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你是什么模样,你的留学就是什么景象

2017年01月13日 美国留学日报



以前读初中、高中的时候,听到别人说身边的谁谁去留学了,那简直如同高富帅白富美的代名词。各种脑补上流社会、财富新贵的画面。


然而有人认为,随着留学市场的白热化和国内富人阶级的土豪化,“留学”这个本该象征着学术,进取,自由,远方等美好含义的词汇,已经被拉下神坛,化身为凡物。


有人依然坚信留学是个一次华丽转身的机会,一场开阔眼界的旅程,一段增强学识的经历;也有人调侃留学只是混个文凭,去安放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


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对,但,又都不对。


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话:你是什么样,你的社会就是什么样。


同样的话,我也想对留学生说:

“你是什么模样,你的留学就是什么景象。”


这幅模样无关相貌,而在于...


一堂 Master Program 的课堂上,永远会有几个上课总要迟到的俊男靓女,他们不太参与课堂讨论或跟老师交流,而热衷铜锣湾的商场和旺角的美食。与之相反的,有这样一群学生,会经常出没在图书馆,做好每一份功课,上课也会积极回答问题。



香港大学


我也发现,年级越大的人,往往越珍惜留学读书的机会。班上的一位日本姐姐,用一口带着浓重日本口音、不太流利的英语跟教授互动,着实让我感动。在城大的法律课上,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中年人,教授抛出的问题她都能回答,课间休息时也经常和教授讨论问题。


在我看来,留学从来不是一个只是用来形容在国外读过书的词语。平时不上课的时间里,有的留学生开着冷气,在宿舍奋力打着游戏,他们是在留学;有些人在这座华灯璀璨的城市里,沉浸在购物的天堂,他们也是在留学;有人忙着结交有趣的朋友,参加各种派对感受这个城市别样的精彩,他们也是在留学;还有人忙着在图书馆借阅书籍,踏着日光出,背着月光回,是的,他们也是在留学。


留学的岔路口不止一个,看你想走向何方。有人在这里风生水起,怒放生命;也有人早早开始养老,说什么已经戒掉了梦想。





那么,留学对我又意味着什么? 



踏上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Magic Land,从初来乍到的freshman,到逐渐与这个城市共享心跳与脉搏。和这个城市的人一起挤g公交地铁,开始习惯时不时的出口说“唔該”(excuse me的意思,虽然这个词之前一直觉得很wierd)。也渐渐的开始用简单的粤语跟小贩讨价还价。已经不再为城市表面的繁华与新鲜流露过多惊叹,从图书馆眺望不远处的维多利亚夜景也感觉稀松平常,除非有佳人陪伴,不然只会选择早早回家睡觉。



就像一杯酒,时间越长口感越醇。在香港呆的时间越长,越发对这个城市的交融文化、自由气息、开拓精神所着迷。这种感觉——要怎么和你形容呢?


一直以为,对精神的追求会超过对物质的渴望。虽然我也喜欢名车豪宅(谁不爱呢,是吧),但听一堂启迪智慧的思想启蒙课,便会觉得这一天甚是美好,连睡觉都挂着微笑。


比如听宗教课的professor说:"What is faith? Faith is a strong belief or trust that is based on conviction rather than on proof."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种基于信念而非作证的信任或期盼。)


那一刻,觉得整个世界都亮了。


比如听文学课,看到一行字:If equal affection cannot be, let the more loving one be me. (若深情不能对等,愿爱得更多的人是我。)


瞬间感觉被爱的氛围笼罩。



比如传媒课的教授问:“如果明明知道办报纸和杂志不赚钱,可是还要做,为什么?”我想到的是,不是还有广告嘛,都是收入,怎么可能不赚钱呢?


教授的解释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夺回话语权”。顿时觉得自己的认知简直弱到爆...


虽然在香港的时间还不够长,看到,接触到的也只是表面,但每天似乎都有期盼,冥冥之中感觉到内心一湾静水被激起波纹,虽然不知道会产生多大的漩涡,但我知道,它一直都在蓄势。


现在也不会多想这一年留学到底值不值,生命终究是一场自我的旅程。如果能有幸能做自己认同的事情,培养出自己认同的品格,而成为让自己尊敬的人。


那就是正确的选择吧!


香港留学,我选择美世教育!


文章或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日报侠免费留学评估

为你解决留学中的一切疑虑

点击“阅读原文”,1分钟在线免费评估

我们将为你推荐最适合的院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