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火到爆的《战狼2》,怎么被BBC骂了?

2017年08月08日 轻松加拿大


《战狼2》最近着实火了,甚至在国外的一些影院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谁都没有想到一部中国的英雄主义大片竟能掀起如此热潮。


这部影片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许多观众为火爆的战斗场景惊叹,为霸气的动作戏份点赞;也有许多观众为影片中的情怀而感动,为影片传递的满满正能量而感动。遗憾的是,也有一些人不这样看。例如英国BBC发表文章,暗指《战狼2》只是一部充斥着民族主义的动作电影。


众所周知,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民族主义”的标签并不是什么褒奖,往往被用来指摘一个民族盲目自大的非理性情绪。姑且不论这篇文章中对某些中文表述的翻译是否准确,其实我们这些普通电影观众,隔着十万八千里都能感受到英国人在这篇文章中透出的浓浓醋意。


抛开故事本身,《战狼2》之所以赢得票房与口碑,显然是遵循了市场规律的一部优秀作品。而从电影叙述故事的方式来讲,构成这部电影的精华元素让观众很熟悉,枪战、格斗、爆炸,军舰、坦克、飞机,精彩刺激中不乏轻松笑点。这一切,好莱坞早已给出了各种套路。



在《战狼2》中,退役军人冷锋关键时刻肩负起军人的责任,与战友一道同外国雇佣军展开激战,最终救出同胞和难民。观众自然熟知,这段故事的背景恰恰与不久前发生在非洲某地的解放军撤侨行动高度相似。或许正是这一点惹恼了某些向来见不得中国好的西方人士。其实,该片导演兼主演吴京已经回答了BBC的荒唐指责,“你们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的”。很显然,这个眼镜的底色就是:“英雄,特别是超级英雄从来只能属于西方。”


经典的邦德造型


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故事。007系列电影里,大英帝国的皇家特工们向来以拯救世界为己任。从冷战的铁幕落下不久,詹姆斯·邦德们就积极投身各类“反间谍”的战场,这个主角冷酷但多情,机智且勇敢,总能在最危难时化险为夷。令邦德们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冷战的结束,不但所有的“双零”特工没有了用武之地,“明日帝国”也只剩下昔日辉煌。


一个时代的故事需要一个时代的主角。与好莱坞千篇一律的剧情不同,《战狼2》的情怀,有家国使命,有亲情友情,有军人的责任,有男儿的血性。更重要的是,支撑起这个故事所展现的宏大场景,其实是我们这个国家。


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下,一个主权国家瞬间分崩离析,3万多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人员立刻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每一个经历撤侨行动的中国人,都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军人在其中的作用与付出。一方面是瓦解与破坏,另一方面则是护卫与建设,在非洲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恐怕不言自明。毫无疑问,《战狼2》用这个时代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和中国英雄的故事。


可以说,这部影片荡涤了一些观众长期以来的自卑,提振的不仅仅是票房的信心,更是提升了那些曾经只知道西方大片的观众对国产片和这个国家的信心,而这正是BBC们最不愿看到的。


(本文作者系国防大学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标题:英雄主义,不是民族主义)


轻松加拿大

微信:easy-canada



一起分享加国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