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澳大利亚房产投资俱乐部
体制内家庭往往来自人事部门,垄断国企等,钱来的比较容易,除了可能被打虎的顶级巨贪,大多是希望孩子回国发展的。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情商高,找工作的时候更相信人脉而非能力。一般很少有高调炫富的,但因父母钱来得容易,人事往来花钱特别大方,行事方式更适合在国内发展。此外也因海龟往往需要去大城市发展,相比小县城,大城市公务员家庭更鼓励孩子回国。
第二类孩子的行为差异很大,新闻上看到哪里跑车撞人了往往都来自这一群体。这一群体往往倾向于把孩子早早送出去,除了做的是高端产业需要孩子回来继承的,往往鼓励孩子移民。原因其一是,我们平常谈的国内机会更多,事业平台更广阔对某些人毫无意义,我们在机会的海洋里畅游一生也无法达到这群体里顶尖人士的起点。原因其二是,这些人对国(zheng) 家(dang)的信任不够,担心稳定度和私有财产安全,担心环境问题等。
第三类孩子往往和第一类孩子家庭收入相仿,但行为模式却相异。这类孩子多是出生在内地,幼年时期由能力值高且不满现状的父母带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定居的。因为有过一次移民经历,归属感不强,本身有移民意愿的多。另外由于父母在体制外,虽然收入光鲜,但随时面临着失业,疾病,养老金也微薄,因此大多鼓励孩子移民。
第四类孩子在我初中的时候见得多,后来慢慢消失了。这类人收入高且稳定,发的政策财,走的时势运,不大有往外跑的魄力和想法。基因方面,九犬一獒(字面意思),一般不鼓励孩子走远。如果有出国的孩子,家长也是鼓励移民的,毕竟不需要回来打理家业。
这里分的每一类都只是一个方差很大的平均值,每个人的经历见识和抱负心境都有很大的特殊性,并不是穷人都拼死留在国外,富人都一毕业马上回国。曾见过在很破败的农村里,人们坐在满是油污的桌前,看着新闻联播,大声地说着中国马上要超过美国了。曾见过在晶莹剔透的玻璃之城里,人们却在谈论着网上抓人眼球的黑色渲染,告诉我,不要回来,回来就是无休止的斗争和穷困。
父母一辈,勤勤恳恳,经济上立下了一份家业,有房有车,不能算无产阶级,头等舱自费坐不起,但是一定的消费能力还是有的(二三线城市)。在社会上也算中等偏上,各自单位里也要管若干人,做点事情,可以说也见过些不太大的世面。小孩(也就是我们这些人)也受过相对良好的教育,上的比较好的大学,又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出了国。
对独生子女家庭而言,移民出国的话,父母的养老其实是个问题,但是要表达为了父母养老回国的意思,会被父母批评,甚至是严厉批评。也许某些父母有为子女牺牲的意思,但不是所有父母都是那种人,而且从语气来看,父母这辈人描述其国内的现象脑子里充满了恐惧,觉得逃出去越远越好。这是我不理解的地方,难道中国就做不成事?难道他们的经历真的像噩梦一样?对于他们而言,似乎 “内乱” 在口头上迫在眉睫。
就我观察,这些人从普通人的角度看,绝对算这个社会里的受益者。真心不是贪官污吏,离十万八千里,也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感到痛心疾首。但我们作为年轻人,尚且寄希望于改变,寄希望于个人努力。他们痛心之余,有一种深重的无力感,仿佛这是个只有恶魔才能幸存的世界。他们顶着压力做了些事情,在管得住的范围内保持了自己的良知,对外面的恶却保持着沉默,或者说无奈。他们似乎不想自己的子女再经受一次他们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