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了妹妹, 就不愛我這姐姐?

2016年03月24日 美国华人杂志WeChinese


点击上方“藍色字”可以關注我們哦!
為什麼有了妹妹,就不愛我這姐姐?

問:我家裡完全發生著您在以前的文章裡描述的“養子不教”個案,但不是重男輕女,卻是重妹輕姐。我自小在廣東長大,父母都從事教育水平極高的職業。在我八歲時家裡添了一個妹妹,我初以為從此可以有伴,很開心。


誰知不久我就因為外祖母常回老家照顧外祖父,沒空幫看妹妹。父母都要上班,我從小就不得不幫幹家務,站在小凳上洗衣做飯,利用課餘時間到菜店排幾個小時隊,由於菜少人多,經常空手而回。回了家之後還得繼續幹家務照顧妹妹。反正有了妹妹之後的我就突然承擔了大人的所有責任。


年紀稍大一些,要接送妹妹上學,路上得走半小時,途中妹妹如果摔倒,回家母親不問青皂白就會棍棒侍候。我讀書成績優秀,可能天性外向獨立,很得學校師生的寵愛。但是母親不喜歡我,直說文靜又謙卑的孩子才好教。又說怕我驕傲,故意到處謊稱我已落選三好學生,用撒謊來壓倒我的氣勢。


在慢慢長大的歲月中,母親總是如此一次次地故意傷害我。但是妹妹就不同了,她因為得盡寵愛,小嘴特甜很會討得父母歡欣。她從小愛美,不專心學習,以致功課不好。人本極聰明,就是不努力,所以母親為了她的前程,後來申請來美工作,然後不惜犧牲自己事業,將妹妹攜帶出國,母女兩人相依為命,一同在美生活多年。


而我當時已經在國內某名校就讀,完成大學教育,後來又讀研,結婚之後才和留在國內的父親一起來美,這時一家才大團圓。現在我和先生在美研究機構工作,做的是基本研究員低薪工作。生活簡單樸實,只有一個女兒,也不敢生第二個,因為現實環境的限制。年薪只是一般美國中產的水平,晚來美國就是和現在中國同事相比,他們有些已在國內成大老板,真是有點後悔來得太晚,或是根本不該出來!


反倒是過去的妹妹,少小到了美國如同脫胎換骨,在美國的自由學術空間,發光又發熱。拿了長春籐名校的學士,又去攻讀藥學院,成了專業藥學師,屬於高薪專業。加上她的人際關係圓融,有著非常美滿的工作環境,總和同事相處愉快。她又嫁了一個有專科執照的醫師老公,生育了一男一女,住著高級社區豪華大房,婚姻和家庭都幸福。家中的父母常和她們一家度假,真是事事比我強。


我和父親的關係原本在國內還算融洽,兩人都屬苦幹實誠個性。但是現在摻和了她們這對母女就顯現矛盾。我和母親常有對一般事物不同的看法,稍有辯解,母親就會厲聲呵斥我。反倒妹妹多次在外亂作主,母親從不阻止,還次次讚她能幹獨立,會順風轉舵,很替華人爭光。最讓我傷心難過的是,我從小愛護的妹妹,不知對我感恩圖報。


妹妹總會沒大沒小地當場糾正我,經常公然想要我改正行為。譬如最近我們剛剛三家在一起過聖誕和新年多日,妹妹會在大家的面前說,我的頭髮樣式太土了,也要經常洗頭,否則在實驗室人家會聞到頭髮體味。甚至也會修正我已經上高中的女兒,對待陌生人,得打招呼和常露微笑,爭取人緣,改進人際關係。我知道這一切的批評全來自善意,但是妹妹不應該當了眾人之面批評,再加上父母附和的三言兩語,令我們頓失顏面。事後,我們仨在回家的路上,常常非常難過。我們夫妻在國內的成就並沒有不如他們,更何況我還是長姐呢!


想想我們在國內時,尤其婚後和父親同住,常常把辛苦所得的工資都慷慨地繳給了父親,父親又是原裝寄給在美剛創業的母親。我當時極需一個新出的筆記本電腦,都不捨得購買。現在母親居然在今年聖誕節買了兩個IPad給妹妹的兩個才不到十歲的兒女作為禮物,這樣子的做法,她老人家對我們這兩個女兒公平嗎?


我也想到是妹妹來美國多年,受了西方教育所致,對我的不尊敬可以體會。但是家中父母永遠都是對我苛責和對她偏袒。就是對我已經發育的女兒,只送一些外套和名牌T恤作為年節禮物,說是人在國外定要注重衣裝。這些舉動都令我感到他們很勢利,父母根本是“重妹輕姐”!我很想乾脆搬到另一城市,從新開始人生的新生活,這樣子就不必看他們的臉色了!


但是又想想,妹妹她們幫我申辦移民,父母親開始年邁,我也應該盡力孝順贍養才是,老公也說他支持我的孝心,搞得我內心很糾結,到底應該如何是好呢?您是心理專家,如果這封信刊登,我拿去給母親閱讀,他們會更改錯誤嗎 ? 謝謝 !

答:看了妳的信,對妳的處境感到很同情。不禁想起以前在攻讀家庭治療時的一句名言。家庭這個組織,實在微妙得不可思議。一方面是愛與養育不可缺的基地。但是也是人生的痛苦與麻煩的製造公司。


雖然天下父母都是寵愛自己的兒女,但是的確對不同長幼次序、不同境遇和不同個性的自己兒女,和他們各人都有著不同的關係,反應態度真得是有些許不同的。凡是家中擁有多個兒女,多少都有如此現象和對父母有著不同的關係和緣份。


一般大陸家中有“三好”(是指品學兼優的模範學生)的兒女,都是好榜樣,父母應該感到的是驕傲和光榮。甚至會教導其他的子女,應該學習這位三好的兄姐。由妳信中,卻是母親故意矮化這份榮譽,對嗎?唯一的可能是一般父母都對頭個兒女較為嚴格。妳母親可能怕妳過份自負,或是妳妹妹學習不如妳,擔心她過份自卑,有了保護她這個弱者的趨勢,而矯枉過正的心態?


在診所之中,如果兒女不願意談及自己父母,很多是認為自己父母有所偏愛,這是兒女對父母不滿的主因。也是家庭會產生矛盾最難以調解的所在。因為長期下來,覺得不被愛的那方總是覺得心靈受到傷害,而成了揮之不去的陰影,與父母特寵的手足容易引起特別的複雜糾結。


這在一個家庭,長期分開生活,如老大被送到祖父母處生活多年,直到上小學才同住。或是早早父母離異,自小和父親生活,完全沒有受到母親的關懷,等到長大和被母親帶大的弟妹共同生活,都會覺得那個沒有照顧過的單親或雙親沒有撫養過他,覺得產生冷落、敏感和孤僻。這種不平感覺尤為顯著,妳就剛巧是屬於這種情況。令堂和妹妹在美國,相依為命的留美生涯多年,文化和心靈掙扎都在一塊兒。早已奠定了她們特別深厚的母女情緣,這是無庸質疑。加上從小妹妹的脾氣就和強勢的令堂比較不易產生衝突,也是不爭的事實。也有可能年紀和經驗讓近中年的父母對生育晚的兒女比較有耐性、包容和放鬆。


父母在年輕時,尤其是父母在創業堅苦環境中,忙於生活養家,沒有花費精力去認知自己的情緒。凡是遇到生活中的麻煩,不經思考,也沒有謹慎處理,就選擇用打罵或是責備的方式來阻止兒女的錯誤,只要奏效就好。其實很多時候,家中兒女在和父母抗議時,“為什麼你就是偏心,凡事都要我做?”時,父母當時應該認真思維前因後果,可否改進彼此親子關係。


在專家傑弗理·克魯傑的書《手足效應》中Jeffrey Kluger “The Sibling Effect-What the Bonds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 Reveal About Us”(Riverhead Books Penguin, 2011)表示“世上95%的父母都有偏愛孩子的傾向,而剩下的5%是在說謊。”而且所有的科學証據也顯示作者所說的是的確離真相不遠。


在書中並且顯示所謂多少偏心絕對是有跡可循。但是成因卻很複雜。其中包括了基因,家中排行,性別排列,個人性格,健康程度。甚至連個人長相,在外表現等等都有影響。而且儘管沒有一個父母願意承認,最常說的話就是“手心和手背都是肉(we do not have a favorite child)”。但是孩子們卻是心知肚明,能夠敏銳地感覺到誰是比較受寵。受寵的兒女也默默地享受特殊待遇,覺得不公平,不被寵愛地就像受傷的寵物,會時感沮喪。


書中並說,統計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都有寵愛特定的一個兒女。往往頭一個兒女都是最受寵的。而且老大往往也是最高,最強,甚至在2007年的挪威的科學報告認為老大的IQ一般都比較高。但是大家庭中的老么一般有著特別討人喜的社交才能,可愛又有愛心,具有會同情他人的魅力。這是指如果一家手足往往都是同性時,就更為明顯。


但是如果家中兒女性別不同,就另當別論了。科學家Salmon在Human Nature的雜誌就報導說“一般家中的母親寵愛長子,而父親卻是寵愛長女居多。”當然這其實還牽涉到各個兒女的志趣和性向。如一個浪漫學文的母親就會欣賞一個會寫詩的兒子,一個聰明商人就會特寵名校畢業,又拿了MBA的女兒。同樣地兒女也是極為聰明的,他們會為了爭得父母寵愛和注意,也會一直去爭取和父母共同的相處利益,譬如一個兒女特會幫雙親,細心懂事,或幫著父母一同購物或是度假等等。


同時家中的兒女性別排列也極影響家中地位。諸如家中三個兒女,男女女或是男女男。前者第二個兒女就比後者在家中父母地位吃虧,後者則是中間的女兒顯得特別可愛。因為是家中唯一的女兒或是唯一的兒子都比較會得到特別地重視。當然父母子女的關係也是時時轉變。像父親寵愛的女兒,因為無法和她討論運動比賽,父親就會挑同樣愛好運動的兒子去安排看賽球等等。


做為“永遠不受寵的那個兒女”,可能在成長時會影響自信,但是並不會影響將來的成功。最明顯的案例就是英國偉大的文學家Charles Dickens,他一生都常提在他成長時,家庭窮困,全家都在供養他的長姐讀書,而他都在打工。他後來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學家時,他依然會說過去的渴望平等和悲傷羞侮是他的寫作動力。不被寵有時是會長期感到憤憤不平和沮喪不安。


但是被寵的兒女全然都是好處嗎?也不盡然,正如妳所說的前面“重男輕女”的文章,這些自以為是的天之驕兒女,往往長大之後和大社會接觸,並沒有得到特別的恩寵,可能適應社會能力有所不足。有的被寵的兒女長大之後,可能有的更是缺乏工作競爭力。


當家中手足有殘障的,學習能力有障礙的,父母都得花上數倍心血體力來照恤的弱勢兒女,往往會忽略了其他的兒女,也常常會引起其他手足的心理不平衡。此時的父母應該多花時間給其他兒女作更多的思想準備和特別花時間解釋才是。而且隨著時空的演變,當手足有了自己的家庭,其實手足關係也在改變,此時可能所有過去重要的糾結都將成為過去,煙消雲散了。


其實隨著歲月的流逝,父母如果能夠學著和每個兒女建立起獨特的互動模式,讓他或她覺得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獨一無二的。如果真得感到某個兒女特別值得寵愛,也請暗自放在心裡。即使被孩子識破,也得否認到底,因為唯有這樣才能降低對他們的傷害。


做兒女的,也得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有著過去情結?或是羨慕對方的名利?因為彼此的自然競爭很容易演變成嫉妒,那就容易造成自己無來由的生氣,心靈也不易平衡。妳現在的處境就有點如此,以前是妳在照顧妹妹,現在反過來被她照顧,的確很不容易內心平衡。加上她先來,已美國化,講話很直,也適應得很好,直接勸妳是善意,但也很難立刻承受。


其實人性之中本就有偏心和爭寵,這是為了求生存,並不是什麼大罪。如果父母自己擁有超過兩個子女,就很容易察覺。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向內心探索對兒女的不同態度原因。要學會自己修補,要學會讓兒女能懂自己,學會用幽默語氣溝通。


很多心理醫生都把每個家庭,形容成是一家的固定的“家庭舞蹈”,或是“家庭戲台”。因為每個家庭的成員都有個已定的扮演角色,互相影響,並不是獨立的。有如此苛責的父母,就會產生盡責又努力的兒女。有鼓勵包容的父母,就更會影響兒女具有創造和創新的能力。


既然妳的心中煩惱就是由親子關係而生。如果妳來我診療所,我會想妳在我面前學學和母親角色對調,讓妳作作母親,而母親也作作妳。或是學會和妹妹角色對調,妳作作妹妹,妹妹則學作妳。實際參與會話,就會更能體會其實每個家庭成員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是互相影響才造成,而不是各自獨立的。妳們母女三人自然產生一連串的行動,就像一幕幕特別編劇的舞蹈或是舞台秀。


妳由此就會更為接納這個事實,接受了過去,就是治癒了一半。而且由上面的報告,妳也已徹底地明白,在家中不被寵愛,並不會影響妳任何人生的成就。就像妳在信中所說,其實妳一直從小到大都不受寵,但都沒有影響妳在學業和工作的成就,更沒有影響妳自己的家庭。在妳的信中,我可以體會妳自己婚姻幸福,女兒也很聽話,也能適應美國教育制度。所以家中想批評妳的人,也只能說些外在的儀容之類的事。


總之,中年人還是需要擁有自己的工作、事業、朋友和自己的支持團體。家中的手足關係和父母親子關係都是經過數十年形成的互動,很難改變。但是人生的確在35-55歲是屬於中年期,也有些心理學家稱為“第二個青春期”(second adolescence)。因為人生到此,很多重要的關係都會帶著很高的期望,但是不管多努力都在此時不能得到滿足。一向以為擁有的支持系統,都感覺變樣,成了沒有深談朋友的邊緣人。此時的兒女已經長大,不願順服,也將離家。華人家庭往往家庭重心就是兒女或是父母,未必是夫妻。但是唯有夫妻此時才應是家庭的重心,請妳珍惜這份難得的夫妻情緣。


此時最需要建立的是自己的支持小組,彼此可以發展共同興趣,一同哭笑和分享。譬如參加宗教、同學會、合唱團、各種藝術等等。重新塑造另一種新的關係模式,跟以往的家庭不同,是自己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重新自我療癒,開心面對和接受,把原有內心的力量,自我充實,發揮和愛護自己和他人。


學會珍惜這份情緣,能夠盡量不多心,不偏心,多耐心,多關心。隨時調整心態,多建立自己的工作之餘的朋友和社交網絡,不要只專注在自己與母妹的關係。反正大家都已經分家了,這樣的不公現象只在當時,以後都以不變應萬變。不能期盼父母會回心轉意,父母偏心是不假思索,不由自主,不是故意傷害自己,此生大概不會改變。


其實天下的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過錯,年輕時更會犯錯。但人生苦短,沒有一個人是容易的。即使父母有錯,他們也是普通人,當然會犯錯,唯有學著寬容,接納,才有辦法走出自己。但是有個永遠不變的真理,就是要學會自己改變,只要自己會變,人家才能變。家庭舞蹈也才可以跳出不同的舞。這樣子不斷改變,才會真的感到海闊天空。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哦
聯繫方式
歡迎關注美國《華人》

微信公眾號:美國華人雜誌WeChinese (點擊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

微博:美國華人雜誌

官方網址:www. wechinese.us

地址:7510 Clairemont Mesa Blvd, #108, San Diego, CA 92117

更多關於雜誌社信息,或廣告洽談項目,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電話:858-610-2259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