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43.25万人,超过8成留学生学成后回国发展,较2015年增加了2.08万人,同比增长3.97%。
中国作为最大的留学国,持续影响全球留学的发展状态。
本科阶段留学占比仍然最高,毕业后留学人群占比上升;另一方面,在留学人群中,目前正就读于中学及以下的计划留学群体,达到全部调研人群的30%,对比2016年增长了5%。总体而言,留学人群仍呈年轻化。
美国连续三年是留学首选,英联邦国家紧随其后,且占比均高于2016年。德国、中国香港、新西兰和法国的占比也有小幅提升,留学目的国分布格局较稳定。
商科作为中国学生的首选留学专业,其热度较去年再次有了明显上涨——达33%,可见专业扎堆的现象依然非常严重。除商科外,今年倾向选择工科专业的学生比例也有提升,而文科、理科、艺术类以及医科的所占比例则有不同程度下降。
决定留学人群出国留学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内在自我提升的驱动:拓展国际视野与丰富人生经历是出国留学最主要的目的。相较之下,应试压力、周围人的影响、气候等外在压力因素则处于次要位置。
73%的留学人群计划完成学业后归国就业,相比2016年占比明显上升。这说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国家地位的崛起,以及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留学人群对就业的规划更加明确,更多学生愿意归国就业。
随着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曾经光鲜亮丽的海外文凭也已经不再是就业的稳妥保障。褪去“光环”后的海归正在面临着就业压力的严峻考验,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
一方面,留学教育大众化使得留学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一些“野鸡大学”涌现,也造成留学生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严重损失;
另一方面,留学产业化发展迅速,留学服务机构成为很多学生申请国外学校的好助手,但也有依赖留学服务机构的情况发生,使得准留学生对于留学申请过程没有良好的了解与体验,对于学校选择与未来的发展没有自己明确的规划,造成留学成本与留学收益不匹配;
此外,国内人才市场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与经验,仅凭借在国外的学历已经无法成为求职的稳妥保障。
和2016年相比,留学咨询服务机构仍是计划留学人群准备留学申请的主流方式,但比例从60%上升至74%,说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专业的留学服务机构,DIY留学人群仍是少数。
留学生及家长应该树立客观、成熟的留学价值观,留学生及留学家庭应该理性选择和规划留学,而社会也需要对留学生有更多的包容。
海归特征的就业、创业和大数据研究的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也显得尤为重要。对留学生而言,应该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家长也需要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本文来自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