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充实感,失落感,成功感,都夹杂着毕业生独有的派对狂欢卷袭而来。不管人种专业性格,毕业生的话题无非是对过去四年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们不能肯定这四年的本科生涯是否让我们迅速走入适应社会。自己过去的四年到底是虚度了还是充实了,没有人有个肯定的答复。
GPA,社交,睡眠,三者只可取其二的定理我们都知道。早几年的留学生专走GPA路线的占绝大多数,毕业后全到名校读博士。最近走社交路线的越来越多,兄弟会姐妹会里往往也有本科留学生的身影。学霸们往往宅,派对里身影的成绩单往往不能见人。学霸们考得上博找得到工作但到了中年却因文化问题停滞不前。走社交路线的参差不齐百花齐放。找到这两者的平衡点似乎就能为大学生涯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留学生刚来到美国很容易成为学霸。本科的课基本肯花时间肯问问题就可以拿到好成绩。于是每天为了那一点细枝末节的内容都到教授办公室磨蹭半天,成绩很不错,但是否值得?要知道,工作几年后GPA再也不会在简历上出现,而那时回味起本该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大学生活时却是空白得像一张纸,只剩下一串数字。
在这边有个名词叫 “fob”. fresh off the boat 是用来形容没有被欧美化的亚洲人。典型特征是极瘦,极白,腼腆。朋友间开玩笑把这个词用在亚裔上时可以是褒义,但用在真正的亚洲留学生上时往往是贬义。日韩式的刘海,黑框眼镜,色彩夸张闪亮的挎包板鞋,这些我们在高中时追逐的潮流在这里逐一被否认。韩国人聚堆在图书馆外抽烟,亚洲人面孔聚堆在自习室里占位,这些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也已被广泛被包容。但很遗憾这些一点一滴的特征都被添入对 fob 的定义中。
如果你的朋友在你面前开 fobs 的玩笑,那么也许你已经不是一个 fob了。但是你成为了什么?花了若干年的时间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光着膀子或穿着比基尼在沙滩上暴晒,把眼镜收进抽屉每早把眼皮撑开塞进隐形眼镜,把曾经中国买的衣物都统统扔进救助箱。纠正每个字音字符的发音,不再听中国的音乐,尝试忘记中国文化,于是慢慢地发现已经不会写多少个中文字,筷子已经夹不起米饭,偶尔用家乡话也已经完全不是那个味。对 fob 的抗拒却在不经意间形成了抵制过去,抵制中国文化的习惯。
当亚裔们希望自己是白人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是亚裔。但可笑的是白人们却又憧憬我们的经历。他们不喜欢自己在同一个城市出生,长大,甚至在同一个小镇。他们总开中国制造的玩笑,同时总以没到过亚洲而感到遗憾。他们却不觉得亚裔有什么好羡慕的,因为他们的中文还没有自己的西班牙语说得流利。
在即将毕业并步入社会,面对着连亚裔都担忧的 bamboo ceiling (亚洲人到某一等级便无法晋升),突然发现亚裔们开的这些有关 fobs 的无理玩笑都极其无知可笑。五十步笑百步。当发现在社团,派对,健身房耽搁的这些时光中GPA一落千丈,恨不得把窗台上堆积的空酒瓶都统统推倒时,学习,社交,这两者的平衡点似乎又再次倾斜了。
大学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平衡点的过程。当学霸去证明自己只要想就可以达到。参加竞选。尝试尽可能多的文化社团。跟不同肤色的人约会。当讲话比美国人都博得更多掌声和笑容时,你知道哪怕一切再次从零开始自己仍可以胜任。同时再也不要抱怨在中国生长的一十八年,因为那是打上你烙印的过去,那让你在这里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