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要学会告别----《如何死亡:Simon的选择》

2017年01月11日 澳洲壹本杂志



去年有一部饱受争议的纪录片在豆瓣上获得了9.2的高分,片名叫做《如何死亡:Simon的选择》。


 

讲的是英国人Simon得了运动神经元病后选择去瑞士实行安乐死的一个过程。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绝症,俗称“渐冻人症”,在一年到两年半的时间内,患者逐渐失去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控制,最后,死亡。


片中Simon发病后最先失去了声音,而后不能行走,在片子的最后他说他感觉手在逐渐变麻木。Simon在得知自己的病后就做出了安乐死的决定,他最先定下的日子是2015年11月2日,他的58岁生日。当时他们第一次去瑞士约见医生,他可以含糊的说出一些语句,可以走路,开车,大笑。让人完全不能想象这样的一个人要实施安乐死。他的家人朋友都接受不了,他的妻子极力反对他去瑞士,他的母亲也还在世。而在以后的过程中,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一次他受不了了企图在家自杀,终于令家人正视他的心愿,而后最终完成了他的心愿。

 

在最后的日子里,Simon举办了一场“告别晚宴”,亲朋好友们、大学时代的同学们纷纷赶来与他相聚。随后在家人的陪同下,Simon如期来到诊所,躺在病床上,按下了结束生命的开关。



每个人对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活下去是一种本能,但Simon却选择了死亡。

 

其实,安乐死本来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尤其在我们的文化里,“鼓励病人活下去”已经变成一种政治正确。记得有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奇葩说》也曾讨论过类似的问题,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作为其中一队的队长,高晓松用一首诗做了总结 “你是这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那颗 /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着的 /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 

它变成了暗物质 /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 /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 /无论 你在 哪里 ”





李银河说过人生之旅最终的目的地无一例外是死,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但是人生还可以设立许多其他的目的,比如说肉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这个就可以成为人生的目的。虽然我们最终会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这个目的地,但是在走到那个目的地之前,我们可以为自己设立许许多多的目的,比如快乐,每日的快乐,终身的快乐。


面对生死,也许没有人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终点,但至少可以好好走过通向这个终点的道路。而你当下那一刻做的决定,就是最好的选择。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