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跟一个风投朋友聊天,我问她,风投、私募有这么赚钱吗,怎么这么多人都在搞这个,恨不得全民搞投资?她说,她看到过一个数据,投到中国市场的钱,迄今为止只收回了本金的30%;当然,中国的数据不全,另外而且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没到一轮退出的周期,所以现在算意义不大,不过投资是有很大风险的:众人都看到谁谁的投资项目翻了多少倍,但是大多数投资的新创企业都死掉了,投资人的钱也打水漂了。
美国商业书籍的共性有:1、纸张、印刷很好,手感很棒。2、字很大。3、全书一般不厚,大致内容第一章就讲完了,后面的章节不断重复。4、因为这个原因,很快就能读完。5、比其他类书籍贵不少。6、这类书卖的贵或卖的多的原因,是因为基本上都是企业买单:公司培训读物;CEO想传达的理念“恰巧”被书中说法支持;商务旅客打发时间,去机场里的书店随便拿起一本书翻几下看看有点意思就买来打发时间。
这本《从0到1》的作者,是Paypal公司创始人之一,后来又弄了个Founders Fund,开始搞投资,投过的成功项目有Facebook、SpaceX、LindkedIn、Yelp等公司,这些公司随便一个市值都在10亿美元以上。因此,这书应该是懂创业的人写的书,我网上找来看了看,一天翻完了。
本书原是作者在斯坦福大学讲的创业课的笔记,被一个有心的学生整理出来出书了,本书主要观点是:要创新才能创造财富,创新成功后就要搞垄断,竞争是死路一条;要看的远,有眼光,抓住真正有潜力的机会,寻找核心的强势技术,有长远计划;营销和产品一样关键;创业者本人对企业至关重要;机器、电脑只是人的帮手;团队要用股票激励。他说的都对,甚至有些老生常谈。
本书内容对中国现阶段的创业有没有指导意义?宏观上有,因为中国最需要创新,而不是抄、抄、抄,或者仅仅在商业手段和市场流通上创新;但微观上,可能中国的企业非常难按书里的大道理来操作。
总之,这书不能说是真正有思想,不值45块的书价,还是借用Economist某一期的某书评的最后一句:Read something else,看点儿别的吧。
看书时的随想:
现在国内的互联网+热潮,是不是在重蹈上世纪90年代的覆辙?
即使在美国,公众和投资者也是深受权威舆论影响的。
创业时需要保持灵活,不能完全坚守原计划。
对市场竞争要有冷静的分析。
在搞清楚你的客户行为、你的市场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上面花再多的精力也是值得的。
有什么办法能迅速扩大你的用户群,实现病毒式销售?善用媒体。。。
公司合伙人在创业前就应该有深厚的交情,否则就是碰运气。
股票奖励比现金和薪酬奖励好,因为股票是长期的,流动性差。
人人都受广告和营销的影响。你的东西没卖出去,只是你没找到合适的推广方式罢了。
让每个员工只干自己的事,避免无谓的内耗与竞争。
在太阳能这个行业上,中国抄袭并挤垮了美国,下场是中国自己的太阳能新能源行业也因为技术不成熟而破产。现在又有了精确医学,还会重蹈覆辙吗?会吃跟随者的亏吗?
创新,先找到个小市场成功比一下子漫无目的的冲进市场的汪洋大海要好。Paypal的战略是依赖eBay的客户群,提供他们需要的支付服务,之后再以15亿美元把自己卖给eBay。后来他们创立的公司,SpaceX,Palantir乃至Tesla都是这个路数(Tesla一开始是靠美国能源部4、5亿美元的贷款才活下来的)开展营销的。
这书的电子版(PDF、Epub、Mobi)我们有,感兴趣的可以发信息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