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是一本字句平和, 用词简单, 但有很多不平凡思想亮点的书。暂把其它的故事情节放一边, 来看看书中描述的兄弟情谊一样的友谊吧。
男主角阿米尔和哈桑,自小形影相随, 互不分离,到长大后一别永远、天涯海角;这当然是作者浓墨重彩描述的主线。两人的身份悬殊, 一个是要什么有什么的富绅少爷, 一个是近乎一无所有的佣人的儿子, 出身于低下的种族, 还有兔唇的生理缺限。唯一的共同点, 是他们都年幼失母。一个是知书达理的母亲病逝于生育, 一个是水性杨花的母亲逃离了不幸福婚姻。于是这两个婴儿受哺于同一个奶妈,从小一起长大。身为主仆,却私交甚好。哈桑此生的第一句话就是:“阿米尔”。他一直勇敢而执着地保护懦弱的阿米尔,为了阿米尔, 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和伤害。
阿米尔在“风筝日”那天打败所有竞争者后, 他叫哈桑去帮他捡他剪断的竞争者的风筝。(
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为你, 千千万万遍? 想必支撑他其一的必是忠诚。
"友谊”这个拉丁词(amicitia)本就是从“爱”这个词(
我认为,打败他们友谊的, 不只是阿米尔的背叛, 社会的不公, 更直接的是自此两人天涯相隔, 彼此的余生都不在能再继续相互参与。
《山河故人》里曾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众生皆苦, 每个人都必须去承受属于自己的艰辛。阿米尔可以逃离战乱的故国,却终其一生也无法面对, 更难以原谅自己年少时的抉择。
放下书中特订的环境,问一句, 这两个不同阶层, 不同信仰,不同家庭的少年, 理应成为朋友吗? 人类有一个惯常的错误,就是在年少时, 交朋友有局限性, 很容易受自己原生家庭的环境, 和居住环境的影响, 常常和那个碰巧在自己身边的人开始走得很近。就算不怎么喜欢, 甚至不怎么认同,也很多时候会顺其自然地成了朋友。当然, 这么说, 一定会被很多人批评。 因为太多的时候, 没有应不应该, 只有会不会。友谊和爱情一样, 有的细水长流, 有的却会像排山倒海般地一见倾情。当事的的人, 有时也会束手无策, 只知情深, 不知何故, 且一往而深。
对比哈桑毫无保留的情感,阿米尔就显的卑劣了。他一边享受着美好的友谊, 一边却并不真正从心底把哈桑视之为朋友。
在哈桑隐忍着认下莫须有的罪行的那一瞬,阿米尔就知道,
书中的哈桑是忠诚与善良的象征,无论是年少时对少主的俯首帖耳,忍辱负重, 还是年长后对家园的留恋与维护,
生活中,很多友谊无论怎么匪夷所思地开了头, 一但发生了, 尽管会有不如人意之处, 但这些情感就存在了。朋友间会常常不经意地想起对方。
即使造化弄人,朋友再不相见, 但曾经相互间的引力仍在。重叠过的人生, 总会因此而永远改变一些各自的轨道。每个人成为现在的自己, 都有过去的痕迹。
本书的开场白: it's wrong what they say about the past. I'velearned, about how you can bury it. Because the past claws its way out.
若要友谊长存, 共同成长的经历, 必不可少。每个人的过去都直接关系到他的现在, 将来。你若不了解我的过去, 又谈何计划我的未来?
借一句刘过的唐多令结束本文: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提醒:请尽量阅读本书的英文原版。
谢谢PPF分享。期待她更多心得、更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