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父母作主的“中国式相亲”,是最失败的家庭教育

2017年01月23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强妈的话:有人说过:最成功的教育是子女拥有幸福的婚姻,而幸福的婚姻绝不是被父母“安排的婚姻”。最近火热的《中国式相亲》更是把父母直接拉到做决定的现场,联想到近日大热的《巨婴国》,如果孩子成长到20多岁,父母仍不能站到一边祝福,而是要全方位参与决策,这是该庆幸还是悲哀呢?


大龄单身男女已经快成了令父母辗转难眠的心病,从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就可见一斑,那里挤满了举着小木板替子女寻找相亲对象的家长们。现在更是几乎每个电视台都有一档婚恋类综艺节目,但都是本人亲自上阵,而这次金星主持的《中国式相亲》正是瞄准了这一市场空缺,直接把父母推到台前,将两代人不同的择偶观念放大到摄像机前展现给观众看。

“手脚冰凉的女孩子宫寒,我不要。”

“我们要找的媳妇得能干活,只有干才能活,好看的脸蛋不出大米。”

“进我们家门的儿媳妇,要给我生两到三个孩子。”

“她喜欢四号,但是四号是单亲的。”

“娶我女儿,嫁妆一百万新台币。”

“我们能在事业上帮助到你。”

这些话耳熟吧?我们肯定在日常生活中都听过类似的观点,所以,哪怕有网友爆料说嘉宾中有人是相亲专业户,有人是来宣传自己的品牌,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却是最真实的社会现状。更有趣的是,在这档带着父母来参加的综艺节目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两代人不同的婚恋态度,更看到了当下家庭教育的众生态。

不可否认,婚姻不同于恋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是单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依据法律来执行的婚姻制度,更多是有着经济协作和抚养后代的考虑。所以,在考虑婚姻时,子女寻求父母的建议和意见确实无可厚非,《中国式相亲》打出的招牌口号也是“有爸妈更放心”。同时,节目还设计了一些机制来让子女也参与进来,比如将最终决定权留给嘉宾本人,子女在后台可以跟父母连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父母没有选择嘉宾时子女也可以按键抢位。

但节目中的父母和子女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机制,反而是赤裸裸地暴露出中国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父母把控制当作爱,以“这都是为你好”的名义过度干涉子女生活;子女不愿意或者不敢自己做选择和决定,甘于做由父母操控的巨婴。

过度干涉子女婚姻的父母,是在间接承认家庭教育的失败。

参加节目的一个天津家庭,儿子二十三岁,自由职业,有个明星梦,给自己定位为懵懂无知的小孩,母亲自称国家级营养师,看起来温文尔雅,但说出来的话却显得跟她的儿子一样懵懂无知:“女孩子手脚冰凉宫寒,我不要”;“进我们家门的儿媳妇,要给我生两到三个孩子”。

这个母亲简直是将如何干涉子女婚姻展示得淋漓尽致,她不仅把儿子当作私有物品,连带将未来的儿媳孙子孙女都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我不要”、“进我们家门”、“给我生”,都是“我”怎么样怎么样,儿子的婚姻必须得以她为中心,儿子的想法则完全不必考虑,因为他还懵懂无知啊。

一旦儿子忤逆她的想法,打算去选择一个四十岁的女嘉宾时,这位妈妈立马开启攻击模式。当然,攻击的绝不是她那二十三岁还无业在家啃老的“优秀”儿子,而是去质问女嘉宾“二十岁的男人是期货,三十岁的男人是现货,四十岁的男人是抢手货,你有多大把握十年后还能拥有他?”在她眼中,自己的孩子最完美,有问题的都是别人。即便她认为孩子做了错误的决定,她埋怨的却依然是别人。

后来通过儿子的讲述,我们知道,原来在孩子年幼时,这位母亲由于工作太忙,并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直到她不那么忙了,却已经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她不肯放手让儿子自己做选择,是因为她根本不信任他,换句话说,不信任自己的教育能够让儿子能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在孩子小时候没有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引导,然后在孩子本应该独当一面的成年阶段,再去干涉和控制他/她的生活,这便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症结所在。

另一组来自内蒙古的家庭则为我们示范了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当被问到挑选儿媳妇的标准是什么,这位妈妈回答说“没有具体标准,只要我儿子喜欢”。这是何等的自信?!妈妈话中的潜台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儿子的判断,他肯定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他的决定就是我们的决定,他已经是一个让父母可以手放开的成年人,即便我们不在他身边,他也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她对儿子的信任源于对自己家庭教育的肯定,相信在这么多年的教育之后,她已经成功培养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而作为母亲,她能做的在儿子十八岁离开家之前就已经都做完了,接下来的人生让孩子自己走,而父母只要无条件支持就好,尊重他作为独立个体的选择。

因此,当女嘉宾问,“叔叔阿姨认为您的儿子会喜欢我吗?”当其他家庭的父母或者表示没把握,或者表示不必在乎孩子想法自己意见最重要时,这位妈妈才能说出“我非常喜欢你的性格,我相信我的儿子肯定喜欢你。”

把人生的决定权交给父母的子女,是心理上未成年的巨婴。

父母教育子女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个孩子从降生到走出父母的保护圈,他/她不必一定要上名校,也不一定要进入五百强,但最起码他/她需要能像一个成年人那样独立生活。

何为成年人呢?

现代社会中,成年往往与一系列法律规定捆绑在一起,比如何时可以喝酒、何时可以投票、何时可以结婚、何时开始承担法律责任。而这些恰恰都代表着成年最核心的标准:自己做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自己做决定既不是盲目顺从,也不代表刚愎自用,没有原则的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别人的意见,都不能算一个成年人健康的行为模式。比如,同样是“我妈说”,如果妈妈的意见是“他吃饭时从来只点自己喜欢的菜不管你的喜好,这个人可能有点儿自私”,算是有理有据,我们应该考虑。但如果妈妈认为“你们俩属相不合,在一起相冲相克,赶紧给我分手”,这种无稽之谈我们就完全可以忽略。像节目中出现的“手脚冰凉是宫寒,将来生孩子会有问题”就是伪科学,而只凭单亲家庭就否定一个人也是非常武断的。

做决定确实很难,难就难在我们需要克服懒惰和怯懦两座大山。懒惰,懒得去搜集资料,懒得思考别人的意见,懒得分析判断;怯懦,不敢承担做决定之后产生的后果。所以,索性把这件事推给父母,“爸妈,找媳妇/老公这件事就全靠你们了”,“我爸妈不同意,咱们还是分手吧”都是这类情况。推给爸妈多好啊,即使将来婚姻出现问题,我们也可以尽情埋怨“都怪你们当初非要……”,然后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

无论是因为懒惰还是怯懦,不敢做决定并承担责任的人就一定不能算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不过是只有生理年龄成年的巨婴罢了,而这恰恰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

节目中一个来自新西兰的小伙子和与他配对成功的女嘉宾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有担当的成年人。那位女嘉宾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美丽大方,因此引发了现场几个家庭的争夺大战。而外国小伙子为了争取姑娘的青睐,主动出击,频繁与父母连线,迫切希望将自己的心意表达出来。哪怕在听到女嘉宾的爸爸和闺蜜都建议她选择另外一个候选人时,这个小伙子依然不放弃,认真总结出应该选择他的三点理由,通过父母之口传递了他的诚意,还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女嘉宾。而其他家庭就完全是父母在前面冲锋陷阵,儿子却不采取任何行动。因此,女嘉宾最后也展现出一个成年人的独立自信,她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了新西兰小伙子,原因是她本人非常欣赏这位新西兰小伙子能够主动争取机会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成年人对另一个成年人的惺惺相惜。

作为父母,我们很希望孩子在做出一些重大的人生决定时能听听我们的看法,但如果孩子一味顺从父母的想法,没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自己下决定,那我们的教育真地是彻底失败。

其实,在婚姻问题上,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是,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一个成年人应该对婚姻持有的健康态度。如何寻找合适的伴侣,怎么与自己的伴侣相处,如果婚姻中遇到问题怎么办,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及时止损,单亲家庭一样可以积极乐观……子女看到成人之间健康良性的互动之后,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认同这样的行为和价值观,而不需要我们再喋喋不休。

关于婚姻,父母的任务不是要为子女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而是要让他们拥有自己找到合适伴侣的能力。这大概才是父母之于子女最好的家庭教育。



加入妈妈圈社群:

如果您的孩子在K-12年级,并希望探索阅读、写作、留学升学、海外投资等话题,我们诚邀您加入妈妈圈社群,与众多家长分享交流。加个人微信"mamaquankefu“为好友,我们拉您入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