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父母最大的“赢”
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输”
最近看到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
江苏10岁女童因成绩差,家中服药轻生,留下一段3分25秒告别视频和374字的遗书。
女童在遗书中说: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
“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成绩不好就自杀,这是孩子“输不起”的表现。想起电视剧《急诊科医生》的类似情节。
有一小姑娘考试考砸了,受不了妈妈的批评,喝了农药 ,医生全力抢救后,命是暂时保住 ,但只剩下一个月的生命。
女孩妈妈听完就崩溃了,哭着说:“我要知道她会喝药,我干吗要说她呀!没考好就没考好呗……”
现实生活中,孩子出事之后,父母的第一反应都和那位妈妈一样,幡然醒悟:在生命面前,成绩微不足道。
如果让父母在“孩子不想活了”和“成绩不好”中二选一,相信所有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因为活着,就有希望,就是幸福。
与其在无法挽回的时候痛心疾首,不如及早教会孩子积极、坦然地面对“输”。输得起,你就赢了。
孩子的输不起
缘于家长输不起
看过《最强大脑》意大利男孩安德烈·拉托雷和中国男孩李云龙的对决战。
节目组要求两位孩子记忆51对新郎新娘的随机站队顺序,并用人偶模型把排位展示出来。
一开始,李云龙误以为自己摆放错误,在现场失声痛哭,嘴里一直念叨着:“我摆错了,可是我记对了呀!”
用现场评委的话来说:感觉他整个人被击溃了,什么都没有了。
安德烈·拉托雷见李云龙的反映,忍不住也落了泪,主持人问起,他说:“我看他哭得这么伤心,也觉得很难过。”
成绩公布后,意识到自己是赢家的李云龙,情绪大反转,立马破涕为笑。
再看看意大利孩子:他大方地跑过来祝贺、拥抱李云龙。
事后,很多人评论李云龙“输不起”,大赞意大利男孩的豁达和淡定。
其实不仅李云龙,中国孩子现在普遍变得“输不起”。
大到成绩不好就自杀:
小到一遇挫折就哭闹:
“上次没拿到三好学生,哭得撕心裂肺;”
“面试的小学没要我家孩子,孩子总是闷闷不乐;”
“玩个游戏,一输就耍赖、打人……”
白岩松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但很多家长只求孩子赢,“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
天价学区房、昂贵补习班、放弃工作陪读等……
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和炫耀资本,和孩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孩子输不起,家长更输不起。
刘震云在他的书中写道: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就便是输家。
赢未必可喜,输未必可悲,胜负并不重要,跌倒了站起来的姿态才最重要。
输了成绩
不代表输了人生
曾看过一位15岁少年自杀前留下的血书:
“老爸老妈,我死是因为我成绩差太多了,不可能考上高中,我也不想再给你们增加负担了。
我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只能放弃了,如果我还听得进课的话,我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的,可是我不行,我不愿意做啃老的人,也不愿做一个社会上的败类,所以我选择死。”
少年的世界里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是没出息的表现;成绩不好,就没有活着的必要。
心理学有一个有趣的观察,叫做“十一名现象”,意思是成人后有成就的人,并不是班上的前十名,而是第十一名到二十名。
科学家霍金,上学的时候,成绩就从未进过前10名。
作业不整洁,学习能力差,又不会阅读,一度是让老师无奈和同学嘲笑的对象,有同学甚至还当着他的面打赌, 说他这一辈子定会一事无成。
霍金对于他们的讽刺和打击不予理会,专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上。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霍金从毫不出众的差生摇身一变为物理界的宗师级人物。
试想,当年从未进入前十名的他若是自暴自弃或是放弃生命,还会有如今伟大的科学家和科学发明吗?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中有这样一句话,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
鲁迅说过: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输了成绩,并不代表输了人生。不怕输的孩子,才有机会赢。
小时候输不起
长大后赢不了
有父母把孩子的“输不起”,看作是一种争强好胜。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适度的争强好胜能激励孩子追求卓越,但过度的争强好胜有害无益。
一是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的儿子潘匡仁跳楼事件么?
25岁的潘匡仁从小就出类拔萃,中学就读香港名校,去过海外留学,毕业回到香港工作。
多才多艺,会弹琴,酷爱运动,尤其跑步和单车,生前在一次单车比赛中,因受伤没获得好名次,患了抑郁症,最终选择跳楼结束生命。
出生优越,教育优良,本该绽放青春的年龄,仅仅因为输了比赛郁郁寡欢、放弃生命,让人唏嘘不已。
二是扭曲孩子的人格和品行。
看过一例“合肥少女毁容”事件。
高中生周岩爱慕同校女孩陶汝坤,求爱不成,乘其不备,向女孩的头上浇油并点燃,导致女孩毁容。
男女交往本应是你情我愿的事,周岩却因追求不得而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极端行为,这难道不是“输不起”导致的恶果吗?
还有“江歌事件”中被众人唾骂的陈世峰,因不同意女友刘鑫与其分手,纠缠不止,丧心病狂杀害了和他毫无纠葛的江歌,这样的人就算学霸,又如何?
看过一句话: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而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
从小输不起的孩子,长大后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而变得苦不堪言,教会孩子学会输,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为人父母最大的赢
是教会孩子面对输
吴镇宇在《爸爸去哪儿》里的一句话感动无数观众,他说 “由于自己已经50多岁,孩子还小,一直怕有一天离孩子而去还没有教好孩子”。
父母不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孩子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唯一能做的,便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输”:
1. 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有的孩子输的时候大哭大闹,父母迁就孩子,刻意让孩子赢。而不知让孩子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说:
“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2. 培养孩子的豁达胸怀。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别再对你的孩子说:
“期末考试考不到多少,看我怎么收拾你!”
“你真窝囊 ,就知道哭,他抢你的,你不会和他抢啊!”
“上次还考了98分,这次怎么变成88分了……”
这样的引导,怎么可能让孩子“输得起”?
3. 在孩子面前学会输。
常说“没关系”:
“菜烧糊了,没关系,妈妈下次就知道怎么做了”;
“打羽毛球输了,没关系,爸爸注重的是过程,还得到了锻炼……”
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失败经历、解决办法等,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输不可怕,不站起来才可怕。
4. 不用模糊语言夸赞孩子。
很多家长总是把“孩子,你真棒”、“你真是聪明的孩子”挂在嘴边,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
一旦孩子犯错被家长批评,“刚说我真棒,这会又说我真笨...”
所以父母夸孩子的时候要使用清晰的语言,评价具体的行为。让孩子分清父母只是对他的某一行为不满意,而不是对人。
吴京说过一句话:“我从不害怕从头开始。”
愿每个孩子都有吴京这种“输得起”的自信,以及应对失败的积极态度。
愿每个孩子都能以阔达心态对待输赢,做一个能赢也能输的大气之人。
本文作者洞见,来源: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妈妈圈在线学堂】寒假精读经典:体验美国十分校区资深教师带来的原汁原味美式阅读课堂:
【伟大的盖茨比】课堂案例,老师: James Wies
高级英语精读课:《愤怒的葡萄》《1984》,
《愤怒的葡萄》上课时间:12月23日,12/30,1/6,1/13,1/20,1/27 晚8:30 - 10:00
《1984》, 2月3日,2/10日,2/17日,2/24日,3月3日,3/10日, 晚8:30 - 10:00
价格:1288元
老师: James Wies
购课链接:
初级英语精读课:《彼得潘》+《精灵鼠小弟》适合4-8年级学生
《彼得潘》,上课时间:1月28日,2月4日,2月11日, 2月14日, 晚8:30 - 9:40
《精灵鼠小弟》,上课时间:2月21日,2月28日,3月4日,3月11日,晚8:30 - 9:40
价格:888元
老师: Robert Frankel
购课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