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高学费读一所商学院,究竟得到的是什么?

2016年12月30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写在前面的话:花那么多钱去读个MBA到底值不值?读MBA意味着什么?今天的文章来自“爱与灵药”,在作者吴卡莉,商学院带来的是一生的收益。


入学第一天新生培训旁边坐了俩逗逼青年,一个跟我说MBA = Married But Available. 另一个说MBA = Making Babies in America……二逼青年最后都成为了卡莉亲友团的中坚力量,毕业的时候我们仨一个都没结婚,也没孩子。

 

玩笑归玩笑,两年的收获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没有什么神奇机构可以帮你。商学院不是万金油。不要因为贴在履历里好看就申请,这样的同学大部分结局是浪费两年时间+20万美金贷款下去最后自食苦果。商学院最大的帮助,并不是用来找好工作或学习知识的,探索自我才最重要

 

学术

众所周知,商学院对比其他研究生院,好听点叫注重实际,难听点就是很水。各大学校第一学年都是必修课,覆盖经济,金融,会计,战略,运营,市场营销,领导力 等等课题,据群众反映没有哪所学校不收到抱怨说必修课太无聊浪费生命的。第二学年自选课程,各种稀奇古怪课程都有,通常大家会选一些跟自己兴趣行业有关的课,比如哥大一半选修课都是金融,另外一半里不错的有零售,消费品,医药,科技,房地产,体育管理,创业,组织行为,不一而足。


如果有点追求,学术上还是有点搞头的。首先,一年级的必修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校分配每个学习小组5-6个人,所有作业一起交,功课一起讨论。完全不认识 的五个人走到一起,难免开头很多摩擦,可是如果多花些心思,不仅可以增进感情变成人生知己,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与人相处和领导力。另外,商学院的教授绝对是 被低估的重要资源。这些大牛不仅学术造诣高,很多人也有行业里超级牛X的想当年。大牛们讲课好不好众口难调,但课后听他们忆苦思甜讨论人生,获益匪浅可以 少走很多弯路。大牛们也会拉更牛的朋友们来做演讲,高兴起来帮你搭搭桥推荐下胜过自己闷头努力。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很多定量(quantitiative)的课程,比如价值投资,上过多半不太记得,而且就算不上课,聪明一点的人自学也行——我一做咨询的哥们两年赎身期到了,最近跳槽去对冲基金,从头开始学,投资组合的表现并不比专业Value Investing出身的差。相反的,定性(quanlitative)的课程,比如领导力,上课的时候觉得都是bullshit, 毕业以后才发现这些沉淀下来的、看似普通常理的人生价值,才有最最深远的影响。定性课程中最著名的当属斯坦福GSB的Touchy Feely, 我校类似课程叫做Personal Leadership. 把十来个人关一小黑屋,大家讨论内心感受、成长阴影、对于人性弱点一起设计解决方案,按方案练习,再给彼此反馈。




职业工作

个人非常不喜欢某些商学院搞得像拉皮条一般的职业中心。好像把每个学生卖出去就完成任务一样。最重要的不是眼下找到什么工作,年薪多少(这些是商学院排名重要指标所以有些学校很疯狂),而是20年后,我们还有没有持续竞争力


8月开学,9月份公司就开始来校园招聘,大家齐齐换上正装,装模作样去coffee chat逢人就说自己对投行咨询像生命一般的热爱……如果这两个行业是你考虑的方向,慎重再慎重。日复一日如上所述,压力太大。如果你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 么,只是觉得工作了几年开始么劲了想换着玩玩。请更慎重!因为不清楚自己方向,就会觉得大家都一窝蜂去咨询我也去吧,大家一窝蜂去奢侈品我也去看看,弄到 头来一事无成还累得像狗一样。除非你有一些想法,比如非常想自己创业,或要走某个行业,又有些相关背景或努力,否则谨慎入学后果自负。


有一些想法之后,坚持却不固执的去追求这些目标。 坚持,是指不要被诱惑迷住眼睛,也不要害怕压力。一朋友一心要做私募,可是这个行业性质决定了面试通常在4月份才来。年初有一半同学都有offers之后 他压力巨大,整个春天都在面试,到5月初我们都快放学了他还在面。有一天喝醉他对我说自己快撑不下去了。然后一个星期后丫收到一顶级PE录取。


不固执,很多事情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是需要调整。同屋美女一心要做电商,跟我一起面试了好多大型科技企业可总是临门一脚欠缺。我不觉得她比我差,或比任何人差,很多时候都是运气。最终在众人劝说下见了很多不同行业,自己思考后去了一家专注投资电商的风投。


关于最后拿到的offer,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表光鲜收入多少都是浮云,毕竟商学院出身都差不到哪里去,多出来的钱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何必呢。多花点时间探索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位不同的人群,了解自己的工作方式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一定要在商学院期间,做一些为未来奠定职业基础的事儿,那就是不停尝试,试错。我在课后做了不少有意思的项目,见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比如有个项目是给纽约的创业公司提供咨询建议,我的帮助对象是Rent The Runway, 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原来自己也可以在超小企业里生存,在没有规则的市场上发掘行业趋势和商业规律。比如有个项目是帮助联合国,进程那个拖沓啊,做完之后就 觉得以姐的急性子,这辈子还是别去公共服务机构了!最后还做了一个短期实习,在路易威登总部,完了发现自己跟各种时尚艺术人士不搭,赶紧跑回科技公司抱着码农们么么哒~

People! People! People!

自认为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来了商学院发现把社交当生命的人太多了,对比之下我简直属于内向型。


社会活动分三种。第一种是比较功利的,跟成功校友联络、同学以前的同事/朋友互相帮忙扩大圈子,所以就是没完没了的coffee chats,坐下后聊得还算正式,介绍下自己的背景技能兴趣了解对方要求偏好,各取所需。第二种是学生活动,可以是行业背景的俱乐部比如零售奢侈品协会举 办讲座年会,也可以是以兴趣为导向的,比如我组织过滑雪俱乐部旅行,葡萄酒协会品酒课,帮助哈林区黑人小朋友的补习班,哥大还有大名鼎鼎的Follies 和橄榄球俱乐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可以玩自己喜欢的,一举两得。最后一种是瞎玩,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夜夜笙歌派对不断。


我个人的看法是,刚开学的时候不妨活跃一些多结交些新朋友。等两三个月尘埃落定大家开始各忙各的之后,挑些自己喜欢的参加。很多中国同学不喜欢喝酒或熬夜, 包括我自己。第二学年我决定戒酒,但并没有影响社交——我提前告诉了亲近的朋友,他们理解支持,出去决不给我点酒还会帮忙挡。多组织早午餐、博物馆、屋顶 派对等适合白天的活动,晚上也可以在家game night...总之,真正的朋友是不会judge的。而三两知己,也许比朋友遍天下可是关键时刻电话找个人帮忙远程搬家具的都没有,更值得。

 

自我建设

说了以上这么多,有人会问怎么有时间全部做完。答案是没有。入学时有学长说Study, Social and Sleep, you can't have them all. 一切皆有取舍。你想要什么,想变成怎样的人,决定了你选择这两年重心放在哪里。


自我认识和探索的过程,也就是个人认为商学院价值最大的一条。自我建设每个人路径不同,有人不停换工作来测试自己兴趣,有人到处旅游走万里路来扩宽见识,有 人清修冥想学佛学道,有人狂健身增肌,有人选修心理学哲学文学写作,有人在家啥也不做睡觉休息……但重点是,诚实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喜恶,可以改的制订计划 步步为营改正,改不了的直面接受。


也许你会觉得那为毛要来商学院,自己也可以改啊。个人觉得,商学院还是有一些方法论,比如像case study这样一套体系,如何分析看清问题本质,选择优先次序,计划资源有步骤有时间表的一步一步到达目标,路上的成果失败如何衡量,加以巩固/改正。这些方法不局限于工作,如果取其精华放在个人生活中,可以事半功倍。


之所以如此强调自我建设,因为看到最终成功的校友们,无一不是从年轻时就注重长远发展——人生是场马拉松,现在你在哪里,做什么行业,在多高职位,赚多少钱,统统不重要。唯有你是怎样的人,可以经历怎样的事,才决定能走得多远


妈妈圈微信群讲座预告

讲座主题:数学在国际课程和普高课程中的学习,以及SAT数学、SAT数学2,AP微积分,ACT数学,竞赛数学AMC的学习

讲座时间:12月30日(星期五)晚八点

讲座嘉宾:李若诚,北京沃邦国际课程负责人。本科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在UBC攻读经济学,教授AP微积分、统计学及经济学课程,同时负责SAT和ACT课程的数学课程。

参与方法:本课程在微信群进行,感兴趣家庭请添加客服微信"liuxuemamaquan“,我们拉您入群





李若诚  北京沃邦国际课程负责人;本科毕业于多伦多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在UBC攻读经济学;教授AP微积分,统计学及经济学课程,同时负责SAT和ACT课程的数学课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