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丘吉尔二战回忆录12/12,张师竹等译,许崇信、林纪焘、陈加洛郭舜平校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9月版,429页。
本书是丘吉尔近400万字、总近5000页、中文版共12本的二战回忆录的最后一部分,至此,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这部战争回忆录全部看完,总共耗费1个半月时间(我从7月6号开始看的)。讲的是1945年上半年的二战战事,包括德国被占领,意大利的胜利,原子弹爆炸与日本被击败,以及丘吉尔参与或见证的历史大事,有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罗斯福的逝世,与苏联的斗争,丘吉尔在二战后的落选等等。
铁幕 - The Iron Curtain
丘吉尔在书中引用的由他所撰写的电文中曾经几次提到“铁幕”这个词,最早一次是1945年3月16日,远远早于传说中的他在某次公开演说的时间。丘吉尔说到铁幕时,更多是担心无法抑制苏联对欧洲的侵占、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不是后来上实际发生的冷战。
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丘吉尔在视察蒙哥马利的战场时发现,他在每个前线都有自己的青年军官作为观察员,这些人直接向蒙哥马利汇报,在前线可以随便看任何地方、向前线任何人提出任何问题,每天向蒙汇报。这样,蒙哥马利有了可以验证下级报告的消息来源。丘吉尔对此大为赞赏。
个人的悲剧,制度的胜利
本册和上一册组成英文原著第六卷《胜利与悲剧》。胜利当然是指二战胜利;悲剧,一方面指苏联在欧洲势力的扩大和逐渐不受控制;另一方面也暗指丘吉尔的个人悲剧,德国刚刚投降(5月初),7月丘吉尔就被选了下去,失去了首相的职位。
书中可以看出丘吉尔很喜欢左右亿万人命运的国家权力,热衷在苏联、法国受到欢迎时的大场面和奢华宴请、阿拉伯王室的令人瞠目的宝物礼品。虽然英国仍是民主制度,但他的权力已经很大:他指定的继承人是他女婿、外交大臣艾登,女儿经常随行出访;他任首相兼任国防大臣;虽然重要决定需要战时内阁批准但他也经常说他的命令几乎从来没有被否决;藐视王权:诺曼底登陆时,他甚至差点不顾英王的三番五次的劝阻,致意要去前线观战。他虽然厌恶意大利,但对墨索里尼评价还不错,甚至对枪毙“领袖”的人也要求当时占领意大利的英军“整饬”一下。
书里几处提到他的黯然,前面的发文里有提到。本书里没有详细说明原因,只是说,他战争期间公务繁忙,没有太顾得上选战,不像竞争对手那样认真卖力地拉选票;这里面恐怕也有他的大意,他自以为带领国家打赢了战争,就可以连任。这个结局,是他个人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民主制度的优点。当然,他后来又被选为首相。
Les absents ont toujours tort (缺席的人总是理亏)
实力代表一切。丘吉尔素来藐视中国,1944年8月23号丘吉尔在给外交大臣的电报中说,“把中国当做世界四强之一完全是个笑话”。本书中丘吉尔记录道,雅尔塔会议上,为了引诱苏联在击败德国后迅速对日本宣战,美国、英国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就同意让“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以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的权益须予以恢复。”另外,“对承担通往大连的出路之责的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国就是这样被出卖的。可悲的是,丘吉尔后来也有陈述,苏联向日本宣战,仅仅在日本投降前一周,对日本的崩溃未做日本贡献,但这并不影响后来苏联对中国东北的难看吃相。
有个法国人导演制作的叫Apocalypse War World II的电视剧非常赞,可以配合本书看看。Youtube上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