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经济日报、央视新闻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为了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条例》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对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运营、监督等环节作出进一步规范。日前,就《条例》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条例》的出台,涉及未来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有助于缓解未来年轻人赡养老年人的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已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占总人口比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占总人口比为10.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基金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迫切需要强化对基金投资运营的管理和监督。
“本《条例》规定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不是一个基金。”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指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在投资运营上,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由于短期内暂不发生支出,更适宜开展中长期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对其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保险法》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构成规定的基础上,《条例》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作了更为全面的规定,即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情况,特别是基金的规模和收益情况,一直以来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作为保民生的重要资金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情况,直接关系到基金能否守住安全“红线”,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多年的管理运营实践中,在资产配置、投资运营、风险控制、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成果显著。”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自2000年设立以来,发展很快,运营稳健,管理严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在不断发展中壮大了保民生的实力,为进一步充实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指出,要充分发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必须使基金能达到一定规模,因而《条例》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这就为基金未来的成长奠定了法律基础。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已由设立时的200亿元发展到15085.92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为7133.34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82%,超过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6.47个百分点。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不会动用,而基金规模也会不断增大。由此,用法律手段来防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和占用就变得尤其重要。《条例》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或者违规投资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同时,《条例》还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财产应当独立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的固有财产,独立于投资管理人投资和托管人保管的其他财产,这就从法律层面为保障基金安全构筑了一道有力的“防火墙”。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指出,可以预见,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作用也会不断增强,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块“压舱石”。
《条例》的出台丰富和健全了我国社会保险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发展提供了又一个有力支撑。保障基金安全、控制风险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条例》在立法目的中明确提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
“对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讲,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基金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路径。为此《条例》规定,投资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的原则。”董克用说。
“《条例》花大量篇幅详细规定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的管理运营,对委托投资、对如何选择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以及相关的法律权责都有明确表述。”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目前这个管理运营框架已初步成功地经受了经济周期和金融起伏的挑战,相信在《条例》出台之后,可以继续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保驾护航。
此外,《条例》还强化对基金的审计,规定审计署每年对基金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并完善基金公开制度,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通过其官方网站、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每年向社会公布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本文来源网络
我们在此代表本账号的所有读者感谢本文作者所付出的辛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直接通过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