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拼妈PK北大拼妈:大家都很拼,中国教育却可能拼错了方向

2016年03月24日 前途美国中学留学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特雷西在美国

看了这段时间热传的北大拼妈时间表,让“爸爸真棒”在美国的小伙伴、很拼的拼妈特雷西“实在不能忍了”,她连日采访了一些美国妈妈和老师,洋洋洒洒写了近5k字长文——大家都很拼,但别拼错了方向!


这些天网上流传一张北大妈妈的疯狂育儿表,我看了非常好奇,想知道美国妈妈们都是怎么想的,于是我拿着这张表分别给了几个美籍华裔妈和老白美国妈看,结果非常有趣。


网上疯传的北大妈妈育儿作息表
 

华裔妈妈的观点基本一致: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北大妈妈给孩子安排的课程“可以有”,就是密集了一些。


而朋友圈里以“狠”出名的一位华裔虎妈则无所谓地说:“早上5点起床算早吗?我家孩子就是5点起床啊。晚上11点睡觉算很晚吗?我家孩子就是11点睡觉啊。”不过当她后来听说北大妈的孩子只有9岁时,犹豫了一下,“年龄有点小,我家孩子已经高中了。”

 

美国妈妈的观点也基本一致:虽然我们美国孩子也不容易,可这位北大妈的日程表也太超前了,这差不多是美国高中生大学生的日程安排好不好!


我的朋友,在美从事30多年教育工作的美国人梅根用了四个字来总结:难以想像!


1

美国孩子也狠拼



其实,在我看来,美国孩子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的,有时候他们的安排并不比中国孩子少。比如,一个典型的9岁美国孩子,他的一天差不多是这样的——


早上7点到7点半起床,8点上学,下午3点左右放学,很多学校并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按星期布置的。每个星期的作业总量放到一起,差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了。


那我为什么还说美国孩子忙?因为他们也上课外班啊——游泳、足球、棒球、划船、网球、篮球……基本都是运动类。他们的运动强度令人发指——有些孩子放学以后会上一个小时的游泳课,或者一个小时的足球课。


美国孩子的足球课基本不讲大道理,就是上场不停地跑不停地踢,一节课的强度大人都未必吃得消。记得我儿子头一次参加这样的足球课,踢到15分钟就受不了,躲在场边的树荫里大喘气乘凉了,可是好些比他小一两岁的孩子就能踢满全场,这都是从小锻炼的结果。

 

到了双休日,美国孩子们继续他们的各种体育课程,平时空荡荡的公园草坪上,到处都是足球班、排球班圈起来的训练场地。场上孩子挥汗如雨,场下家长们呐喊助威。



陪孩子练球、给孩子助威的家长


所以美国家长也不容易,咱们在中国陪孩子上奥数课、钢琴课,好歹还能在教室外面刷刷手机,可美国孩子训练比赛的时候,美国家长多数都在场外手舞足蹈加油助威,中场休息他们端茶送水,有些爸爸甚至直接自己披挂上阵当教练,我在旁边看着就觉得他们好累。

 

我有一次住院,夜班护士维多利亚照顾了我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她下班之前来和我告别,说还要开车一个多小时去看儿子的棒球训练。“我已经连续14个小时没有睡觉了,不过我必须去给儿子加油,这就是家长的生活。”

 

除了体育班,美国孩子经常参加的一个活动还有“童子军”,如果你去州立公园或者国家公园游玩,有时会看到一群群小朋友,他们背着超过自己头顶的大背包,穿着小短裤在泥泞里徒步行走,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白天学习野外生存,晚上还要露营,自己生火做饭。看上去是玩,其实完全是艰苦的修行。


别的不说,光说露宿深山,我曾经在山里的宾馆住过一晚,只有一个感觉——冻成狗。

 

2

同样拼的很“功利”



拉回到开头,我对教师朋友老白梅根说:“你就吹吧,还说‘难以想像’呢,你们美国孩子也挺惨的,每天累到大汗淋漓地才回家。”


梅根说:“拼搏的方向不一样,华裔的孩子要求更多。”


前面说过,梅根当过30多年教师:“我教过许多华人孩子,也教过许多其他族裔的孩子。你们华人有个特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学习,白人孩子下课去运动,华人的孩子下课去补习,补习结束还要去运动,然后到了双休日,你们还要上整整两天中文学校!我想说的是——你们什么都不愿意放弃,你们的孩子就像是超人。

 

美国的孩子为什么要参加运动课程?说白了也挺功利的——为了有个好前途:


  • 一方面,美国多数大学都招收体育特长生,提供体育类别的奖学金,很多成绩不好的孩子就盼着通过体育特长上大学;而如果孩子成绩不错,又在体育方面有成绩,申请大学的时候绝对是个绝好的加分项;


  • 另一方面更加重要,在许多美国人看来,能够在体育项目,特别是团体体育项目中崭露头角,甚至担任队长一类的角色,可以证明孩子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力”。而这两种素质是美国文化中特别看重的地方。

 

关于“领导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事不得不说——


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儿童博物馆玩,博物馆里有个项目是用弧形积木搭木桥,要求是:搭出来的木桥不需要任何粘合剂就能横跨在“小河”上——儿子搭得正开心,一个看上去比他小一两岁的孩子跑过来,一把就把他手里的积木抢走了,儿子既想抢回来,又不愿意动手打比自己小的孩子,于是手足无措地在旁边干瞪眼。


这时候,一个和儿子差不多高的白人男孩走过来,指着我儿子,对抢积木的小朋友说:“你这样不对,我看见是那个小朋友先拿到积木的,所以应该他先玩,请你把积木还给他。”


抢积木的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但又舍不得放手,显得非常犹豫,白人男孩于是继续说服教育道:“旁边那个激光画圈的游戏没有人玩,而且也一样好玩,你可以过去玩那个游戏……不过,如果你实在想玩搭桥的积木,你也可以帮这个小哥哥搬运东西,当他的助手。你们应该合作,如果这样抢来抢去,你们谁都玩不成!”


寥寥几句,有理有节,抢积木的孩子很痛快地就把积木还到我儿子的手里了。


我的儿子特别感激,就邀请白人男孩和他一起搭桥,没想到,搞笑的一幕出现了,刚才胸有成竹像个小大人一样的白人男孩,现在开始抓耳挠腮了——他试了又试,却搭来搭去搭不出完整的木桥,很快就放弃去玩别的东西了。


看着两个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长大的,年龄相仿的孩子,我陷入了沉思:一个明显在技巧上更胜一筹,一个在领导力和团队合作上占尽优势。他们在未来谁会更成功呢?


事实上,在美国,华人恰恰更多地从事着技术性和技巧型的工作,白人则在领导岗位上走得更远。


你尽可以说有种族偏见的因素存在,但反观我们自己的孩子,确实在领导力和合作力上还有短板。

 

3

精英阶层最注重运动和阅读



我认识一位在硅谷谷歌总部工作的“大牛”,从前我以为,以编程为业的“码农”们生活肯定很枯燥。可是这位大牛不一样,他的业余生活里有很重要的两个内容,一是运动,二是阅读。


美国精英阶级的孩子从小重视运动和阅读,这两个习惯会延续他们的整个一生。


说回谷歌“大牛”,他每天跑步,每周爬山;他每年给自己开列书单,一个月的阅读量比我一年的阅读量都大,他阅读的书籍不光包括技术书籍,而是小说、历史、哲学无所不包。


我开始很不理解,后来明白了——许多美国公司,team building的重要内容就是运动,比如我老公的公司,动不动周末就组织大家去海上划船;而那位技术“大牛”所在的谷歌总部,团队活动更加高大,不是去国家公园骑山地自行车,就是去雪山滑雪……若想融入美国公司的团队,运动方面必须跟得上大家的节奏。


说得更近一点,为什么美国精英阶层的孩子几乎每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游泳?因为等他们长大一些,学校会组织各种活动——皮划艇、帆船,这些活动都默认你会游泳,不会游泳的孩子完全参加不了。


总之,你想融入无论是学校的团队还是未来的工作团队,不会运动就显得很不合群。

 

4

努力学习该从何时开始?



那么,努力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呢?


梅根的解释是“很需要”:美国孩子也会努力学习,但是北大妈妈对孩子的学习训练开始得实在太早了,她觉得“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纯知识性的学习不应该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而是——


  • 他们要准备好强健的身体,这样才能应付以后的繁重的功课;

  • 要培养出团队精神,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

  • 要培养责任意识……


而这些素质通过体育运动,特别是团体性体育运动都能得到锻炼。在孩子小学这个阶段,就算不去运动,光是随便让孩子们由着自己的性子去玩,学到的东西也一定比做题目学到的多!”

 

对于梅根的话,我不能同意更多,美国小学传授的知识性内容非常简单,学校唯一要求学生们每天必须完成的所谓作业是“最起码两本书的阅读”。然而到了初中和高中,孩子们的课业压力骤增,我知道一个美国孩子,学校篮球队长,每天5点钟起床,练习篮球2个小时,然后自己做早饭自己上学,晚上自己复习功课,11点睡觉,一点也不比咱们中国的高中生轻松。


到了大学,美国孩子几乎就进入了全速拼搏的阶段,美国大学入学难毕业更难。熬夜学习什么的也成了美国大学生的家常便饭了。

 

5

再努力也不能牺牲睡眠



可是很明显,北大妈妈在孩子只有9岁的时候就开始鞭策他全力奔跑了。更可怕的是,她还要牺牲孩子的睡眠时间。这在梅根看来,几乎完全就等于“虐待”了:“没有一个孩子会因为牺牲睡眠时间,就能学到真本事的!”


梅根的话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初中同学“筷子”——

筷子是个又自律又勤奋的孩子,有一回,他一不小心考了全班第十几名,于是决定头悬梁锥刺骨地好好学习一段时间。别的同学学习到晚上9点,“筷子”学习到凌晨2点,然后拨好闹钟,只睡三个小时,凌晨5点就又爬起来继续学习了……这样坚持了两个月,第二次大考,“筷子”的名次变化很大,从原来的十几名,考成了全班倒数第二。“筷子”说:“我累死了,所有的数字都在眼前跳舞。”



“筷子”是初中生,尚且受不了高强度的学习,更何况是9岁的幼童。

 

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我也能够深深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比如我儿子每天晚上也练钢琴,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做数学题(我从不要求他做数学),可是到了晚上8点半左右,他的效率就只剩6点的一半了。如果超过8点半再逼他学琴,就只剩下反抗和磨洋工了。


后来我做了个实验,第二天是休息日,我让他睡到自然醒,然后提醒他去练钢琴,结果他只用15分钟就能弹完晚上需要挣扎1个小时才能弹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他还能心情愉悦地感受音乐之美,一高兴还自己写了首简单的小曲!


6

中国孩子可能拼反啦!



美国人梅根老师说:“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都在拼搏,可我总觉得中国孩子的拼搏方向不对,时间也弄反了。”


  • 在需要给好身体打基础的年龄段——美国孩子在运动,中国孩子在做题,有时候还不惜损伤身体,熬夜做题;

  • 在需要培养创造力的年龄段——美国孩子在做手工,在观察大自然,中国孩子在熬夜做题;

  • 在需要培养团队意识和领导素质的阶段——美国孩子在参加团队活动,中国孩子在做题;

  • 在需要博览群书增长见识的阶段——美国孩子在阅读,中国孩子在做题;

  • 在需要努力学习拓展知识的时候——美国孩子在努力学习,中国孩子已经考上了大学,进入了可以全面放松的阶段,自制力差一点的孩子,甚至从上大学开始就进行起了“报复性享乐”。


我就是“大学疲倦综合症”的典型患者——我小学、初中、高中都被大环境裹挟着努力努力再努力地学习,除了学习啥都不用做,啥都不需要想,后来我也确实考上了名牌大学,可是我一进大学就晕菜了,就找不到目标了,我在大学没事就逃课,有机会就出去玩地混了四年,毫不费力地毕业,然后,付出了很多代价才明白,自己没有好好珍惜最应该用功学习知识的岁月

 

所以,其实美国孩子的努力是个科学加速的过程,一开始显得和学习这件事风马牛不相及(跑跑跳跳按时睡觉和学习有毛关系啊),可到最后,我们却惊讶地发现——


  • 哎呀!他们咋出了比尔·盖茨、乔布斯和扎克伯格这样的技术精英商业奇才呢?

  • 哎呀!他们咋搞出了会学习的阿法狗都把世界围棋冠军都打败了呢?

  • 哎呀!他们拍出的《阿凡达》、《动物帝国》怎么想像力那么丰富,技术特效那么高超呢!

 

很简单啊,美国人的教育从小就保护了他们的想像力啊;美国人的教育从小就培养了他们惊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啊;美国人的教育就让他们有自信跳出来说:“好吧我来拉个队伍,我们一起去做这件别人认为很扯,但是我自己觉得很酷的事情吧。呵呵就算做不出来也无所谓啊。”

 

中国孩子呢?在他的腿脚还稚嫩,意志还软弱的时候,他爸他妈给他背上放一个大书包,还不许他好好睡觉,赶着他日夜兼程地往前跑,然后就听“哐当一声”,他被砸到地上爬不起来了。

 

爸爸真棒 特雷西在美国
特雷西是“爸爸真棒”联合创始人之一,复旦新闻系毕业的高材生,原上海“白骨精”,现在美国边带三个娃儿边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


您可以直接戳下面的蓝色标题观看“特雷西在美国”观察文章——

美国学校为啥如此重视体育?解密你不知道的名利场 | 他山石

我在美国把孩子弄丢子,然后…… |他山石

前斯坦福院长:把孩子变得笨拙不堪的"聪明"父母们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他山石

你喊拼得累,来看看美国拼爹妈拼得有多狠……| 他山石

都说美国孩子不学习,但带着拉杆箱去图书馆搬书这事儿你知道么?| 他山石

请珍惜我们高质量免费教育和认真敬业的好老师

亲历美国幼升小,面试考题居然是……


◎ 您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爸爸说”、棒学堂”,他山石育儿经特会玩等获取更多相关的精彩文章;


如果觉得我们还不错,可以长按下面二维码,然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对本文有共鸣还是有异见?欢迎来点击↘↘↘的“写留言”来聊一聊!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