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国家宝藏》为啥这么燃

2018年01月17日 卡城之窗





如果有史家撰写当代中国文化史,应该不会错过这个冬天的一个细节:周末,许多家庭举家围坐于电视面前,神情专注,讨论热烈——这个久违了的画面,源于一部电视片:《国家宝藏》。


特别的是,这部讲老古董的片子,不光占据了周末家里的客厅,也大受年轻人追捧。豆瓣评分狂飙到9.5,B站也被刷爆。一档文博类节目,何以火爆到这个地步?


观众在意的,固然有明星效应。由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李晨、王凯、梁家辉、王刚、段奕宏、刘涛等演艺界的大腕担任国宝守护人,粉丝们焉能错失?


但 这只是皮毛,更核心的,是节目中的创新意识,将纪录片和综艺巧妙应用,以小戏院情势讲述文物的前世此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势。以文化的 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以精雕细刻的国宝精神,打开汗青、打开传统,让缄默沉静的国宝“说话”,给孤傲的匠人点赞。堪称一 曲古今交响,一次远古穿越。


其实, 《国家宝藏》的火,勿宁说是国人的一种告白:富足了,向文化之心日炽,就看咱文化人有没有好东西拿出来。曾经,我们为凭票购买的粮、油、蔬菜排队,我们为 紧俏的冰箱彩电排队;眼下,我们还愿意排起长龙,只为片刻的精神享受。从上海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再到眼下的老少争睁《国家 宝藏》,都在向我们的文化人提出挑战,国人正嗷嗷待哺呢,还有什么“宝藏”,请一一捧出……


这部电视片,和馆藏展览迥然有别。


不 久前的故宫特展,万人争睹宋代《千里江山图》。就算排了5小时的队,也只能巴巴地看上5分钟而已。而电视片的编导,堪称急人所急,将画卷背后的故事细细还 原,让国宝在你眼前“活”了、“近”了、亲切了。像18岁画家王希孟的生命迷团;“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山河永固的一厢情愿;越王勾践剑曾“目 睹”的勾践、范蠡、越女的悲凉诉求;还有,那面勒于战国的乍原石鼓,让我们重温了司马光父子以性命研求汗青源流之“真”……


更炫目迷神的是,在节目中,古与今一笑相逢。“五代故宫人”梁氏家族参加抗战文物南迁,演绎国之重器便是祖先魂魄所依,皇皇汉字便是国人信奉所系;那尊清代“各种釉彩大瓶”,使乾隆海纳百川气度与“问不倒”的故宫海归志愿者,勾连起神奇的默契……


我 们不单从山重水复的国宝天光,观照到祖先奇崛的背影,更伴随国画颜料制造传人仇庆年荒原寻石、陋室研磨,一同索求朱砂、石青、石黄等“千年不腐”的窍门; 伴随画家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遍遍上色复制1/10的《千里江山图》,伴随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技术,一重重还原文物隐藏千年的秘密……


围绕国宝,除了明星,还有悬念,有传奇,有人生百味,有最新锐的高科技,你能放下不看吗?


节目的总制片人于蕾写道,播出那天,“像是与自己的理想,谈了一场虐心的苦恋后,终于盼来了洞房花烛”。她没有失望,一番苦恋,果然迎来花盛烛明,弹幕上观众齐齐点赞。“不由得泪目”“向文化传承者致敬”“为是中国人自豪”。


于蕾们交出了一张很棒的答卷,回答了一道重要课题:如何填平文化需求的巨大渴望与精神产品供给相对窘迫形成的反差——只有以苦恋的虔敬方式,才可能“让珍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辽阔年夜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薪火相传,就从渐次复苏的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启吧。


巍巍故宫,竦峙苍穹。


雕梁画栋,巧及人工。


文华武英,太和乾清。


体象天地,寔丽且宏。


谁其守之,惟吾队士;


谁其护之,惟吾队士!”


这阕当年故宫守护队队歌,随着《国家宝藏》走进万千观众心间,让人血脉贲张,责任感油感而生。





卡城华人之窗协会正《隆重推出卡城少儿冬日迎新灯展美术暨征文大奖赛》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及细则,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有详细的介绍,如果你想让你家孩子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其观察力和创造力,请带孩子去动物园好好观察,参加我们的活动,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