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春伊始,正是全球華人辭別舊歲、共慶佳節的大好時機,新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將有幸再度攜手于丹教授,為新西蘭的華人朋友們送上一場文化盛宴--《喚醒心中的詩意》主題文化講座。于教授將以極富感染力的講述風格與我們一起暢談“風花雪月”的意象之美;帶領我們重溫中國最美古詩詞,尋訪“詩心”,為未來的生活譜上一段詩意佳曲。
講座時間: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晚上7點半
講座地點:奧克蘭都會博物館 116 Symonds St.
凡購買普通門票者可獲贈于丹教授簽名海報一張;購買VIP門票者,將有機會獲贈于丹教授親筆簽名書籍一本--《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或《于丹:字解人生》(隨機派送)。據悉,“喚醒心中的詩意”這一主題乃《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的代序,以下文字節選自此序,敬請賞讀。
每個中國人,都是在詩歌裡不知不覺地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
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麼叫思鄉,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一樣清清亮亮。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
長大以後,戀愛中或失戀時,誰沒有想起過李商隱的比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春蠶和蠟燭,兩個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過詩歌,變成了我們可以寄託情感的意象。
再長大一些,開始工作,忙碌、煩惱紛至沓來。我們想安靜,想放鬆,誰沒有想起過陶淵明呢?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夕陽下,陶淵明的詩意溫暖了後世的每一叢帶霜的菊花。
然後,我們日漸成熟,有了更多的心事,更複雜的焦慮,更深沉的憂傷,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與我們的一己之悲比起來,那樣浩蕩的悲傷、深刻的哀痛,是不是會使我們的心稍稍放下一點,使我們的胸稍稍開闊一些呢?當年華老去的時候,我們輕輕嘆一口氣,想起蔣捷說“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面對逝水流光,這裡面沒有撕心裂肺的悲號,那種淡淡的喟嘆,既傷感青春,又欣慰收穫,不也是一種深沉的人生嗎?
今天,很多人會疑惑,在現代的忙碌生活中,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還是一種奢侈品?可能相比於我們的房貸、醫藥費、孩子的學費,還有每個人的工作現實、生活夢想,詩歌變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們真的願意相信詩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們也許就真的可以過得詩意盎然。
今天,相比起古人,我們的科學技術更發達了,我們的生活物質更繁盛了,我們的個人眼界更開闊了,我們每個人生命中的可能性更多了,但是,我們的心靈、我們的詩意有所託付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還能不能夠喚醒心中的詩意呢?
其實,詩意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詩意隨時會醒來,但在它醒來的時候,我們要準備好一顆中國人的“詩心”來迎接它。
林語堂先生說,中國的“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我們誰沒有經過春來秋往的滌蕩?我們誰沒有經曆日月交疊的輪轉?我們誰不曾登高看水闊山長?我們誰不曾渴望逃離喧囂,尋訪靜謐的田園?少年飛揚時,我們誰不曾嚮往長劍狂歌的豪俠倜儻?歲月跌宕時,我們誰不曾在詩酒中流連……中國人是敏感的、多情的,雖然我們不都是詩人,可總會在人生的某種時刻,忽然間詩情上湧;總會有那樣一個關節點,我們品味人生,給心靈充電;總會有那麼一個契機,我們想尋找真實的自己。讓我們從尋找中國詩歌的意像開始,從一草一木,從春花秋月開始啟程,沿著詩歌的通幽曲徑,抵達我們的心靈深處。
尋訪“詩心”,這只是一次開始。帶著這麼多缺憾,我們還是要上路,因為那些曾令古人沉醉的意象,實際上從未遠離我們,它們生生不息,在歲月中深情等待。
如果,我們願意把自己交付給詩歌,也許可以循著美麗詩思,一路尋訪到自己的心靈。
唤醒心中的詩意
主講:于丹教授
星期五晚上七點三十分
奧克蘭都會博物館
116 Symonds St, Auckland
講座票價: $30 / $50
電話諮詢: (09) 688 0999
售票地點:萬方以下分店
市區店
Ph: (09) 309 4238
85 Beach Rd, Auckland City
北岸店
Ph: (09) 480 0886
23 Pearn Crescent, Northcote
西區店
Ph: (09) 846 2898
955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Dominion 店
Ph: (09) 638 8086
89 Dominion Road, Mt Eden
東區店
Ph: (09) 271 1268
290A Ti Rakau Drive, East Tam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