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一趟还是文盲 想要真正意义上留学成功,请至少准备5年再来!

2015年02月27日 美国高中留学指南



最近有位在美国一所着名大学任教的社会学和法学教授贴了一条微博,称:“近几年美国高校的财政状况普遍不太好,于是搞了许多自费的硕士学位项目,基本上掏钱就能上,其中不乏所谓名校。我接触了一些在这些项目里读书的中国学生,多数想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可事实是残酷的,没几个人真能找到工作,早晚都要回国。希望国内的同学们在出国留学前慎重考虑,千万别花了冤枉钱。”


其实,美国大学本科的这种现象更普遍,乃至几乎成为主流。一般说来,去读研究生的年纪稍大,还成熟点,至少发现自己不行还知道努力。许多本科生在是出去长期度假,对待出国,事前不作准备,去了以后也不努力。有些人家长转找人到我咨询:“孩子要出国。应该怎么办?”我问明情况劝:“要好好准备几年,这样出去学不到东西。”对方表面上客客气气(毕竟来求我的),但听到这个后恨不得马上放电话不耽误时间。人家已经决定要出国才找你帮忙,你上来就不让人家走,凭什么还跟你扯?留学对好多家长和学生来说如同购物:老子有钱,你凭什么不让我买?


在我看来,低估留美的难度是罪魁祸首。媒体上报道海归变海待的现象时,总不忘提醒这些归国的留学生“端正心态”。其实,他们的问题不在现在,而在五六年甚至八九年以前。


以留美而论,要克服的远非仅仅语言关。对中美在文化、教育、学术规范等方面巨大的鸿沟,许多学子在临上飞机时还没有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留美如同“唐僧取经”,是一个巨大的冒险,不仅需要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还需要长期的、专心致志的、有针对性的准备。


这个准备过程需要多长?至少五年以上。也就是说,十八岁留美,至少十二三岁就必须全力准备了。


首先当然是语言的准备。但语言绝非仅仅是几门考试。用最简单的话说,留美是去读书,读英文的书。读书就得识字。到美国一所好大学,每周阅读四五百页,一般的大学也要两百多页。怎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样的阅读、通过英文阅读来学习新知识?这是留美成败的关键。


可惜的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如此直截了当的道理也不接受,觉得语言问题不过是几个考试,到了“分数线”就行。结果,他们从十二三岁就拿着个词汇表背。至于自己能否通过英文阅读获得新知,反而漠不关心。这种本末倒置的作为,在许多培训老师的课上体现得清清楚楚。我们二十多年前准备出国,大多去读研究生,要考GRE,其实就相当于更难一点的SAT了。记得当时的培训老师说:GRE里面的词汇,有些非常偏,你一辈子只会在考试中碰到这么一次。考前背好,考完就可以永远不管了。我问现在的学生,才知道他们的许多培训老师现在仍然这么谈论SAT。


当年我到美国一读研究院,马上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为什么?所谓“一辈子只会在考试中碰到一次的生僻单词”,原来都是常用词!记得我还特地带了一本GRE词汇到美国,在研究院读了两年后拿出来反复对照,里面确实没有生僻的词汇。SAT的词汇,属于本科级,相对简单一些,就更不可能过于生僻了。凭常识想想就明白,美国人很实用,SAT也好,GRE也好,其宗旨说得清清楚楚,就是看看你一般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存心刁难你。比如,你一周能完成200页阅读,还是400页阅读?人家设计了考试,看看你五分钟能读多少,准确率如何,再据此简单地计算一下,大致就知道你能否适应大学的阅读量。给你的阅读材料,也都是大学里最常碰到的材料。谁会找你不可能碰到的东西来难为你呢?那样能检测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那么,为什么有些培训老师会那样说?


道理很很简单:他们自己不读书!


当时我们出国时的培训老师,大部分都没有留美经验,没有在英语的文化中长期浸泡过。现在当然大不一样。许多培训师是海归。但是,这些人往往是在海外站不住脚的。站不住脚的原因,还是在大学里不成功,读书不行。我们不妨把“SAT的词汇太生僻、一辈子只会在考试中碰到一次”的话当作培训师的自我招供。他们平时没有进行过大量英文阅读,当然不会碰到这些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是比较常用的词汇,只能在考试中第一次碰到。另外,他们考完了试,照样不怎么读书,至少不会按照大学的要求海量阅读,这些词汇当然也再不会碰到。他们毕业后在海外找不到工作,自然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一句话,留学一趟回来,还是个文盲。这种文盲教你怎么在读不懂书的情况下应付考试、勾对选项,我不否认他们在这种绝境中摸到几个转危为安的窍门。但是,你指望这样通过了考试就能够在美国的大学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则是痴人说梦。


要想成功地留美,就应该听听过来人的建议,比如,听听在美国大学教书的人怎么说。我们这些留美苦读多年,并且在美国的大学里找到教职的人,大多也算平平之辈,只是态度比较老实而已。 当年自己出国,首先不是担心考试,而是打听美国的大学一周要求读多少页书、什么样的书。然后就照着学习读书识字,等看着自己的程度渐渐靠近,才开始考虑考试的问题。现在我们在大学里当了教授,回过头来也同样要求下一辈:你能读多少呢?考试的目的,本来就是测测这个能力。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读书的培训师们教学子们怎样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勾对选项、拿高分。他们偶有得手的时候。但是,这种雕虫小技到此为止。到了大学,什么也学不到,最终白白烧了父母的血汗钱。


正确的作法,是把时下的留学准备倒过来:先学习读书识字,等程度差不多了再准备考试。如果十二三岁起步,那么准备留美的时间就比较充裕,有条件这样循序渐进。比如,我经常要求学生们不要背单词。很多孩子,特别是那种努力型的,十二三岁就已经无法接受这样的教导了:不背单词,我怎么涨词汇量?我告诉他们:读书是用脑子的事,最大的忌讳就是和自己的脑子作对。人脑的生理构造决定了这样的规律:死背的单词,最多在脑子里停留几天。而考试则是在几年以后。这样背单词,白白浪费时间,而且把自己搞的身心交瘁、学习兴趣锐减、效率下降。另外,词汇表上的单词往往就有一两条解释。而一个常用词汇往往十几个意思。就算你反复把单词背熟了,也只是记住一两个意思,具体使用的文脉没见过,真正在文章中见到,还是不知道怎么解读。从阅读中自然地学习单词,则知道单词出现的语境和文脉,容易记住,也知道怎么用。而且同样的词,在阅读中出现十几次才能记住,这十几次可能都是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意思。这样学来的词汇,就比较活,是真正的掌握。总之,词汇量少,是阅读太少。阅读多了,词汇量自然上去,而且即使似懂非懂地阅读,也是在学习新知识。死背单词则是什么都没有学。


SAT的语言部分改叫“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早已不叫“词汇”(Verbal)了。这个变化很有意义。对美国学生而言,这部分最难的也是段落阅读。不知道词汇怎么活用,背也没用。如果为了应付SAT考试,考前一个月背诵词汇表,我倒是不反对。平时阅读好,大部分词汇都见过,考前背词汇表大部分其实属于系统复习。即使有少量词汇没有见过的,短期内记住有限的几个并不难,考试不吃亏。但是,提前几个月背词汇表,而且大多是背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单词,就属于和自己的脑子作对。肯定效果不好。我观察自己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的语言能力发展,也能看出线索。英语是她的母语。她从来不背单词。事实上,我几乎从来没有见过母语精到的人背单词的。因为母语是自己每天沉浸于其中的语言,阅读量大,词汇自然增长,其效率远远超过死记硬背。往往是那些临时抱佛脚试图掌握一门外语的,因为阅读量太小,无法自然接触那么多词汇,所以要背。可惜,这样背,很难解决长期的语言能力问题。


也许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以大量阅读为核心来学习英语,不仅能更有效地掌握语言,而且学生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进入用英语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当他们从英语中获得了新知时,就是切实尝到甜头,学习的动机更强、效率更高。几年下来,不仅语言上高一筹,知识积累得更多。我发现,许多中国孩子,英语上下的功夫不小,考试成绩也很高,而且已经被美国挺好的大学录取。他们的最大问题,往往不在语言本身,而是不太理解西方的社科概念,对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太陌生。现在虽然信息开放了很多,但流行文化中的美国,多是停留在美剧等等浮表层面,深度的社会文化知识和社会概念的演绎则几乎没有。这就产生了到了美国多年仍然象个局外人、“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不能融入主流社会,当然也很难有效地接受那里的教育。毕竟,课堂上讨论的,许多都是“主流社会”的核心问题。


如果留美从十二三岁起就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准备,就有条件通过这种自然的阅读过程来提高语言能力。此时孩子的英语程度虽然比同龄美国孩子低不少,但毕竟可以将勤补拙、通过大量阅读慢慢追上去。越是开始的晚,则越容易饥不择食、越要“抄近道”。比如,有的学生到了十六岁才着急,觉得马上就要考试,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通过自然阅读而提高了,于是就开始捧着词汇书背起来。时间都用在背单词上,反而把阅读的时间挤没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他们的心目中,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推迟几年留学,从来不是个理性的选择。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开始,留美失败的基调就大致奠定了。


文:INSIGHT CHINA


免费抢票 | 第17届美国高中教育展

补录+走读,让你的留学之"录"双保险

报名方式:关注微信免费领取门票。仅限100个学生名额,可携带家长。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发送"教育展"了解详情,发送"姓名+手机+在读学校及年级+人数+北京/上海",即刻免费领取入场电子票。


微信号ID:usagaozhong美国高中留学指南

关注福利|发送"姓名+电话+地址+领书"免费领<美国高中留学指南><美国高中白皮书>.

推荐阅读|<中国式家庭教育的通病:从小惯,长大管>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