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新一轮高考改革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扩大了教育的选择性,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考试选择权,而这也要求高中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引发的新课改中,主动拥抱改革的学校必将在新的秩序中占据优势。广东的中学是如何迎接这个新课题的?一起看看广大附中是怎样做得!
广大附中:
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适应新高考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秘书长 王守亮
广大附中是近十年悄然崛起的名校,学校特色文化、学生学业成绩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仅2016年就有37位同学获得五学科全国奥赛一等奖,在2017年广州市高三零模考试中,一本上线率为89.56%,本科上线率达99.37%,在已公布的中学排名中稳居第一。到底是怎样一所学校,能交出这样一份好成绩?面对高考改革,他们又打算如何应对?近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王守亮接受南方网记者专访。
制订校本课程 稳步应对高考改革
2016年是广东高考使用全国卷的第一年,考生分数并不乐观。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如何让新一届的学生适应新考卷?据悉,自去年广东使用全国卷以来,广大附中多次带领高三备课组组长前往江西、河南等地调研学习,深入研究思考,制订适应新考卷的校本教材。王守亮副校长认为,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思维量比较大,他建议学生应在掌握好课程基础知识之余,要把握全国卷出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思维拓展训练。
2016年,省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高考将统一实行“3+3”的考试模式,对此,王守亮副校长认为,这模式有利于培养综合型、混合型人才,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报考科目,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需注意顶层设计,以防止出现学生选科时对物理等重要科目选报人较少情况的出现,影响国家全面选拔人才。
“‘3+3'能出现20种不同的组合,学校现有师资文科(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各校并不平衡,目前各校也还不熟悉有关应对策略,如果实行'自助餐'模式,某些学科师资很可能出现短缺,给学校教学造成被动。”因此,他呼吁相关教育部门能尽早根据新高考方案出台对应的教学指导意见,以便学校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专业指导学科竞赛 提升多元录取比例
据悉,为发展学生潜质,2015年广大附中成立了奥赛指导委员会,由邓云洲校长亲自挂帅,指导学科竞赛各项工作,各学科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6年,广大附中高中学生在全国五大学科竞赛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取得辉煌成绩,实现井喷式大发展,并在广东省、广州市名列前茅,引发广泛关注。在第二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P’2016)中,广大附中23人获得提高组全国一等奖,一等奖获奖人数居广州市第一、全省第三,在2016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也有8人获得一等奖位居全市第二、全省第三。
学科竞赛优势使得广大附中在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等多元录取中占据先天优势,提高了学生在多元录取中的比例。
广大附中丰富的社团活动
“选修课+社团”组合拳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广大附中的校训是“做最好的自己”。正因如此,广大附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据了解,师生在校园里并不枯燥无味,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类德育活动,包括合唱节科技节、数学文化节、语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书香阅读节、广附好声音、广附达人秀、狂欢节等等,并不断创新。此外,每周二下午,学生还可参加学校学业选修课程及社团活动。
截止目前,学校共开设了证券与股票交易、指尖上的物理、生活中的化学、杏谈讲史等30多门选修课,建立了影视社、天文社、模工坊、车模社等60多个社团。其中,机器人俱乐部、车模俱乐部、合唱团、模拟联合国社团等先后获得国际大奖,全国、省市一等奖或二等奖。在社团的支持下,还出版了《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报》,开设了学校电视台和校园广播站,学生社团刊物《皇华》在全国中小学优秀报刊评比活动中获得“最佳社团刊特等奖”。学生校园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目前,学校已建立了学科综合评价系统和选修课学分登记系统,这两套系统可对学生在校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