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美国基督徒夫妇贝天牧与潘姆拉30年前来到中国教英文,爱上了中国人。他们不但收养了4名中国孤儿,还辞去教职,建立机构照看残障孤儿,在天津郊区开办“牧羊地儿童村”,在各界人士赞助下,有4000多残障儿童得到照顾 。
贝天牧(Tim Baker)与妻子潘姆拉(Pam Baker)于1988年到中国东北教英文,贝天牧当年31岁,他们的3个女儿也一起来到中国。1991年贝天牧一家搬到北京,在那里贝天牧担任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大学语言服务”(University Language Services)的运营总监,这个机构在中国各地有100多名外籍教师。就在那时,他们首次访问接触到当地的孤儿院,成为孤儿院的义工。
贝天牧有一名助手美国人菲利普·海登,海登对中国孤儿也十分关心,可惜在一次去长春看望孤儿的途中突发心脏病去世。海登的早逝对贝天牧影响很大,1994年,贝天牧夫妇以海登的名字成立了“菲利普·海登基金会(Philip Hayden Foundation),他们也辞去工作专职从事收养孤儿的慈善工作,并与中华慈善总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来自中国各地的残障孤儿。从那时起迄今,他们照顾了超过4000多名患有不同病症的孤儿,并为900多名儿童找到了新家,其中大部分领养家庭来自美国。
1999年,贝天牧夫妇搬到河北廊坊,在房地产开发商赵广才的支持下,他们在当地开办了一个儿童之家,名为“爱心之家”。随着儿童之家人数的不断增长及规模扩大,贝天牧夫妇开始寻找更大的场地,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政府得知贝天牧夫妇的善举后,决定以每亩一元人民币的象征性价格,将约33亩土地的使用权卖给贝天牧。2006年,“牧羊地儿童村”(Shepherd’s Field Children’s Village)迎来了第一批孤儿。牧羊地的名字源于《圣经》,在《圣经》中上帝是牧羊人,所有子民都是上帝的羊群,得到照看。
牧羊地儿童村可容纳约100名孤儿,包括一个医疗诊所、五栋住宿楼、外展中心、小学、志愿者宿舍、游乐场、康复训练中心、餐厅、小工厂等,村内建筑大多是两层中式仿古式样,青砖红顶琉璃瓦。
入住牧羊地儿童村的孤儿都有专门的阿姨照管,卧室配有暖气和空调,阿姨每天记录孩子们的睡眠生活情况。据《新京报》记者2012年对牧羊地儿童村的实地采访所见,当时儿童村的86个孩子由67名阿姨分别看管,年纪小或完全不能动弹的孩子,则由护工阿姨全天候照顾。孩子们在这里不但疾病得到治疗、生活得到照顾,还学习文化知识及各种技能,为将来成人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据牧羊地儿童村网站的介绍,入住牧羊地儿童村的孤儿95%都身体残疾或有严重的健康问题,这是他们被遗弃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孤儿中,有3000多人次得到了手术医疗。
由于贝天牧夫妇的不懈努力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捐助,加上许多志愿者的辛勤付出,牧羊地儿童村成为残障孤儿的乐园,美中商业协会2015年授予贝天牧“美中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他们夫妇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