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在国外开车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2015年12月09日 美国生活攻略


点击上方“美国生活攻略”可以订阅哦


文/杨大壮


我在15个国家开过车,包括北美、西欧、东欧和亚洲。开过的车型除了常见车以外,还包括Convertible「敞篷跑车」和RV「房车」。在三个国家发生过事故,吃过十张以上的各种罚单,在美国曾因为车辆追尾作为被告上过法庭。或许可以就这个问题,分享一些个人感受。


先说结论,在比较中外开车感受时,我并不能得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国外好国内差」,这种决断式的说法我并不认同。


为什么?请继续往下看。


说到我的驾驶经验,在美国有5年。我曾经用1个月时间自驾横穿美国,中间走了传说中的「66号公路」的大部分;也在美国两个远离大陆的州,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开过车,其中环游阿拉斯加是驾驶一辆房车。曾驾车到过北美最高点之一,夏威夷大岛的Mauna Kea;也到过北美最低点,死亡谷公园的Badwater Basin,见延伸阅读部分。


在欧洲开车是在旅行的时候,大的国家走过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荷兰、卢森堡,斯洛文尼亚等,中途沿着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穿越过数次。因为我是「Top Gear」的重度粉丝,在欧洲曾经顺着三个主持人的足迹,完整走过第十季里他们寻找「世界最美公路」之旅。当然,也找到了三个主持人「官方认证」的“World’s Greatest Road”「世界最美公路」,见下图。


从意大利穿越阿尔卑斯山到瑞士的Stelvio Pass,官方认证「世界最美公路」,手差点抖

在中国,和动辄几十年驾龄的出租车司机师傅比,我的驾驶经验并不丰富,但也曾走过大城市、中型城市、小城市以及村镇等各种路况,在高速上没少开过车。


我从「路况」、「车型」、「油费」、「驾驶习惯」、「事故处理」、「路边风景」这几个方面来比较


在国外开车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路况


说到路况,大部分人可能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路况会好很多,实际上这话只对了一半。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来看,分别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


说起高速公路,中国的路况是在世界上领先的,和北美和欧洲比毫不逊色;但说到结构,却有些许不同,在美国,高速公路很多中间都设有长达数十米的草地隔离带。有一次,为了躲避路上的行车,我方向盘打大了,就歪到了草地隔离带里,完全没事;在中国,可能就直接撞上隔离带了。另外,在美国我看到过单向6车道双向12车道的高速公路,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在中国和欧洲还并未见过。


说起普通公路,中国确实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不如发达国家深入,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插一句,高速收费中国是我到过的国家中最贵的,比欧洲贵大约1/2,而美国绝大部分的高速公路是不收费的。


关于中美路况形成的历史原因,建议阅读王军的 「城记」和 简·雅各布斯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车型


在欧美开车,很明显能感觉到在路边看到的车型和中国是不一样的。


怎么不一样?

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份」,二是「种类」,三是「新旧」。


在欧美路上能看到年份非常老的车,比如各种六七十年代的老爷车,毕竟,从福特发明了T型车已经过了100年了。在国内很少看到年份非常老的车,毕竟改革开放的时间并不长。


美国和欧洲路上经常能见到老爷车

从车的「种类」来说,中国和欧美差别没有很大。


但是因为传统的原因,敞篷跑车在欧美比较普遍,另外在欧美可以看到很多房车。在阿拉斯加曾遇到过一对老夫妇,在退休之后驾驶房车环游北美大陆。他们的房车非常豪华,条件堪比别墅,且房车内部还容纳了一台跑车。这样,长距离驾驶可以用房车,到达了一个目的地后,把房车停在RV Park「房车露营地」,换成跑车在目的地周围玩,非常舒服。目前国内房车很少,可能因为房车的普及需要配套的房车露营地,而国内的硬件条件暂时还匮乏吧。


下图是我在迈阿密开的Mustang「福特野马」,也是美国人很喜欢的Muscle Car「肌肉车」,在里面还吃了一张280美元的超速罚单,想起来都心疼。

下图是我环游阿拉斯加时开的房车,拍照时是在一个房车露营地中。

下图是我拍的房车内部的样子

在房车中吃晚饭,请继续忽略我

至于车的「新旧」。


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有两辆以上的车,再加上车文化普及的早,大家早已把车单纯当作了交通工具而已。在选购车上也更多的考虑是实用性和性价比。在路上的体现是可以看到非常多很旧的车,包括在欧洲也是一样。这和在国内路上看到的大都是新车,而且车主对车较爱护是完全不同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国人对车的态度也会过渡到美国人欧洲人现在的态度。


油费


油费是在哪开车时都不能回避的话题。


我要说的是,那些抱怨「中国的油费是世界上最贵的」车主大概抱怨错了,在我到过的国家里,欧洲所有国家的油费都比中国高,大约是中国的4/3。而美国油价确实比中国低,大约是中国的2/3。插一句,世界上油价最低的地方可能是南美的委内瑞拉,不夸张的说,在那里,加满一箱油只要一桶纯净水的价格。


驾驶习惯


给出一个结论「中国驾驶员的素质就是差」当然非常简单,但这种结论往往是不严谨的。

从我的体验来说,美国驾驶员的驾驶习惯确实更规范和礼让一些。比如,在Stop Sign之前驾驶员会主动停下; 遇到行人要过马路,车也会主动停下来等行人走过之后再通过;在左转时,会等对面过来的车走完再转;当校车停住,孩子们在上车或是下车时,后面的所有车都会停下;当警车、救护车和消防车响起警笛声时,路上的所有车都会减速自动靠边停,这些都是真的。


不过这些都是写在美国法律里的,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规定,那么,在中国并无不能实行的可能性。


而且,在美国很久的经验告诉我,一般小城市的人比大城市的人开车习惯更好,愿意等待,真正做到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而美国大城市的居民,在开车时和国内驾驶员的习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尤其是纽约。考虑到国内大部分城市规划都是以美国大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为模板的,现在国内的驾驶习惯和美国大城市的驾驶习惯类似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小城镇比大城市的居民驾驶习惯更好这一点,放在欧洲也成立。以法国为例,我觉得驾驶最难的城市就是巴黎,但在法国南部农村和Riviera「地中海沿岸」一带就相对好开,驾驶员也普遍更礼让。


事故处理


总算说到事故了,如果你的职业不是「碰磁」的话,事故是所有驾驶员都心烦的话题。我在三个国家发生过事故,分别是美国、法国和中国。


在事故的处理方面,中美并无不同。美国也是按照流程的,先打911,然后事故双方互相找保险公司,之后该去医院去医院,该上法院上法院。在法国时,我因为不熟悉路况,刮蹭了一个骑自行车的黑人小伙。那时候我还不懂法语,用英语和他半桶水的英语交流。因为他的受伤程度非常轻,也没有见血,黑人小伙主动说算了,我坚持赔了50欧元。可见私了这件事,放在法国这样的欧洲国家也是一样的。


下图是在美国追尾之后我的车的样子,当时天寒地冻,气温是零下30度。之后我还曾因这个案件作为被告上过法庭,文末的延伸阅读部分有

再说罚单,我在美国吃过摄像头的罚单,也被警车从后面拦截过多次。过程就像电影里的情节。当警车开始尾随时,你需要把车停在路边,然后遵照警察的指示,否则会有大麻烦。为了抓超速者,美国的警车会藏在高速或普通公路的阴暗角落。在佛罗里达,我开着跑车不知不觉超速了,就被藏在角落的警车给逮住了,吃了280美元的罚单;在加州凌晨2点的夜里,也曾被藏在黑夜里的警车抓到过。有趣的是,在法国我也得到过超速罚单,但罚单产生时,我已不在欧洲了,然后。。。半年之后的我在美国收到了来自于法国政府的罚单,真佩服这种「逃到天涯海角也不放过你」的执着。


和国内的罚单相比,欧美处理机制并无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你在国内的高速或者普通公路上超速时,不用担心警笛突然响起,然后一辆警车开始全速追击你的场景吧。


路边风景


在我开车走过的国家中,路边见到过很多美景,包括中国,印象最深刻的是云南和贵州,很遗憾目前还没去过新疆和西藏。


但可借鉴的是,对于美景,美国和欧洲都有所谓的「Scenic Drive」,直译到中文就是「美景公路」。美国还有一个专门的政府网站 (America’s Byways) 提供这个信息。而且在相应的公路边上的路牌上也会提供「Scenic Drive」的标识,供驾驶员识别。这里面,或许有中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毕竟,中国的旅游资源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美国的美景公路地图


总结

说了一大堆,其实在回答「在国外开车和国内有什么不同?」时,我并不能得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


但,我希望国内的驾驶员在开车时能多一些「同理心」。经过斑马线时能让行人先过,尤其是在烈日或暴雨的天气;在高速上因为前方事故而出现拥堵时,别把车开到紧急道上,这样不仅堵住救护车和警车去事故现场的路,也会让拥堵更严重。


只此而已。

没看过瘾?

输入“零度美国”查看“在美国,华人是如何玩枪的?”

输入“打折”查看美国的学生折扣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