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件事情在北京民办教育圈闹得沸沸扬扬。那便是著有《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当校长》的培德书院钱志龙校长被开除。非常富有戏剧性的是,一开始媒体报道称学校“一位小学生被球踢到,家长讨说法,校长当场宣布开除”。而钱志龙博士发布公开信称“我的字典里,从没有‘开除’这个词汇;培德不挑学生,但挑家长”。不过这位家长不依不饶并“上告”到教委等,最后校长被罢免。
钱志龙校长的公开信中两段话引人深思:
“我们深知,哪怕老师们再仔细,都不可能避免孩子们受伤,但是我们相信:没有摔倒过的孩子不可能学会奔跑,没有呛过水的孩子也无法学会游泳。很多大人一厢情愿地希望给孩子们提供真空般安全的成长环境,希望他们不吃一点苦,不受一点伤的长大。
但我们坚定地认为:一个孩子注定10岁该跌的这一跤,如果非要等到30岁才跌,一定会跌得更惨。我们没有人能够买到‘安全’这个礼物送到孩子手里,大人能给予孩子最珍贵的馈赠,就是教会他们怎么保护自己,怎么从跌倒的地方勇敢地爬起,怎么求助及自我疗愈,怎么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怎么在绝望中看见希望。”
我们无意去细究孰是孰非。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过,作为融汇中西的教育家,钱志龙博士在探索如何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和中式人文素养的下一代这条路上,有着很深的思考,我们也一直有关注。今天我们分享他眼中的中西教育的44个不同,说是“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不同”可能更贴切。(注:图片左边为传统教育,右边为创新教育。)
好学生与好老师
1、教学:教育的精髓,应该是忘记了课堂上教的所有内容之后,沉淀下来的东西。
不一定有用的知识
终身受益的能力
2、主抓: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会如何获得、过滤、分析、使用信息才是关键。
记忆
信息处理
3、教材:一个好老师一定不会被教科书捆着手脚,教材是给代课老师准备的。
为纲领
为资源
4、手段:找到每个孩子胸中那个小火星,给他氧气和空间,他就会熊熊燃起。
灌满一桶水
点燃一把火
5、好老师:老师如果不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功能,也会像公交售票员一样被淘汰。
师本:传道授业解惑
生本:组织者、促进者
6、好学生:我们需要更多有责任感、乐于助人的人,不是马屁精、告密王、小官僚。
班干部
小帮手
7、对待老师: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带来的挑战,比学会解答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服从,听从,跟从
质疑,挑战,引领
课内学习
8、升学:学生用血泪换来升学率,为学生赢得声明,从而吸引更多忍心的家长。
升学率
课外活动
9、教室:更多的有效学习,来自和同济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的备课笔记。
填鸭工厂
火星四溅的工坊
10、音乐课:比汇报演出更重要的是,孩子受用终生的跨国界的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
表演、成果
欣赏、熏陶
11、美术课:如果要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代价,才能学会某种技法,还不如不学。
技法
想象力
12、体育课: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和特长,决定了你能否在美国高中和大学幸存下来。
体能达标
运动健康科学
13、劳技课:从小学会对体力和技能劳动的尊重,能帮助消除甚嚣尘上的职业歧视。
手工
服务
14、语言课:如果能通过做题培养文学素养,作家们就纷纷退出作协了。
语文
文学
15、数学课:我们真的可以因为孩子一年级就能做三位数的加法,永远得意下去吗?
算术
数字的艺术
16、德育课:与其过早空谈爱国主义,不如让孩子先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怎么样管理它。
思想品德课
情感教育
作业与测评
17、作业:没有人能比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更努力,作业不在量,在于做什么。
重复做题
团队项目
18、测评:出题老师不应该以能把学生按正态分布划成三六九等而洋洋得意。
常模参照类
标准参照类
19、目的:厨师在做菜的过程中就尝出问题并及时修正,就不至于招到食客抱怨。
总结性淘汰,升学,惩罚
形成性反馈,修正,补充
20、结果:比起长期蒙羞的“差生”,那些承受莫大压力的“尖子生”们更让人担心。
排名,公告
个人的,隐私的
21、方式:很多大学拒绝看AP成绩,因为意识到学生为得到高分所付出的代价。
一次考试成绩
综合测评
22、答案:其实招到答案的根本意义是为了提出更多问题,引发更多思考。
唯一,二元,标准
多元,开放,包容
课外活动
23、课外活动:拿到钢琴十级证书的那天,她可能开始憎恶音乐……别让孩子面临这种遭遇。
唯功利为目标
寓探索于娱乐
24、志愿者:只有发自肺腑,用心用智的援助行动,才会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暖。
“政治任务”
真心行动
25、阅读:如果我们希望在地铁里看到更多的人读书,那就得从小给他这个礼物。
闲书,杂书,没用的书
习惯,乐趣,热情
26、玩:永远不要把学习放在玩的对立面,误用时间比虚度光阴更可怕。
特权
人权
27、假期:直到高一休学那年,我才终于有时间读书、旅行、弹吉他、思考、做白日梦。
补课,补课,补课
打工,旅行,体验
您认为中西教育最大的区别还有什么呢?
欢迎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分享!
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