模则是利润的催化剂。理解不了欧美财团和日韩财阀,你很难从里去明白投行最开始存在的真正意义和每一家投行、咨询公司、甚至是学术机构在他们所处的财团里的真正角色。


以最近比较流行的手机业来说,对于控制了产业尖端的大财团们,中国手机行业的快速崛起对德州财团的芯片业和日韩财团的Solution provider business到底是竞争关系还是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小米们要真牛逼到天了,也用不着整天比赛谁先拿到高通的最新处理器吧。毕竟研发一代微处理器需要的不仅仅是巨量的资金投入,也有几十年的行业耕耘和所处德州美国航天基地带来的技术积累。不过20世纪末期开始的美国西海岸高新产业崛起极大的影响了美国财团的力量均衡。西海岸也逐渐发展起具有其产业特色的金融融资渠道了,从以前的完全依赖东海岸财团控制的金融渠道(以华尔街为代表),到与东海岸的传统金融渠道形成了早晚期融资(天使-风投-发股 -发债)各有专攻的互补共赢的利益交叉关系。当风投这种西海岸特色的新兴金融渠道的力量足以聚集成财团后,以红杉资本为代表的沙丘路财团已经开始进行宽远视野的产业布局了,你真当他家风投扶持出来的企业都是因为巧合而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网的?世上哪有那么多巧合啊。随手翻出一篇36kr的推文 为雷军和扎克伯格指路的人 (已附在文章末尾了)


除了商业的力量,财团还能登上权力的顶层食物链。洛克菲勒财团在70年代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其时任掌门人、大通银行(也就是现在摩根大通的前身)董事长的弟弟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非常‘恰好’的被提名为了美国第41任副总统,推动了中美通商的进程。(来个旁证,Nelson Rockefeller去世的第二天,1979年1月30日,宋美龄函电蒋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前副总统洛克菲勒昨晚逝世彼在三年来台代表美国政府吊丧余意应有一团体在台北发起一盛大追悼会另台北市政府及市议会应命名大通衢为洛副总统路以志我对其弟大通银行董事长与‘匪’建商之别以志我必友之此乃我中国传统之美德也母

如果大家还有困惑的话,可以留意一下美国金融题材的电影,每一家投行顶层都有一块偶尔用到的停机坪,遇到关键时刻,总会有一些比剧中投行老板更加大佬的神秘人物乘坐直升飞机突降临,指点投行的Par们做这做那。算来算去,无论对冲基金的交易员以及高盛的投行家最终能拿再多工资,其实和大家一样都是打工的,只是打工有高低之分罢了。打工本身没错,但是刚入门的小朋友若是没有自知之明且自我感觉良好般的傲娇,那就是你不对了。


当然,通过对冲基金交易员这个报酬丰厚的金融岗位快速积累第一桶原始资本也是许多大佬们的事业起点。交易员的职业发展路径通常为:Clerk,Junior,Senior,Partner,四十岁前把钱挣够离职去读MBA,然后转身去做企业高层\投行高管/创业/咨询业/慈善\从政。在此,小编还是为我们的‘伦敦交易员选拔大赛’做一个广告啦,关注微信号:‘伦敦交易员’, ID: LondonFinance 即可获得报名方式,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都有机会赢得高达15000美元的物质奖励、更有伦敦和香港的金融岗位等着你~


信息来源:自身行业经验、与MIT斯隆商学院MBA学生交谈(据他说,MIT斯隆商学院的录取对波士顿财团的人有照顾。其实在美国,不同的大学<尤其是顶尖私立大学>都有傍着不同的大腿)、飞机上同波士顿财团决策层的搭讪闲聊



为了让大家有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帖一篇来自36kr的文章:《为雷军和扎克伯格指路的人


2009 年初 Facebook 还在烧钱的时候,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原计划要参与融资的机构中只有 2 个留下来了,而且出价平平。这时候,一个叫尤里▪米尔纳的俄罗斯人来到硅谷与扎克伯格聊了对于社交网络的看法。后来,他管理的 DST 基金投资 2 亿美元换取 Facebook 1.96% 的股份,把后者的身价推到了 100 亿美元,是 Facebook 在几个月前上一轮融资身价的 2.5 倍。


DST 在互联网投资界因为 Facebook 一案一战成名。接下来的 5 年里,公开信息中可以查到它投资的非俄语国家创业公司有 32 家(上图 CBI 数据库记录的投资是 52 笔,部分是同一标的多轮投资的重复记录)。其中 7 家 IPO,包括 2 个千亿美元级的公司 Facebook 和阿里巴巴。这一战绩,定鼎了 DST 在全球 VC 圈中的江湖地位。

不过,DST 引人争议的是它特立独行的投资风格。郭蓓在知乎的总结和李开复老师的补充都有所描述。比如:只投能成为 Market leader 而且高速增长的公司、投后期、敢出高价,还不要董事会席位。可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能让他们这么大胆投资的标的是怎么选的?


整理了 DST 公开的投资记录后发现,5 年来 DST 的投资逻辑几乎清晰可见:


它选了三步棋,第一步社交,第二步亚洲电商,第三步云服务。然后让他们在合适的时机纵横协同,结成了一个孵化体系,只不过它孵化的不是 Start-up,而是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社交网络生态链


2009 年,米尔纳想投 Facebook 的时候,他与扎克伯格谈判的筹码一是钱多,二是“懂你”。要知道,硅谷创业者拿了俄罗斯人的钱,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情。据说,米尔纳打电话给 Facebook 负责融资的 Gideon Yu,挂完电话后便奔赴机场,第二天就在 Palo Alto 的星巴克里与他见了面。米尔纳在交流中体现出了对社交网络的深刻洞见,而且他的观点与扎克伯格非常接近。于是当天 Gideon Yu 就安排他与扎克伯格见了面。四个月后,他们完成了交易。


当硅谷投资者们对 DST 的出价议论纷纷的时候,米尔纳相信,他看到了社交网络的未来。在投资 Facebook 之前,他已经在俄罗斯和波兰投了四家社交网络。他还提出过一个“扎克伯格定律”(Zuckerberg’s Law),认为每 12-18 个月,人们在互联网上分享的信息会翻一倍。未来人们不再通过搜索引擎,而是依靠社交网络获取信息、做出决策。他的观点也在 DST 早期在美国的投资清单中表露无遗。


从投 Facebook 到 2012 年底投 Prismatic,DST 的在美国所有的投资项目都与社交网络有直接关系。Zynga 是 Facebook 上的社交游戏制作公司,也是 Facebook 最大的广告主。Prismatic 是基于个人社交信息的挖掘来实现新闻内容推荐的阅读工具。


Airbnb 虽然不是 Facebook 的原生产品,但刚确认了被 DST 投资的消息之后,就打通了与 Facebook 之间的接口,推出了社交关系过滤器让租房者可以看到他们和房东以及其他客人有什么联系。对 Spotify 的投资也一样,在 DST 成为他们的股东之后,Facebook 就在当年的 F8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 Spotify 接入 Facebook。


这期间 DST 还有另外两笔耀眼的投资,一个是 Twitter,这本来就是一家社交媒体,属于 DST 的大社交布局。另一个是 Groupon。2010 年底,Groupon 拒绝了 Google 提出的 60 亿美元的收购交易,随后 CEO Charlie Rose 在接受采访时将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归功于产品的社交属性,特别是 Facebook 和 Twitter 带来的业务增量,前者曾经是 Groupon 最大的客单源。


这些公司要么自己就是社交网络,要么衍生于社交网络,要么就是因为潜在的社交属性被 DST 选中,被导入了社交生态链。三年时间里,与其说 DST 在投资社交网络,不如说它培养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生态链。但这只是开始。


布局中国和印度


在美国的社交布局按部就班展开的时候,米尔纳把眼光投向了亚洲的中国和印度。这一轮布局的理由也很简单。


  • 第一,社交的中国映射。文化的差异和市场的隔离使中国的本土社交工具拥有自己的发展方式。于是 DST 投了陌陌,投了基于社交的新闻推荐应用今日头条。后者可以看做中国版的 Prismatic。中国的社交绕不开腾讯,但 DST 与腾讯的合作些特别,它拿了腾讯 3 亿美元,成了被投资者。或许这一点也能看出,DST 的看重的不仅仅是财务回报的价值。

  • 第二,亚洲市场的差异化机会。中国的线下商超市场分散度高,没有类似沃尔玛在美国那样的地位的公司,这为电商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空间。于是,DST 在 2011 年 3 月投资了京东,9 月投资了阿里巴巴,后来还投了移动端的口袋购物。印度市场的逻辑也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印度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电商的发展一直慢于中国。所以直到 2014 年 DST 才在印度投资了第一家电商 Flipkart,接着又投了垂直电商 ANI Technologies 和 Locon Solutions。

扎克伯格和 Facebook 对中国异乎寻常的热情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他和自己的华裔妻子已经一起走过了接近十二年。这背后也站着米尔纳。甚至在他牵线之下,小札还和雷军谈到了投资小米的事情。


按照他们过去投资的逻辑,小米看起来是个例外。尽管最初的产品是米聊,但它很难说得上是一家社交网络公司。后来利用互联网卖硬件的时候开了网络商城,但也不该把它归为电商。不过,这两点已经足够吸引米尔纳的注意了。


米尔纳与雷军初次相遇应该是一拍即合的,两个人太像了。做企业的时候既创过业也守过业,做投资人的时候既做天使又管理基金。


为雷军指路


路透社的那篇文章中,米尔纳表示 DST 未来的投资将主要考虑能够在全球市场运营,估值预期可达千亿美元的公司。


细数美股上市公司,千亿美元身价意味着百亿级的年收入、十亿级的净利润,以及全球运营的市场空间。要想批量生产谈何容易?Facebook、微软、Google 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屈指可数。


但是在遥远的东方,中国和印度,仍然存在这样的机会。比如下一个苹果,下一个阿里巴巴。


“第一个指出这个错误的是尤里▪米尔纳,他告诉我小米是一家 1000 亿美元的公司。”

雷军说,4 年前他刚开始再创业的时候,自己的目标是做一家百亿美元的公司。米尔纳的自信来自他的资源和人脉,在 DST 的投资组合里面互相牵线,就足以发生惊人的化学反应。


过去几年中,小米一直在高速增长,市场对它最大的担心,就是如何延续这样的增长。去年 12 月,福布斯采访雷军的时候,他告诉记者,为了保持高增速,小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国际化。其实小米尝试过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可是市场都太小。这次雷军选择了印度。而故事的真实版本是,是米尔纳首先把手指向了印度。


小米要在印度复制它的互联网手机模式,最大的难题就是电商和物流。DST 在印度投资的电商Flipkart帮它解决了这一问题。小米的销售靠互联网上的口碑,可是要去印度从零开始建站推广可不容易。DST 就帮他嫁接了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资源。


从去年年底开始,雷军开始频繁提到云服务和大数据。在小米 Note 的发布会上,他指明了未来的“三明治”云服务体系:专注应用层的小米云,提供基础云服务的金山云,还有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的世纪互联。小米和金山为此砸出了 10 亿美元,超过小米目前在整个硬件行业的投资总额。


这一点,雷军和尤里▪米尔纳又达成了默契。


The Next Big Thing


投 Facebook 的时候,米尔纳看重的就是社交网络的数据能量。据说,他与扎克伯格讨论 Facebook 时,谈得最多的是 Facebook 成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投资能成为 Market Leader 的云计算公司是米尔纳很早就在考虑的事情。只是在亚马逊、Google、微软和 IBM 这里,他都没有机会。


直到 2013 年,他们才在云服务和相关领域投下了 Box、金山云和 MemSQL。这是 DST 投资清单中第三个体系。在云计算风生水起的当下,相信它还会继续丰满这一体系。而云计算与 DST 投资组合的协同,同样存在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刚刚过去的 2014 年,DST 的投资组合集中在中国和印度。但是尤里▪米尔纳表示,DST 未来会更多地投资美国创业公司。


在美国,消费和社交已经不是投资的重点领域。从Google Ventures的投资分布变化就能看到。消费品投资从去年的 66% 下降到 8%,相反,企业级应用和数据服务领域的投资则从 8% 提升到了 24%。11 月 19 日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沈南鹏在发言中也提到,美国在过去几年中,以云计算为技术的企业级应用在互联网发展当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地位。这或许就是 DST 重返美国的原因。


硅谷来风迟早会吹到中国。就在小米宣布完成估值 450 亿美元融资的同一天——2014 年 12 月 22 日,DST公告成立了最新的一只基金“DST China EC XI”,募集资金 4950 万美元。尤里▪米尔纳再一次做好了准备。


以下信息取自伦敦交易员小编的个人知乎答案,点击‘阅读全文’可直接获得知乎原文链接。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否则直接投诉微信平台,但有合作需求的朋友欢迎直接联系我


也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全文’关注小编的个人知乎


欲了解‘2015伦敦交易员选拔大赛’比赛排名,请直接回复‘比赛’两字。欲了解接更多比赛详情,请回复'交易员'三字。


更多有趣、有用的金融消息,尽在微信公众号:伦敦交易员IDLondonFinance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