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知乎上有人问:
“ 二十几岁的姑娘那么努力有什么用呀?还非要出国留学浪费精力时间,早点找个好下家嫁出去不就得了么? ”
回答的女生说:“我现在这么努力就是为了以后不嫁给你们这种人。”
的确,20岁的我们有着充满希翼的心和复杂的表情。当把一个个抉择串联起来,回头看发现真的改变了很多:
出国带来的变化绝不止一纸文凭这么简单,更多的还是潜移默化的沉淀和自我觉醒,意识到青春节点的加速。眼花缭乱的成人世界慢慢展露出它的样子,我满怀期待又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将它揭开。意识到有些事真的在自己能力之外,也开始意识到父母的老去,自己终将独自面对五味的生活。
我的哈佛学长:邹田醒言,有着比同龄人多一分的成熟稳重。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在大学里选择最“理想”的专业——数学,然而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和家里赌气一口气读完了四年的心理学;本科期间,他发现心理学并不能解决自己寻求的问题,于是尝试很多其他领域:哲学、编程……为了自己“用科技提高学生教育水平”的理想,去哈佛读了教育学研究生;
而另一位高考失利的吴奕格,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去美国留学;为了节省学费入读位于大农村的爱荷华大学,两年后转学去波士顿大学;初来乍到时遭遇种族歧视,却逐渐拓展出属于自己的人脉圈,如今月入数千美元,不再需要伸手向家里人讨要生活费,他显然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留学之路。
他们都是熠熠生光二十岁青春的影射点,因为接受了自己选择的教育方式,所以一直在探索和反思中前行。
喜欢学什么就去学,喜欢谁就去追,想去哪儿就查好路线买好票。早点出发的人往往是先到达的。想留学就早早开始准备,想尝试另一种生活就先从当下开始,“生活在别处”这样懒人的说辞只会让生活永存在想象中。我们是前所未有早衰的一代,“十八岁开始苍老”,二十岁开始怀旧,尽管仍在青春,怀念但不留恋,成长都是一时一时熬出来的。
所以别怕。我们只能有一个自强隧道那么长的烦忧而已。
(文章转自网络)
「小编乱语」
让我们拿到PR,去看世界上更多的风景吧!
戳"阅读原文",来盈德拿iphone 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