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变老,如何不变老
罗 素
题目是怎样变老,但我要写的却是如何不变老,这在我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仔细查查自己祖辈活多长。虽然我父母死得早,但我活得长,如我其他前辈。诚然,我外祖父在六十七岁时就去世了,但我其他三位祖父级前辈都活过了八十。至于更早的祖先,我发现只一人短寿,死于某种罕见疾病,也就是掉了脑袋。
我有位曾祖母,是吉本(《罗马帝国兴亡史》作者——译者注)的朋友,活到九十二岁,这让所有后辈都感到惊奇。我外祖母生了很多孩子,其中九个活了下来,一个刚出生就死了,还有一些是流产的。当她刚失去丈夫,就全身心投入到妇女的高等教育中。她是戈登学院的创办者之一,致力于培养妇女进入医生行业。她过去给我们讲在意大利遇到一位老绅士的故事。老绅士看上去很忧伤,于是问其原委,他说刚死了两个孙子。“天哪,” 外祖母惊呼,“我有七十二个孙辈, 要是每送走一个我都要哀伤的话,怎么活得下去呢!”“冷血夫人,”老绅士指责道。但作为外祖母七十二个孙辈之一的我,赞成她的处世方法。到外祖母八十岁的年纪,开始发现睡觉有点困难,于是养成了从半夜到凌晨三点阅读科普作品的习惯。我不认为她有时间注意到自己正在变老。我想,这正是保持年轻的秘诀。如果你有足够广泛浓厚的兴趣爱好,并能有效执行之,你没有理由去注意自己活过的岁数,也很少会关注自己究竟活多久。
至于说到健康,我讲不出多少有用的东西,因为我很少生病,想吃喝什么就吃喝什么,只要不醒就接着睡觉。我从没为保持健康刻意做任何事情,虽然实际上我喜欢做的大多有益于健康。
到了老年,在心理上要提防两种危险。一是无休止地沉溺于过去。靠回忆度日可不好,懊悔过去的好时光,为死去的朋友悲伤。人的思想应该指向未来,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做的。一个人的过去是慢慢增加的负重,但人容易陷入这样的思维,过去的情感比现在还鲜活,心智更敏锐。假如那是真的,就该把它彻底忘掉;如果忘得了,那就证明不是真的。
另一个需要避免的危险就是不放心年轻人,试图夺走他们身上的生机活力。当孩儿们长大的时候,他们就想过自己的生活;如果你还象他们小时候那样不放心,你很可能成为他们的负担,除非他们异乎寻常地麻木。我不是说对他们应该没有兴趣。但你的兴趣应当深思熟虑,尽可能地友善,不要过分感情用事。动物只要后代能自己照顾自己,就对它们麻木不仁,而人类由于哺乳期长,做到这一点似乎很困难。
我认为,有强烈个人爱好,并付诸适当行动的人,最容易过好晚年。正是在这一点上丰富经验才会结出硕果;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由经验而获取的智慧才可被运用,并不致于产生强迫性。告诉成年子女不犯错误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不相信你,况且犯错也是教育的基本成分。倘若你没有个人爱好,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是空虚的,于是只好把精力投注于自己的子孙。因此你必须认识到,尽管你可以提供一些物质帮助,比如给点津贴,或织件毛衣,但你别指望他们会以你在身旁而高兴。
有些老年人害怕死亡,这在年轻的时候尚说得过去。年轻人有理由害怕在战争中被杀,因为他们想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还来不及享受就死了,便备感痛苦。但对一个老年人来讲,人生的甜酸苦辣都品尝过了,该争取的也都争取到了,怕死就有点可卑和被人瞧不起。征服它的最佳方法——至少对我来说——是让你的兴趣逐渐扩大,变得更加独特,直到顾影自怜的墙一点点剥落,自己的生命越来越融入到宇宙万物之中。个体的存在就象一条河流,起先很小,窄窄的被夹在河道中,然后激情澎湃地跨过岩石,跃过瀑布。渐渐地,河床变宽,堤岸消退,水流平稳;最后,一无阻拦地汇入大海,毫不痛苦地消逝了自己的踪影。老年人如果这样看待生命,就不再怕死,因为他所关心的东西会继续下去。但要是活力衰减,厌烦情绪增加,就不再会想到别人。即使我仍在工作,也应直面死亡,因为我明白,别人会把我做不下去的事情继续做下去,把可能做好的事情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