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一切——生活和学习终究没有辜负我!

2017年08月06日 英国学长帮帮帮


 


从决定出国的那一天,我想我的生活和生命就此改变了。


起初彷徨而不安,经历过雅思几次失利的痛苦,也饱尝了在北大毕业时论文初稿被导师彻底毙掉的绝望。但终究是幸运的,虽然一路选择最难走的路,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傻人有傻福大概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曾与很多人聊起到英美读法律,行外人常问的是,英国的法律和中国不一样啊,学了之后有用吗?!而同行们也为我放弃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而叹息不已,这把年纪了再折腾一番,值得吗?


直到接近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尾声,伦敦的一切——生活和学习终究没有辜负我。




街景

 

-日常学习-


还未踏上英国土地的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鲜有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税法,国内外老师们齐声表示税法太复杂了,难度自然比较大,我居然起初自不量力的质疑着。在英国,能够授予国际税法方向硕士学位的学校也只有三四所而已,于是我成为近几年来在英国学习这个专业几乎是唯一的一名中国学生。与国内研究生相比,英国LLM学位并不需要修很多课,在这里不用学国内视为沟通工具的英语,更不用为了蹭学分而带着惺忪的双眼贪睡在马列主义的课堂上。平均每周至多有4-5节课专业课(8-10小时),但隐形的课业压力要在早晨6点就唤醒自己。不过我大概是学生里的异类,除了每天早晨7点准时听到隔壁英国小哥锁门去游泳的声音外,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喜欢睡个懒觉晚点开启这一天的,以至于早晨8点半看到只是空空如也的图书馆,而去剑桥图书馆的时候也发现只有稀稀两两的学生,还记得曾经看过那个著名的清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的文章,大概现在电子资源的丰富让学生们不用整日泡在图书馆了吧?!



曾在杰伦MV中出没的Maughn Library 



英国的基础教育也是轻松和自由的,至今仍记得爱尔兰小伙伴听说中国孩子从小就要搞排名和竞争时诧异的表情,而她告诉我从小学到大学,排名和竞争是never的。王姥姥说中国孩子哪里是小公举和小皇帝呢,外国的孩子才是真正生活在拥有无忧无虑和无限欢乐的童话世界里。


虽然看到这里可能你更加确信网上流传的去英国读硕士就是混学位的差事,但下面是才是我要说的真相。

  

和大多数英美法学院一样,虽然课时不多但阅读压力很大,每门课程都会在开学时提前将schedule和readingmaterials公布给学生,对于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老实说不作pre-reading是不可能的,由于国际税法专业只有我一个中国学生,有了更多与来自于其他国家留学生交流的机会。我清楚的记得一个在英国完成本科的泰国妹子在考试前最担心的是我们这些非英语母语的学生会词不达意或者书写太慢影响答题速度。她是对的,毕竟敏捷的思维和飞速的笔头才配得上考试的强度,在后文中我会进一步说明。阅读的级别和难度分为三个等级——基础阅读、加强阅读和深度阅读,基础阅读基本覆盖上课内容。惭愧的是我虽然很少出去玩耍,将大把时间放在了备课上,但依旧只完成了很少一部分话题的深度阅读,每门课基础阅读少则50页,多则上百页,每周至少要完成150-200页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业会单独安排一周停课作为reading week,然而只有一周怎么够呢?!夜晚在冬令时来的特别早,晚上4点天就要黑了,黑夜显得出奇的长,想想前几个月一个人坐在狭小而寂静的小屋里苦兮兮的做着无穷无尽的阅读,孤独寂寞感油然而生,在出国前吃的那些苦又算得什么呢?!

 

除了lecture,每门课在一个学期里还会安排两到三次的seminar,通常在写完一篇case study后进行。做起来比说起来难,一个学期10周课,在学期的后两个月平均每周都要写一篇作业。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早早开了公众号却很少有时间写中文文章的原因所在,大量的英文阅读和写作已经压得不过气了。当然,在国外的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对学习是否有主动性和热情取决于个人,而与国度无关。比如在第二学期的增值税课程中,老师每节课都以discussion加lecture的形式授课,意味着如果不提前做阅读无法有效参与讨论,更无法知道老师只用半小时将整节课内容综述一遍是在讲啥。好笑的是就在老师公布了这种授课模式的下一堂课,课堂学生人数减少一半,待到讲授考试外内容时,课堂上只剩下了四五个人,可见懒惰是人类的天性,但欠下的阅读早晚都要完成,否则无法应对那50分就可以pass的考试。




International ^ ^


-考试-


50分就可以通过?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又要感叹这也太容易了。每门考试三个小时回答四个简答题,而平均每个题目需要写700-800字才能算是平均水平。这都是些什么题目呢?比如,请用国际条约解释方法解释题目的条约条款;什么是避税及法院是如何认定避税的;如何判断居民……看似容易,每个题目都需要全面掌握话题内容,并在半个小时内条理分析的形成答案,否则阅卷老师会吝啬的连一半分数都不给。

 

考试终究不是最重要的,尽管考前我也是熬了一个半月没怎么睡好过,但也真切的明白了薛老师说,国内法学院对学生压榨得够;常老师说,要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并能够形成知识体系。



 限制型开卷考试的指定用书,呵呵哒……

 

 

-生活-


伦敦人的生活很是闲适,尤其周五到周日,街道上往往11点后才能看到人影,就在写作的今天,我还傻乎乎的一早跑到图书馆发现早晨10点才开馆,然后坦然的去了国家美术馆闲逛。



学校“食堂”


圣诞节🎄系列



作为留学生里的“工薪阶层”,去超市采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到餐厅点餐往往份量超足,这对于我这种热量控制族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另一方面温暖的中国胃实在不堪整日咀嚼冷食。


超市采购的确也成为生活趣味之一(论我生活趣味点是有多低),毕竟这是了解当地人生活重要的入口。初来乍到留学生会认为这里的物价偏高,但能做到将所有生鲜食品(蔬菜、水果和肉类)进行剥皮、清洗和包装后销售,价格偏高便是情理之中了,而大多数超市里的这类商品都是这样贩卖的。回国时我特意逛了北京的精品蔬菜超市,发现采购的支出竟然与在伦敦相差无几,然而人民币的购买力怎能与英镑在英国的购买力同日而语?国人的平均工资又怎能与英国人的平均工资相较呢?伦敦大多数超市和便利店都以自助结账机为主,一则省去了招聘售货员的工资和福利成本,二则的确加快了顾客结账的速度。亲身到发达国家生活一些时日,我想很多虚荣和拜金的人会渐渐平息这些气焰,毕竟当你发现你曾经认为好的东西在这里是稀疏平常的时候,就会明白将看重物质和品牌是多么的无知和肤浅。留学和旅行最大的意义在于,看到最好的也亲证过最坏的,便能更加坦然的面对自己的生活。



家门口, 就可以喂鸽子😊


在家,还可以在躺椅上赏月 🌛

 

 -交通-

    

伦敦的早高峰不亚于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尤其是贯穿伦敦中心地带运营年头最长的central线,但地铁站却是秩序井然,人们自觉的排队上下车,无法上车时实在不愿狼狈不堪的硬挤上车。这次回国在早高峰的时候发现北京地铁的秩序也井然有序,百姓们真的不仅物质进步了。 


地铁站与火车站 


毕竟伦敦人要以绅士著称的,但此时西服革履的绅士们大汗淋漓的挤在没有空调的车厢里,但仍可以看出伦敦的包容与自由。你能在同一个车厢里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穿着斑驳的施工工人、商务打扮的英伦帅哥、风度翩翩的中年绅士、发型颜色光怪陆离的姑娘甚至是满身蒙面黑纱的穆斯林女子。其他物件包括自行车、轮胎、乖乖蹲在地上的大型小型狗狗和各色的婴儿车。伦敦人是冷漠的——无论街头还是车厢内,大家或是匆忙赶路,或是低头做着自己的事情;伦敦人却又是热情的,我已不止一次的提着两只23公斤重的行李上下地铁,无论男女都会提我拎一把,提一下。



 站台与车厢


 

想起北京地铁里常常播放着“请抓好扶手”、“先下后上”等一系列大喇叭式的广播,不时觉得我们是不是都是野蛮人,需要如此的被警告和提示。而走在伦敦街头,从未担心过自己会被盗被抢,拥挤的人流也从未让我烦躁不安,这一切都源于——良好的秩序。时常思考是什么让人们相互包容又相互信任,信任别人不会冒犯自己,而又能安心的向他人伸出援手?我想这首先源于政府对人民的信任,只有对我们的约束和管教少一点,才让我们在生活轻舒口气,轻松的与人来往。恰恰相反,英国的人民思考和讨论最多的是如何管束政府。最近的伦敦西部高楼大火事件中,警方称死亡人数到年底才能够公布确切数字,梅姨代表政府聘请了一位曾审理商事案件的退休法官对警方进行质询,然而群众们却坐不住了,一方面质疑为什么不聘请刑事案件的法官,另一方面纷纷表达着由于政府疏忽导致楼房防火系统不完善而引发大火。这让我想到两年前天津港爆炸的惨剧,当时的官方是多久公布的调查报告呢?

 

我想当地人民不会忘记每一次地铁罢工对当地人出行造成的重创,不会忘记恐怖袭击的恐慌让人们一次次讨论着难民和穆斯林的问题,也不会忘记公布脱欧结果时的惊诧与失落,但他们更不会忘记的是积极乐观和自由的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无论何种情况发生,他们都会坚持晚上站在酒吧外畅聊畅饮,坚持搭乘公共交通正常工作,坚持相同的体制和制度,或许他们知道没有了自由,才是真正的危险。




这里的生活和学习即将告一段落,虽然写论文的日子也是百般挣扎的。每一次的结束都是新的开始,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我始终相信迎来的都是好的开始。





-THE END -

原创 ▏精选 ▏视频 ▏答疑 ▏公益 ▏福利

由30多所英国大学留学党联合创建

帮你了解英国留学最新最真实的学习、生活、工作状况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巴斯大学/兰卡斯特大学/艾克赛特大学/莱斯特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雷丁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物浦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约克大学/拉夫堡大学...and more

2年坚持,只供干货 | 历届留英党关注必选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