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移民美国三十年 她们讲的故事你熟悉吗?

2018年01月11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王晓秋还记得1991年的冬天,上海市南浦大桥合龙的时候,她和同事站在现场,看着眼前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终于建起来,感慨万千。


也是在那一年,她离开家乡上海,陪先生来美国读书。

南浦大桥(图片来自网络)


一晃近30年过去,王晓秋一家人早已在美国安顿下来,住在新泽西,过着她自己笑称的“乡下”生活。


但和30年前比起来不变的是,王晓秋身边仍然有一大群老乡,可以和她说上海话,吃上海菜。

新泽西上海联谊会会长张立春(右)、副会长顾鸣争(中)和王晓秋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参加新春招待会暨“欢乐春节•上海文化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上海人在一起,总是说上海话,吃上海菜,我们的party都是这样的。”顾鸣争说。


顾鸣争当年也是为了陪先生读书来美国的,本来已经在上海交大教声乐的她放弃了事业,到美国从头开始,做起自己一窍不通的销售来,从新手做到资深,一干就干了18年。


但被问起当年有没有后悔来美国的时候,她说:“来了就是奋斗,在哪里奋斗都一样”不过她也从来没有卧薪尝胆、“一定要留下来”的迫切感,学历高工作好,条件优渥,她自有一股子也许是来自上海人骨子里的自信:“我也没觉得就是要留下来,不喜欢的话哪天也就回去了。只是后来正好也有机会,顺利拿了绿卡,就在这里安顿了。”


和王晓秋、顾鸣争不太一样,张立春当年是作为在华外企员工被外派到美国来的,更没有愁过身份和工作的问题,早年还一直想着总有一天要回到中国去。但生了孩子后,儿子被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要开刀,手术一个接一个,必须得留在美国,为此她也只好做起了在美国长住的打算。不过她也觉得无所谓,“没有地域的感觉,这不是限制。”


和部分更早移民来美、艰辛度日的华裔不一样,像张立春、顾鸣争、王晓秋这样的上海移民,往往本来家里和自己的条件都不错,对于中国人一度艳羡的“留洋”,她们反倒觉得来了美国以后心理落差特别大,“什么都没有中国的好,吃的喝的用的玩的,没一样比得上上海。”王晓秋更开玩笑说,她刚到美国的时候先在明尼苏达住了一个月,天寒地冻的中部郊区,比起在上海大城市的日子,她当时对先生抱怨:“怎么感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了?”


不过,当年的怨言都早成了往事,现在她们都在美国安居乐业。当初为了家庭放弃事业的顾鸣争,还在来美国18年后又捡起了钟爱的声乐事业,这些年教了不少学生,还去“水立方杯”等赛事参赛。

去年“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2017大纽约赛区青少年组一等奖得主张雨辰(右)和陈炯(中)都是顾鸣争的学生。


一切都很美满,但她们心里却有一块缺失的东西,这是永远补不回来的。


“2010年我去上海世博会,在中国馆看球幕电影,讲中国的发展。我发现,这一块对我来说完全是空缺的,我当时真的很难受。中国那么一大段历史变化,我都没有看到,那时我就哭了。

上海文化周期间纽约时报广场上的宣传屏


上海世博会都过去7年多了,王晓秋昨晚跟我说到这件事,表情还是很难过。张立春也有同感:“就在那10到15年,中国发展最快的那段时间,我们却是不在的。”


但是中国的发展她们还是看得到的。这些年,她们每年都要回去一两次,上海每年都在变,她们感受最直观的是基础建设。“光说机场,JFK、哪怕是纽瓦克,和浦东机场都没法比。”

浦东机场


人在美国家也在美国,但中国的变化和不足,她们都一直很关注,用王晓秋的话说,“祖国越来越好,我们也觉得很荣耀的”。不过作为母亲,对她们来讲最重要的还是下一代如何认知。


“像我儿子,中文很流利很标准,但不认中国字。他觉得自己是美国人,偶尔看着电视还说“你看中国人怎样怎样”,这时候我就跟他说,‘别忘了,你爹妈可都是中国人’。”张立春说。


上海人还有引以为傲的沪文化。新泽西上海联谊会组织活动,经常会有人带来孩子,都是小ABC,但和大人们一样,他们也会用几句或显生涩的上海话跟大家打招呼。张立春说,新泽西上海联谊会在微信上有聊天群,有一个就叫“阿拉自家人”,上海人一读这个名字,就觉得亲切,群里的人还要在群名里写上自己以前住在上海哪个区,就是让大家不要忘了乡音,不要忘了上海的样貌,“这是上海文化,也是中国文化。”

“魅力上海”图片展在纽约中央车站展出。

“九曲桥”现身纽约中央车站。


昨天“欢乐春节•上海文化周”在纽约启动,一系列活动,每一个都在展现你记忆中的上海,和你不知道的上海。“上海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里可以看传统手艺,“魅力上海”图片展可以看这座国际大都市今日的繁华,上海电影周的影片里有当今中国电影娱乐业的发展,上海电视展映周播放的电视剧和纪录片里则有中国的文化、风景和社会现状......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大使:“我们想请广大侨胞通过了解上海的文化和变化,感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感知当今中国的新气象,新的面貌。”


昨晚的启动仪式上有昆曲等节目,还有各种上海美食,张立春还向我细数起现场有哪些她们从小吃到大的食物:“小笼包,荠菜馄饨,腐乳肉,明虾,烤麸,汤团......”这些也都是她们平日经常吃的食物,张立春发的朋友圈里有一条特别有意思:“美国梦再怎么做,醒来也还是中国胃”。

“欢乐春节•上海文化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的上海菜和上海菜师傅


来了美国二三十年,在这三个上海人眼里看来,美国的家乡味还是挺浓的,去超市能买到荠菜馄饨,去餐馆能吃到小笼汤包,平日有老乡做伴,偶尔还有像上海文化周这样的场合,在美国展示让她们自傲的家乡。“虽然是美国公民了,但我心里想的还是中国人,国籍在哪里无所谓,心还是中国心。”

“上海印象”非遗展在纽约中央车站展出,从上至下为:海派撕纸、龙凤字画、海派面塑、易拉罐作画。


上海的市花是白玉兰,这些上海联谊会的成员平时也以此做绰号,“他们叫我白玉兰,她姓王就叫黄玉兰,这位就是红玉兰。”有多少玉兰花在美国,都像她们一样,把美国当成家,心里也念着上海这个根。


“上海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及“魅力上海”图片展,都还会在曼哈顿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展出到明天(11日);记录上海历史的《海上传奇》、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等电影也会在纽约电影学院展映到周五;美国中文电视也会播出五档纪录片和三部电视剧。不管是不是上海人,你都可以通过这些,感受一下海派文化,也在这个冬天,让自己的中国心得到慰藉。


摄影:王依依 黄丹岭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