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问题疫苗”背后的群体恐慌

2016年03月31日 生命真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批示,要求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国卫计委、公安部也不断释放协同配合严查重罚的讯号。


但公众经过一轮群体性恐慌之后,对于监管者本就摧枯拉朽的信任已经流失殆尽。




让公众倍感匪夷所思、愤愤不平的“问题疫苗”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实追究起来无外乎监管漏洞太多。从上游企业、个人购买到疫苗,再将这些疫苗销售到下游个人或者单位,每一个环节的漏洞加在一起,成就了庞氏母女的巨额利润,也让诸多链条上的监管系统形同虚设。尤其是当这样的一场暴风骤雨,是由尚在缓刑期的庞氏母女重操旧业完成的,更是令公众惊叹于庞大非法经营网络背后的利益驱动力之强、监管缺位程度之重。


现实比这更残酷,因为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发后,“将来面对那些接种疫苗后致身体伤损的孩子,谁还敢说,这些孩子只是运气不好,身体条件不该打疫苗,但不是谁的错,而是老天爷不长眼?谁还敢说,孩子们一定不是打了不该打的疫苗遭遇了人祸?”财新传媒主编王烁在罗列了疫苗背后的四种悲剧后,终于还是忍不住情理兼备地说出了想说的话。因为从山东疫苗案看,保证疫苗质量的链条已经掉了。“怎么掉的,掉了多少,我们还不知情,但已失去信任。”


同样的愤懑和无奈已经太多,这一次还是同样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正是迎合了这种公众恐慌和心理状态,一篇题为《疫苗之殇》的旧文很快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而在此文三年前刚刚面世时,已经被医学和科学界专业人士批驳得体无完肤。为何今时今日又可广获推崇,甚至令很多人滋生出这样的直观念头:既然这么危险,干脆以后别给孩子打疫苗了……


“问题疫苗”有问题不假,但背后的真问题却在喧嚣的舆论中跑偏了方向。造成这一结果的根由,既有权威解释严重滞后的因素,也与宣传部门引导不力有关。此次疫苗事件,最先在网络舆论场发酵,官方权威消息近乎失声,以至于形成了“一群全然不懂疫苗的人在谈疫苗”的局面。加上山东“问题疫苗”的助推,更是加剧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媒体人陶舜看来,公民有“恐慌的权利”,尤其是在核心信息短缺而监管跟进又疲缓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权威渠道阻塞究竟是不能也,还是不为也?在分工极细的现代社会,人们选择信任,不是依靠个体的知识有多丰富,而在于民众观念上认为科学知识和专家系统是可靠的。媒体人何申权透露,多位疾控专家以此事太敏感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其实我们就想从专业人士处获得一个问题的答案,即中国的疫苗能否让人放心?我不相信他们不知道答案,为什么不能说清楚!是怕真实答案民众不接受,还是怕背后巨大产业链产生的力量?”从前期的拒绝采访到高层批示后的一拥而上,显然疾控专家惧怕的,既不是民众不接受也不是产业链产生的力量,只是需要摸清楚高层之意,免得先声夺人落得个“妄议中央”的罪名。


作为非专业人士,人们尽可以选择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因为不入流、不专业的点评反而可能误导了民众,但作为疾控专家和权威人士,如果在这样的危机关头仍然抱残守缺,意图通过揣摩上意来决定说什么不说什么,则不得不说是现代化中国的一大悲剧。


人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恐惧之中。有人恐惧着原本可以逃离的悲剧,有人恐惧着乔治.奥威尔笔下的“老大哥”,也有人恐惧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一切归零。虽然目前高层在竭力督办“问题疫苗”,但只要这种恐惧的深层次根源不除,已经千疮百孔的信任链条不修复,那么随时可能爆发另一种意义上的“问题疫苗”事件。


>>>相关阅读:

《疫苗之殇 谁来拯救中国人的恐慌》,请点击“原文阅读”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