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人不仅仅是生物体,更是具有复杂心理体验的社会个体。在我国,精神卫生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关注。情志可治病,亦可致病,甚至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的生理和心理息息相关。积极情绪对躯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消极情绪却可能对躯体造成不良影响。本期有一篇介绍心理状态的安慰剂效应的文章,心态可以使60%~90%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建议临床医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患者的心态,激发自身的愈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和康复的目的。躯体化障碍是一类特殊的心理疾病,在初期往往不易被确诊。本期有一篇介绍躯体化障碍的成因及处理方式,通过躯体、认知、行为及社会性等多个维度分析与理解症状,从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期相关文章还涉及自杀和物质滥用这两个重要的公共精神卫生问题。自杀是当今社会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从精神卫生的角度,临床医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有效甄别出自杀倾向的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对自杀风险评估与干预提出专业性建议。物质滥用是另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新型精神活性物质被认为相对安全无害而流传甚广,成为目前种类最多、管控最难的一类毒品。本期的相关文章就新型毒品种类、作用机制和滥用造成的风险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介绍。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这类具有所谓“合法兴奋剂”的新型毒品并不安全,长期使用所造成的依赖不容忽视。有关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和思考的观点值得借鉴。
本期内容聚焦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和疾病,希望提高对这类疾病的临床识别、诊断和治疗技能,减少误诊或漏诊,及时转诊或改善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总之,希望专科和非专科医务工作者通过阅读本期精选的译文,都有所裨益。
本期执行编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肖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