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澳洲,路还没走好,就闹着要跳了

2018年08月27日 澳洲情报局



原创文章 | 澳洲政策解读 | 有趣活动 | 吃喝玩乐 | 关注我们没错哟



滴滴中国又双叒出事了。最近的事情想必大家已经再清楚不过!



一则求助信息,引出一个全民忧虑,引发了一个产品的下线。

不作为的滴滴顺风车终于下线了。

原因背后的事实真相很简单,其实就是一个大公司的不作为导致的潜在风险终于爆发了!继续不作为的话只会引起更多潜在风险的蔓延。

道理很简单,为什么滴滴的审核那么差?客服无法处理类似紧急事件呢?因为滴滴在当地根本就没有客服,这个事情要往总部汇报。

为什么在全国搭建客服及完善资质审核等等会引发潜在风险的的问题呢?因为像滴滴这样的大公司如果要在全国铺点及搭建整个可以支撑这个项目的系统的话,需要支出的费用远高于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赔偿金。

这个例子放在那些汽车公司上也一样。

1972年,一个13岁的孩子坐邻居的福特平托车上高速被追尾,油箱爆炸起火,驾驶员当场死亡,而这个孩子则重度烧伤面积达90%。后来这个孩子的家庭将福特汽车告上法庭,官司持续5年,福特汽车在法庭上陈述的事实震惊世人。


在法庭上,福特汽车承认在这款车投放市场之前就知道设计缺陷,后来的碰撞测试影像资料也证明了这一事实。但福特汽车算了一笔账之后,却未采取任何措施去弥补这一安全隐患。


福特汽车计算:如果要对这款车加装安全装置,则需花费约11美元,按1100万轿车和150万卡车的产量算,其成本大约为1亿3750万美元。


可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按追尾事故致死率等算,充其量有180个福特平托车车主死亡,180位烧伤;另一方面,预计会有2100辆汽车烧毁;按当时赔偿水平,每位死者20万美元,烧伤者6.7万美元,汽车成本为700美元,总计预估损失金额为4953万美元。


不采取措施的成本与采取措施成本相差8797万美元之多,因此福特汽车就平托车油箱设计缺陷保持了沉默。在此情形下,它只需要在每一起命案发生的时候,打好官司,做好公关,给足赔偿,企业业绩就可以一路飘红,公司基业就可以万古长青。

(本案例来源知乎:法山叔)


一款车的出事概率*汽车销量*一次事故的赔偿金如果小于召回这款车的成本,那么早前有些大公司就不考虑召回这辆车。

所以很多人质疑,为啥不设置个报警系统呢?

一样的!因为设置这个报警系统需要的人力物力及后续团队的支出要远高于出事的赔偿金。对滴滴来说,能赚钱,人命还重要吗?

为什么国外坚决在抵制垄断?因为一个垄断的企业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强大而无视用户,藐视法律。

国内对网约车是有法规约束的!但之前滴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办。只要是滴滴的顺风车其实就是在跑黑车!一个罚两万!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滴滴居然会帮车主报销这个罚款款项。为什么???因为就算是帮着交罚款,也比让自己的网约车合规要付出的成本来的划算。

乐清所在的地区《温州市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就规定顺风车:每天提供合乘不得超过4次,必须由合乘客户提供者预先发布出行信息。如果滴滴要合规,就必须把每天的15单改成4单,由此运力肯定会下降。

最终,这个平台还是下线了。滴滴出行发布下线通知。


昨天有朋友说澳洲多好啊,司机的资质认证很全面!很安全!但是我又不得不吐槽一下近期遇到的问题。

你或许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的澳大利亚,滴滴也同样在透支着自己。

2个月前,滴滴宣告进入澳洲市场,带着自己中国第一的光环,气势汹汹地欲图和Uber以及Gocatch在澳洲一较高下。

他们巨资买下了墨尔本街头的横幅广告,并声称自己是世界领先的打车软件

他们同样用巨资买入了澳洲YOUTUBE的开屏广告



在墨尔本几乎所有的地铁口,我们都会看到满脸笑容的老外帅哥美女将一张滴滴10澳币打折卡递到你手上。 


所有的一切都表明了滴滴的国际化站位。


它似乎并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中国背景,它竭尽一切地让自己看上去像一个本地的公司。


可是归根究底,第一批支持滴滴的,还是我们这些在澳洲生活学习的华人。而不是你们所想讨好的老外们。


可是事与愿违,滴滴在澳洲才开始提供服务,就已经伤透了我们的心。


就在一周前,我的朋友老林在墨尔本市中心见完朋友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DIDI澳洲,准备喊辆车从市中心坐回自己位于东南区的家。 



可是奇怪的是,老林在原地等了10分钟。


司机没有给他打电话询问乘客的位置,所做的只有一圈一圈的绕着这个街区打转。



老林尝试着拨打软件里提供的滴滴司机电话,结果却一直无法接通。


(讽刺的是截图上电话按钮右上角还有一个盾牌形状的标志表示这个号码是有保障,受认证的)


几分钟后司机停在了离他200米之外的地方,熄掉了车灯,还没等乘客发现自己,就将车开走了......


是的,开走了。



而老林的手机却显示自己已经上车。


从图中我们看到,手机显示客人已经On trip并且产生了7.5澳币的乘车费用)



然后紧接着,老林的手机便收到通知,司机已完成订单,请支付3.75澳币的乘车费用......(而且还因为滴滴澳洲第一次乘车5折的优惠,所以原本7.5澳币的费用被减了一半,等于没被坑7.5咱们还得谢谢滴滴)


而他此时却没有任何电话可以拨通,只有用手指去点击那个无情的Confirm(确认)按键......将钱默默送掉。



就这样,司机早已扬长而去,而半夜11点半的老林,只好在墨尔本的寒冬中默默打开了Uber,10分钟后才终于坐上了回家的车。


事后,我的朋友发布了朋友圈吐槽了这件事情。



结果立即在朋友圈炸出了一群同样遭遇的朋友们。


原来在墨尔本,这样的事情并不偶发。

(以下聊天记录均经当事人同意并要求打上马赛克)



同样的套路,接单,取消,收钱。



几乎一样的剧本,连投诉都没有渠道。 



从图中可以看到,我们并不愿意相信滴滴平台不好,甚至多次选择了滴滴,因为大家宁愿去相信这是司机偶发的骗单行为。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同样的情况,尤其是当大家无论是在和朋友聚会结束了之后,半夜加班刚刚下班的时候,墨尔本的寒风中焦急等待那辆为你亮着灯的车,能够温暖地将你带回家的期盼一次次落空之后。


我相信再有情怀的人,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戏耍。


就连想要抱着解决问题态度的朋友,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投诉的电话。


你所有能做的事情,就只有默默地按下那个粗暴的确认按钮,将你的钱送走。


而你,仍然要抱紧双臂,被冬天的风一遍又一遍地嘲笑。


然后就只能摇摇头,默默点开Uber......



今天在澳洲,我们看见的滴滴,虽然换上了国际化的包装,似乎并不想和自己的老家中国扯上太多关系,却用着和中国滴滴一样的粗犷的运营方式。


当你们每天以几乎是烧钱的方式告诉澳洲人——我是土豪软件,来坐我呀!的时候。滴滴你是否考虑到用户反馈?你们是否考虑过半价的促销方式是否稳妥?有没有被一些司机利用骗单的漏洞存在。是不是关闭了投诉渠道,你们听不见客户反馈就自己觉得澳洲用户是满意的? 


当然你们同样可以推卸责任——这是一些司机的个人行为,和滴滴无关。

平时对于乘客漠视,出了事才想起要遵循规则,要投诉连渠道也没有,一切都是为了保全自己。

乘客是一件可以被怠慢的事,这个公司还有什么做不出的?

它不是错在做了什么,而是错在什么都没做。

滴滴澳洲,你路还没走好,就闹着要跳了。你们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希望国内的品牌能在澳洲越来越好吧唉。


- End -


推广


留学、转学、移民、签证、靠谱推荐。


关注澳洲情报局 走心原创公众号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