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真的只跟中国人玩吗?

2017年01月26日 芥末美国留学





海外留学,华人该扎堆吗?






最近好多人在后台问我这个问题——


“中国留学生海外扎堆儿,这事儿真的假的?”

“你在国外的时候也只和中国人玩儿么?”

“都已经出国留学了,就别整天和中国人一起玩了吧?”




01


在国外确实有很多留学生在国外只和中国人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小组作业也和中国人一起分组、一起购物、一起旅行,就差一起上厕所了。



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做法也引发了很多质疑——


家里花了大钱让孩子们出来留学,结果他们大多时间都跟中国人一起过了,连语言都没学好。


这是一位准留学生的家长在某论坛上发表的意见。


这种观点无论是在家长群体中还是留学生群体中都是很有市场的。



02


确实,留学生和local交朋友、融入校园都是很有必要的,对提升语言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可是,在留学生群体里有一些人把这件事儿看得过重了,毕竟成绩的好坏跟你是否和外国人交朋友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儿。一次tutorial(辅导课,大概十几个人一个班),旁边坐了一位中国同学。那堂课是那个学期的第一次课,所以大家彼此都不认识。下课之后,我就寻思着认识认识同学,毕竟以后还得一起做小组作业呢。


我问我旁边一中国同学:“嘿,哥们儿,你是哪人啊?”


(因为上课时已经做了自我介绍,所以我说的是中文)


他却一脸严肃地和我说:“please speak English to me”



其实我还是挺能理解他当时的想法的,刚出国进入国外的校园,想多练练英文,尽快融入外国校园,多认识几个local。但是这样的做法,怎么说呢?有点幼(qí)稚(pā)!


在国外和人说话,

如果当下聊天的全是中国人,请一定用中文,这是对自己国家最基本的尊重。
如果当下聊天有外国人参与,请一定用英文,因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所有的聊天对象。

如果是在课上、在小组讨论时,不论有谁参与,请一定用英文,因为我们是在英文环境下学习,请尊重教育。


03


其实,中国人扎堆儿这个问题真没那么不好,喜欢和中国人玩的中国留学生也不用有什么负罪感,顺其自然、正确地去看待它就好。刚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即使语言能力很强的中国学生也很难和本土使用母语的学生一拍即合。


比如说,我在美国读高中时,有一门叫做drama introduction的课(戏剧介绍?我也不知道咋翻译)是我和7个美国人一起上。我在课上的状态基本上站在旁边微笑,并不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是美国同学的笑话完全找不到笑点。



本身留学生和local文化不同,价值观也不同,而且英文再好也不是母语,很多俚语、习惯性用语可能是留学生终其一生也难以学全的。而且在国外,中国人之间会有一些莫名亲切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在性格和行为上比较相似吧。就像中国人用洗衣机的时候都是分类洗衣服的,而美国学生会把踩完草坪的鞋子和衣服一起扔进洗衣机洗。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儿就代表了文化差异和三观的不同,也直接导致留学生和local的沟通成本过高、不愿意和local交朋友。



04


和谁交朋友本身就是一种个人选择,自己怎么选别人都无可厚非,过多得去评价就不太好了。



我个人是觉得,经常和中国同学在一起没有问题,也要尝试着和local多交流,能成为朋友更好,实在不行也不要太在乎。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融入国外的校园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上的不适应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得了得。但是请相信我,绝大多数的外国人是乐于和你做朋友的。





Tips:


1. 主动的态度:歪果仁大都是比较友好开朗的,很多时候走在路上的两个人相遇,也会彼此问候一下。不要尴尬,主动、积极的态度才是和他们交朋友的第一步。


2. 自信+微笑:在国外的文化里,内敛并不是褒义词,骄傲也不算是贬义词。在接收到别人的帮助或服务时,送给人家一个露出8颗牙的微笑,也是礼貌的体现。


3. 量力参加社团:国外大学里的社团活动有很多,还有充满着神秘的兄弟会。有机会参与的同学不要错过,但也要量力而行,保持自我。(很多兄弟会的活动会比较疯狂)









END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


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什么,保持自我,朋友合则来不合则去,不因国籍、肤色、人种而刻意地接近或疏远任何人,也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愿你在留学的路上,不孤单。







#拜托啦!芥末学长#


在评论区中回复 or 后台私信

#问题#+关于留学,你的那些疑惑

芥末学长每天会选出3-5个问题

专门为你答疑解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