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汇率:1:5.2486
今日天气:悉尼:12℃-21℃ 小雨转多云 墨尔本:10℃-16℃ 小雨
人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然而在移民的华裔家庭里却有这样一种现象:
由于早期移民来澳的华人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新的语言,因此,他们的孩子,从出生时就背负着一个任务——“家庭翻译官”,也就是给父母做“私人翻译”。
人小作用大
对于像澳洲这样的移民国家来说,在许多家庭中,儿童为父母充当翻译的做法非常普遍。
西悉尼大学心理学讲师Renu Narchal正在着手研究移民儿童在童年时期担当翻译,对家庭和自身会有什么影响。
“大多数孩子从八九岁开始就充当翻译,这是移民儿童对父母的义务,因为他们看到父母因为小事烦恼,都会想自告奋勇帮他们解决。”
邱安妮(Anne Chiew)的故事
天生的“翻译官”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安妮的父母从广东新会移民来到澳洲墨尔本。为了在新环境得以立足,爸爸妈妈迅速投身于谋生中,忙着做中国侨民的生意,不需要也没时间去学习英语。因此,当他们的孩子安妮出生时,翻译的重担就落在她肩上,这仿佛是注定要继承的天职。
安妮常常要和父母一起去银行,开户、存款、取钱,所有的沟通都由她一手包办,父母就站在身边,等候安妮的翻译。那时候,安妮需要踮起脚尖才能趴上柜台。
“所有的邮件,表格,来自学校的信函,不但要为他们翻译,还得帮他们填表,如果遇到我不认识的词,一定要去查字典设法弄清是什么意思。”安妮说道。
工作时间:一辈子!
直到现在,Anne每周都要去看望79岁的母亲,每次去都有固定的仪式要做。晚饭前,母女俩都会坐在厨房的桌子上,有条不紊地打开这一周寄来的所有信件。接着,安妮把这些英文信件,一封封地翻译成粤语给母亲看。
这就是她在澳洲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的一个角色。
爸妈贴心的小棉袄
这个翻译官的角色,给安妮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这种“特殊”的关系,无形中也拉近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
在许多移民小孩十多岁的时候,父母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和翻译者交流,这使得子女之间一直保持互相尊重、无话不谈的关系。
从翻译者到决策者
翻译做多了,孩子们最后反而成了做决定的人。
安妮说,一开始给父母做信件翻译,后来还得告诉他们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步骤是什么,“这对一个八岁的小孩来说很不寻常,对吧?”
“人们常常说,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反过来成为照顾父母的人,但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照顾他们了。”
也许,正是这样的特殊经历,造就了特殊的“移二代”。
网友评论▼
@不不不De熊兜:真好,母女感情肯定很好吧,好羡慕
@茜vickychen:很温馨啊,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一起移民多好啊,省得牵肠挂肚
@死肥gap要飞:是,父母的翻译,感觉也蛮甜蜜的。
澳洲“移二代”:优秀来自于“价值观”
01
身份认同
移民二代的存在,在澳洲一点也不新奇。大部分移民一代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非常强烈,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这些认同感就开始递减。
“爸妈常让我说自己是中国人,但我却没那么大的感觉,中国对我来说太陌生了。”
“和我许多去过中国的朋友一样,我在澳思华在华思澳。我称这种感觉为灵魂的时差混乱,身在曹营心在汉。总之,做华裔澳洲人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足够敏锐的话,你可以在华裔和澳籍两个身份之间自如转换。”
02
积极价值观
会说中文、懂中国文化,这些独一无二的优势不知不觉扩宽了就业的知识面,能做很多local做不到的事。在学术上,移二代的优势更加突出,尤其是亚裔移民群体。有研究者们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表现优秀是因为有积极的价值观:
将自己与还生活在国内的人进行比较,
从而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自身处境。
父母的高期待,父的母辛苦打拼,做出种种牺牲来换取自己更优越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是刺激移二代更加努力的原因。
Buzzfeed此前曾做过一个采访:
有个说蹩脚英语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里面提到了给父母做翻译的感受。
“他们牺牲了太多…”
“我很小就开始了解父母了…”
“报答他们的一种方式…”
正是这样特殊的“移二代”经历
让他们更早的成熟
更早的理解父母
总比同龄人多想一些,多做一些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积极前行
本文所有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仅做分享所用。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任何不妥,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