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必须跟一个外国人解释些跨国跨文化问题时,最万能的句子是什么呢?
嗯,那自然是:
“我们中国的国情和体制,跟你们外国不一样。”
这句万能解释,用文言怎么说呢?
我找到了一个标准说法:
“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这话翻译过来,意思是:
“你们国王或者没深刻了解我天朝的体制(可以原谅),也不是有意胡作非为。”
您觉得不够权威吗?嗯,这是1793年,乾隆爷跟英国人传旨的原话。
所以了,您看:
将中外分歧归咎于体制,是乾隆爷时候就干的事儿了。
这话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呢?
话说1792年,55岁的英国人马戛尔尼勋爵,前俄罗斯大使、国会议员、爱尔兰首席、西印度格林纳达岛总督与马德拉斯总督,真所谓“西方哪个国家我没有去过”的大外交家,被英王委任做“大不列颠国王特命全权派驻中国皇帝大使”,9月带着价值一万五千英镑的礼物出发。
其意图说穿了:企图来建交做生意的。
1793年秋天,马戛尔尼带了六百箱礼物到了热河,赶上乾隆83岁大寿。后世著名的争端,是清朝一方要求马戛尔尼双膝下跪,而马勋爵觉得不合适。乾隆爷当时就不爽了。
后来的解决方式是:马勋爵见乾隆时,单膝下跪就行——乾隆爷觉得,这就算是给英国人面子了。
但清朝毕竟是天朝,哪能轻易放过洋鬼子呢?所以了:
——中国有记录说:马戛尔尼一看乾隆,诚惶诚恐,“身不由己双膝跪地”,虽然英国方面记录并非如此。显然,清朝觉得这么写很爽:
“虽然实际上你小子只跪了单膝,但我们宣传出去说你小子自觉吓跪了,也就行了。”
——乾隆爷发了份上谕,原话是:
“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前来祝贺,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礼纳贡之诚。”
意思:不仅你个臣子应该三跪九叩,就是大英国王来了,也该对朕磕头!如今你家国王派你来,就该遵守我天朝法度,免得失了你们国王的诚意。
实际上,马戛尔尼基本是被清朝“来人送客”,半请半赶哄回家的。东印度公司秘书彼得-奥贝尔先生说:
“特使得到了极其礼貌的接待,极其殷勤的款待,极其警觉的注视,极其文雅的遣回。”
在被遣返前,马戛尔尼跟和珅和中堂交涉,提了六个要求,大致是:除了广州,也让舟山、宁波和天津开放,跟英国人做生意;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开个货栈(当时俄罗斯人已经这样了);在舟山和广州附近,划个地方让英国人住;降点儿税;给英国商人开份税单,交税也得交得明明白白啊,甭让英国商人缴其他苛捐杂税了。
当然啦,这些要求全部被驳回了。理由如下:
——英国人想在北京住?不行:外国太多了,一个个都要留北京,那怎么行?乾隆爷诏书说了:
“西洋诸国甚多……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这不不符合天朝体制嘛!
——英国人想学中国文化?没用,体制不同。
“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意思是:天朝的体制,你们学不会!
——扩展商务?我们什么都有,不稀罕你们。
“天朝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回到开头。
马戛尔尼提出的外交请求,乾隆爷认为都很无礼。但天国上邦,不会计较蛮夷,所以嘛,“以上所谕各条,原因尔使臣之妄说,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你们使臣胡说的。你们国王或者没深刻了解我天朝的体制(可以原谅),也不是有意胡作非为。”
言下之意,你们不懂中国的体制,算了算了;朕不怪罪你们,你们该懂了吧?
实际上,英国人确实学不会中国体制。乾隆爷归天后,嘉庆爷上台,英国人也没弄明白怎么跟天朝打交道。妙在19世纪初,英国人依然只允许在广州跟清朝贸易,但有大堆限制,其中包括:
——英国人不得与中国官吏直接交涉,必须通过公行。
——英国人不准坐轿子。
——英国人不准购买中国书籍,不许学习中国语言文学。
——英国商馆里不许有女人,中国外国女人都不许。
聪明如您,一定已经发现了,这里有个逻辑上的死结:
乾隆爷拒绝英国人的各色要求时,一句“天朝体制”就概括了。
英国人提出各类要求,在中国人看来不能接受,那都是因为没有“深悉天朝体制”——不学天朝体制,是无法交流的。
可是与此同时,中国人并不给英国人学习“天朝体制”的机会,无论是直接跟官吏交流沟通,还是购买书籍学习中文,都不欢迎——天朝并不允许尔等蛮夷学习天朝体制。
所以天朝的逻辑,是这样的:
“你们英国人想让我们答应你的要求,是不能违背天朝体制的,你们需要学习深悉天朝体制;但天朝体制里又有一部分规定:不允许你们英国人学习天朝体制。”
您看,这就是“天朝体制”版的二十二条军规。一个逻辑上的死循环题。
——英国殖民者解决不了贸易逆差,又解不开这道死循环题,恼羞成怒,就施展开鸦片与大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