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前好莱坞就有过一部全亚裔阵容电影 从它到Crazy Rich Asians中间发生了什么?

2018年08月16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今天(8月15日),电影《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正式上映。这部被关注多时的片子,还没公映就已经被当作亚裔在好莱坞的一个里程碑,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这样从导演到主要演员全亚裔的大片阵容,在不被“洗白(whitewash)”就已属难得的好莱坞,实在罕见。


《摘金奇缘》海报


在讨论《摘金奇缘》的时候,大家喜欢提到25年前的《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这部1993年的电影和《摘金奇缘》一样,都改编自美籍华裔作家的同名小说,都是全亚裔班底,是比《摘金奇缘》更早的里程碑式的存在。


《喜福会》海报


但早在1961年,美国还出过一部电影叫《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这才是第一部由好莱坞一线影业公司发行(环球影业)、主要演员都是亚裔的影片。


《花鼓歌》本来也是一部小说,作者是从湖南移民美国的黎锦扬(C.Y. Lee),是林语堂之后第二位用英文写书的华裔作家。《花鼓歌》算是黎锦扬最出名的作品,在拍成电影之前,还被改编为音乐剧在纽约百老汇上演过。《花鼓歌》讲的是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上的故事:一名中国女子因为相亲结婚来到美国,却发现她要嫁的夜总会老板其实在跟一名舞女交往,未婚夫为了脱身,把她又介绍给其他人.....经过一系列与父辈的争执、以及三角恋的纠葛,电影最后以皆大欢喜的结局告终。


《花鼓歌》电影海报


相比来说,《花鼓歌》和《摘金奇缘》从情节上来说可能更相近,走的是“浪漫喜剧”的路线,但既然涉及到相亲和移民这样的题材,自然不可避免探讨到两代人的矛盾,《花鼓歌》的预告片里,也说电影描述的是“古老传统与现代爱情之间的冲突”。这部讲华裔故事、亚裔出演(虽然其中两名角色唱歌部分的配音不是亚裔演员)的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功,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电影还在2008年被国会图书馆选入“美国电影名录”,入选原因是它在“文化、历史和美感上具有重要意义”。


《花鼓歌》剧照。左为日裔演员Jack Soo扮演的男主角,右为华裔混血演员关南施(Nancy Kwan)扮演的女主。


《花鼓歌》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然而从“好莱坞亚裔电影”的整个历史来看,它的成功却似乎只是昙花一现。这之后直到《喜福会》,32年里都没再有过全亚裔阵容的电影;而《喜福会》的华裔导演王颖(Wayne Wang)也一度不想拍有关在美华裔的电影,因为他此前导演的以“排华法案”时期为背景的作品《吃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反响平平。


经历波折以后,《喜福会》最后也获得了成功,但回看从《喜福会》到《摘金奇缘》这中间的25年,不难看出亚裔电影在好莱坞又经历了一个几十年的空白期——别说打造亚裔班底,亚裔演员光是争取角色就不容易,也许我们能想起刘玉玲、Maggie Q、Sandra Oh、Harry Shum, Jr.等一些曾经或正在热门美剧里担任主要或常驻角色的亚裔,但恐怕也想不出多少。韩裔演员Edward Hong曾说过,亚裔在好莱坞是有很多机会——一两句台词的路人甲机会。而且露脸机会有时也意味着妥协,哪怕像在《硅谷》不止一次出现的Jimmy O. Yang,也不得不出演一个英文不好、爱耍小聪明、偶尔得理不饶人的华裔形象。去年美剧《夏威夷特勤组》中两名亚裔演员因不满薪酬低于同剧组白人演员愤而辞演,更是道出了亚裔在这个圈子里可能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待遇。


Jimmy O. Yang(左)在《硅谷》中的华裔程序开发员角色并不讨喜。


混血演员汪可盈在因为改掉华人姓氏被炮轰后的回击也很说明问题,她说自己叫Chloe Wang的时候没戏演,改成Chloe Bennet才接到工作机会,这话多少是有代表性的,也折射出了不少亚裔演员的困境。


汪可盈说自己在改姓以后很快拿下了《神盾局特工》中的角色。


有意思的是,演艺圈外也有过这种“改简历”的著名例子,比如印度裔的Vijay Chokal-Ingam假装非裔考上医学院的故事,一定程度上揭示的是“平权”下的滑稽现象;但同时,他更具名气的妹妹——印裔演员、编剧、制作人Mindy Kaling,却又正是通过NBC扶持少数族裔编剧项目开始崭露头角的。不同的领域,站在“平权”的两头,亚裔还面临着多层次的尴尬。


说回演艺圈,“洗白”现象更是近几年好莱坞被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笔者喜欢的斯嘉丽·约翰逊、蒂尔达·斯文顿、艾玛·斯通都出演过本来是亚裔的角色。她们显然不是有意抢占亚裔资源,但对此没有足够意识也是不争的事实,就像本来要在《地狱男爵》里出演亚洲血统角色的演员艾德·斯克林所说,接演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角色是亚裔,因此不仅是演员,“洗白”是制作人、编剧、选角、导演、经纪人等各个环节都需要重视的事情。


斯嘉丽·约翰逊出演由日本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攻壳机动队》中的主角草薙素子。


在以上种种环境下,笔者也就理解了《摘金奇缘》这样一个灰姑娘套路、还有点玛丽苏的爱情喜剧,何以会被看作亚裔在好莱坞的一个“标杆”。


从剧情上讲,《摘金奇缘》可能并没有多深刻,我还听到有看过试映的华裔观众评价说,电影讲的是“Rich”也就是富人,和是不是“Asians”其实关系不大,自己看了也没什么认同感归属感。但换个角度想,电影想要给观众的可能更多是一种参与感。光是从华裔导演朱浩伟(Jon M. Chu)的选角过程就能看出来:他去年1月发的网络召集令中,宣布要从所有亚裔中招募人才,这等于让全球亚裔都可能在一部产自美国好莱坞的大制作(预算据称3千万美元)影片里露面,不管是主角、配角还是小角色,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机会或跳板。


《摘金奇缘》男主的扮演者Henry Golding其实是马来西亚和英国混血,他的中选一度引发争议,甚至还有来自美国亚裔演员的质问,认为这种对混血的偏爱,是在助长好莱坞用偏白人模样的混血来掩盖亚裔所受的不公对待,也助长了对“混血不是真正的亚裔”的偏见。但结果证明,《摘金奇缘》仍然以“全亚裔阵容”的特点被人们记住了,而有关Henry Golding的争议,反倒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部电影对“亚裔”的重视,还有亚裔在好莱坞的境况,最终混血演员与亚裔演员之间,也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摘金奇缘》主演Henry Golding(中)、吴恬敏(右)和杨紫琼(左)在洛杉矶出席宣传记者会。(美国中文网驻洛杉矶记者摄)


另外,《摘金奇缘》原书的作者关凯文(Kevin Kwan)透露过,早在书还没写完的时候,一名想把书拍成电影的制片人曾建议他把女主Rachel Chu写成白人,但被他拒绝了。其实仔细想想,一名白人平民女孩与亚洲富豪家庭的碰撞,同样可以妙趣横生,但不管是关凯文还是朱浩伟,他们都坚持把握住了这个“全亚裔”的机会,所有这些,都让《摘金奇缘》显得更为难得。


在《摘星奇缘》之前,好莱坞过去近60年来的两部“全亚裔阵容”电影,多少也都有其缺陷。《花鼓楼》被批评过刻板化老一辈华裔移民形象,好像华人父母都是不懂现代社会、也不理解现代婚恋观的老古董。《喜福会》则被批评称,片中的亚裔男性都是负面形象,似乎只是用来衬托亚裔女性的自强自立和白人男性的善良大度,有割裂亚裔男性和女性之嫌。这些“缺陷”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也有文学作品夸大的成分。


电影《喜福会》


《摘星奇缘》自然也会有其缺点,但如果纵向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令人鼓舞的地方。比如,亚裔电影的题材可以很多元,能深刻结合时代背景,也能轻松有趣;亚裔能扮演的角色也很广泛,足可以撑起一部任何类型的电影;随着时代推进,要拍出一部全亚裔阵容的影片,阻力可能没有变小,但亚裔的勇气和决心更大,引起的关注和支持也更多了。


就在昨天(14日),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的主演刘亦菲晒出了自己的定妆照,造型获得赞赏一片。这部《花木兰》能对亚裔在好莱坞的地位起到多大作用还不好估计,不过刘亦菲能众望所归地击败一众白人“主流”演员获得角色,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刘亦菲的《花木兰》剧照


在《摘金奇缘》中扮演男主妈妈的杨紫琼说,“我都不明白为什么花了25年才出现又一部全亚裔阵容电影”,其实细究其中原因,说起来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希望这次不会再是昙花一现,下一次亚裔也不会再等32年或25年那么久,而《摘金奇缘》显然给了人们更多信心。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