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8日 澳洲墨尔本姐妹淘
食物可以特供、水可以特供、奶可以特供、化妆品可以特供......唯独空气不能够特供。为了不让日益严重的雾霾减少我们的寿命,今天为大家推荐几款澳大利亚可以缓解雾霾危害的好东西,建议长期服用。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多多推荐给亲朋好友,他们会感激你!
PM2.5是超级微小的颗粒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成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粗细的1/20,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大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颗粒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达到500意味着什么
500表示每立方米的空间内就有500微克直径小于2.5微米的有害颗粒物。500微克是什么概念呢?保守估计,假定这些颗粒物平均直径2.5微米,平均密度为一克每立方厘米,那么一立方米内有6000多万个这样的细小颗粒。你每深吸一口气,吸入体内的颗粒达到惊人的60万颗!
还记得输液的危害吗?
如果大家对60万个颗粒还没有概念的话再举一个例子。药物输液治疗方式俗称"打点滴",这个是我们家喻户晓的治疗方式,可使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药效快,作用明显。但是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毫微米的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静脉注射剂容器及瓶塞的材质)。
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血管后,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十年,可能会形成肺内肉芽肿、静脉炎,甚至诱发肿瘤。较大的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处的小血管造成堵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损伤。
一般在发达国家,药物输液只用于抢救或者患者重度昏迷无法服用药物的情况下,但是在我国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治疗方法。有数据显示:2009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液。药物输液已经成为我国众多疾病的主要元凶之一。
深吸1口气 = 输液2瓶
那么简单计算不难得出结论:在PM2.5达到500的情况下,每深吸一口气进入身体的颗粒物数量等同于打2瓶点滴!雾霾的颗粒虽然比打点滴的药液颗粒小的多,但是进入身体的速度和数量实在惊人,而且除了保持药液颗粒堵塞血管功能外还增加了更多的致命危害,因此雾霾绝对是本世纪我们中国的最大敌人。
PM2.5过高可能导致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PM2.5颗粒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肺部受损等疾病。大家知道所有的癌症发病中肺癌发病率最高,肺癌占了所有癌症发病率的33%,最早发病年龄27岁,肺癌术后一年存活率只有10%,以至于术后10年存活率基本是0%。
2、心血管疾病:进入血液的颗粒会上海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可能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灌装动脉等心脏疾病。
3、有害物质中毒:PM2.5颗粒多含有有害气体以及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溶解在血液中会导致人体中毒,同时可对肝脏造成严重危害。
4、引发高血压: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2004年至2006年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我们利用时间系列分析研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5、致癌: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6、婴儿发育缺陷: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细小颗粒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
澳洲那些可缓解雾霾危害的好东西
【1、清肺灵】
澳大利亚空气质量良好,所以保护肺部的产品并不多见。清肺灵(PM-Lung support)是少见的保护肺部产品,TGA注册产品,成分丰富,可缓解PM2.5对肺部的损伤。推荐品牌:Wealthy health。
【2、鲛鲨烯】
鲛鲨烯是少见的作用全面且出色的保健品之一:防止癌症、清理血管、抑制"三高"、清除体内重金属、保护心脑血管等,大部分作用都可以缓解雾霾危害,建议长期服用。推荐品牌:Southernature、Careline。
【3、叶绿素】
叶绿素已是家喻户晓的澳洲产品,其作用丰富,除了阻止食物中的头号致癌物--黄曲霉素以外,还可以解毒、防感染,防止炎症的扩散和预防癌症等,可有效缓解PM2.5带来的相应危害。推荐品牌Swisse。
【4、保肝宁】
澳大利亚国宝级保健品,材料选用澳洲圣玛利亚草,解决了澳洲人酗酒的社会问题,为澳洲提高人寿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帮助肝脏排毒、恢复肝细胞功能能够缓解PM2.5带入体内有毒物质对肝脏的压力和损伤。推荐品牌:Swisse、Blackmores。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