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

2018年01月13日 这里是英国



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许多言行,以及许多由他说出的话语,都极具哲学意义,因此世人称其为半个圣人。


不过曾国藩的圣,不在于他浑身毫无瑕疵,完美无缺。而在于他虽然身有缺点,但却一心告诫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把自己引上正途。而他提出的这些做人做事法则,也值得我们学习。

 

 “恒”

所谓“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专”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应该专一不二,以达敬德修业的抱负。


曾国藩曾经这样反思自己: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想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

是曾国藩读书的准则。


他更是总结出来一套读书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蝗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由此看来,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对学问的专注与进取,这也是他人生之所以进取的重要原因。



“勤”

曾国藩一生最强调就是勤,如何才能做到勤呢?从治懒开始!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认为,一时的松懈可能错过的就是一生中最好的机会。尤其是资质一般的人,只有通过勤奋努力的学习和积累,才能成就大事。为此,他认为做人应该有忧患意识,万不可懒惰,抛弃勤勉之心。

 


多言的陷阱

好论人长短,几乎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怎么把握分寸,有的人却信口开河。


在说话方面,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说话盛气凌人;

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曾国藩自己想做一个清官,看到满朝文武个个都贪财好色,他口无遮拦地去批判这些官员,结果得罪了朝廷众多大臣,几乎成了朝内大臣的公敌。

经过许多磨难之后,曾国藩终于悟出了都是“多言”惹的祸!曾国藩教育儿子曾纪泽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不肖,曰傲,曰讼,即多言也。”


 

愤怒的陷阱

心态是人生幸福的根源,一个人容易被人激怒说明这个人的心理还没有成熟。我们常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强烈的愤怒会冲溃我们的理智,致使我们忽视最基本的判断,甚至会做出非常危险的举动。无论一个人有多大年纪,在气急之时就会变得像三岁小孩一样,思虑不成熟、言语不加节制、表现严重失态、情绪一发不可收拾。


曾国藩为什么要“戒愤怒”,其实就是想营造一个平静如水的心理环境,保持积极的人生观。

为了修炼自己的心理,曾国藩向他的好友冯树堂学了静坐之法,希望能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忮求的陷阱

忮求就是嫉害贪求的意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众多人忙忙碌碌一生,都在为功名利禄而奋斗,一些人甚至把这些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

只是有的时候,富贵就如同火中取栗,栗没有得到,反而伤了自己。曾国藩说“戒忮求”,这是他人生悟出的一大智慧。

曾国藩曾给他弟弟写过这样的诗句:“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告诫其弟,有人说你好,自然有人说你不好。功名利禄,其实都是浮云,只要能坚持本心就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