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的中产社区基本消失!

2018年08月28日 加拿大移民家园


移民,其实离你很近


贫富差距是任何社会形态发展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就连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都这样描写到:


「任何一个城邦,不论多小,实际上都可以分为两个城市,一个是穷人的城市,另一个是富人的城市。」


摄影师约翰尼米勒( Johnny Miller)使用无人机捕捉了世界上最不平等的贫富差异。



他的项目“不平等场景”的灵感来源于他在南非拍摄期间,而后他拍摄了来自肯尼亚,坦桑尼亚,印度,甚至他的祖国美国的城乡贫富差异。



米勒表示:


通常人们很难在地面上看到贫富差异,但从空中向下看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两年前,摄影师约翰尼·米勒(Johnny Miller)从美国搬到南非后开始捕捉这些照片,此后他的作品在全球流传。



他说:


我发现最强大的图像是,当相机直视下来时所谓的“最低点”,看着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实际边界,有时候边界可能是一个围栏,有时是一条道路或一个湿地。


在这些图像中,你可以看到自己处于一个怎样的境遇。



印度孟买



在图像的左侧是达拉维贫民窟的边缘,曾经是印度最大的贫民窟,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拍摄地。


右边是更多富裕居民的住房,他们在国家证券交易所和一些印度最大的公司工作,这些公司总部位于Mithi河的另一边(左)。



达拉维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它成立于1883年,受英国殖民统治以容纳政府推出市中心的工厂工人,是来到城市后贫困的农村工人落脚的地方。


蓝色的屋顶实际上是塑料防水布,用于防止季风降雨



墨西哥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据信只有四名男子控制着该国全部财富的10%左右:



这是圣达菲,一个垃圾场式的贫民窟,部分转变为高档商业和购物区。



贫民窟最初是在圣达菲的垃圾填埋场附近成立的,因为人们作为垃圾捡拾者出售他们可以从垃圾堆中找到的任何东西。



政府最初打算,搬迁居住在这里的所有人为新建筑让路,但在遭到一些人的暴力抵抗之后,他们被允许留下来。



墨西哥城是世界第二大贫民窟地区的所在地,名为Ciudad Nezahualcoyotl。其中包括近120万人居住在狭窄的浇筑混凝土房屋,如图所示。



这是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



2012年,美国估计约有70%的人口,居住在这个位于Mikocheni北郊的贫民窟。


左边是富裕的土地。


曾经属于富裕的英国和德国殖民者,现在是豪宅,而右边是Msasani的贫民窟地区。



Vusimuzi(右)的贫民窟与南非约翰内斯堡的邻居竟是墓地。



这个贫民窟拥有30,000名,居住在8,500个小屋中的人,这些房屋夹在墓地、恶臭的河流和两个较富裕的郊区之间。


电力线路在棚屋上方运行,为城市其他地区提供电力。



南非约翰内斯堡,左边是Primrose的财富郊区,右边是Makause的贫民窟,该定居点约有30,000人。



这是Tembisa的贫民窟,这是该国第二大的贫民窟,它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目的是在种族隔离期间,安置白人区域的黑人。



Bloubosrand(左)是约翰内斯堡另一个富裕的郊区,平均房价超过50,000英镑,右边是Kya Sands的贫民窟,里面装满了几乎毫无价值的锡棚。



穿过定居点的道路,实际上是被污染的水道,而在过去,贫民窟一直受到火灾和仇外暴力的困扰。



凯斯公园,约翰内斯堡,贫民窟住宅紧挨着一间更加富裕的房屋。



Papwa Sewgolum高尔夫球场(左)位于一个贫民窟旁,距离6洞的球座仅数米之遥。



Imizamo Yethu是开普敦豪特湾的郊区,它由设计的住房区域(左)和贫民窟区域(右)组成。


由于密集的贫民窟,这个地区的人口与整个山谷的人口大致相同。



其实生活中,贫富的差异往往很难从地面上看出来,但从空中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让小编觉得震撼。


在电视剧《黑冰》里,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曾说: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他们残酷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最高层的人,可以最大程度的享受物质和精神的供应。


随着层次逐渐递减,最底层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能量,通常只能勉强维持他们的生存,精神供应几乎为零。


这就是现实。


而这种现实,现在被米勒用照片鲜明、决然地展示出来,或许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些沉思。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过大,不仅影响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涉及空间公平性与社会和谐的大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城市社会问题。


早在2016年,瑞信研究院就已发布了《全球财富报告》,该报告称:


全球0.7%的成年人掌控着全世界近一半的财富,而处于财富金字塔底部73%的人口每人拥有的财富不到1万美元。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就会导致分配不均,阶层固化、犯罪率升高,道德滑坡......


最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扭曲。


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老祖宗的道理一点没错。



多伦多作为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其变化和演进也是在不断进行。


一些固有的刻板印象,如多伦多的精英阶层都集中在市中心,已经默默发生了改变。


以往的市区和郊区之分,已被贫富聚居区域所取代。


由《多伦多星报》做的一个全新系列报道,将关注这个城市的变化,并重新审视一些旧有的刻板印象,


比如多伦多的精英都集中在市中心,喝着拿铁咖啡,但这时这刻似乎不再成立。



来自最新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多伦多的城区、郊区差异所定义的形象至少部分是错误的。


相反,整个城市变得越来越以收入来界定。


根据去年秋天的大多市公益金的报告,1980年代,多伦多的大多数社区都是中等收入者,但现在已不再是如此了。


多伦多大学城市研究项目主任Shauna Brail表示:


“我们从研究中得知,中等收入社区基本上正在消失。


我们看到非常富裕的社区和较贫穷的社区之间存在更大的两极分化,而中等收入或混合收入的社区总体上则更少了。”


大多市公益金(United Way Greater Toront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iele Zanotti认为,这座城市真正的分裂不是郊区与市中心,而是一系列按收入分隔的地区。


根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大多地区2015年人均收入税前为$50,479。


用之前发布的数据来绘制个人收入分布图,每个区块人口在2500到8000之间,出来的结果很能说明问题。



市中心仍有高收入社区群,近郊也有低收入群体,但郊区也有高收入的地段。


市中心虽然有玫瑰谷和湖滨等拥有非常高收入的地区,但也有低收入地区,例如Moss Park以东的街区,以及Sherbourne和Parliament 街之间的皇后东街。


后者是多伦多廉租房所在地,家庭的总收入中位数仅为15,136元。


而其正南,则有新建的公寓,家庭中位收入为87,488元。



根据2016年选区的人口普查数据,受过高等教育的比率最高的也聚集在市中心的圣保罗和圣三一/士巴丹拿社区。


但是一些郊区,如第5选区(怡陶碧谷/湖滨),67%居民接受过高等教育,而第3选区(怡陶碧谷中心)的Markland Wood,有59%的高等教育率。


虽然这里没有星巴克,但许多居民都是精英。


据怀雅逊大学城市建设研究所执行主任Cherise Burda说,缺少公共交通网络会进一步隔离低收入社区,较贫穷的社区往往也是公交的沙漠。


Burda也认为,这个城市并非被市区和郊区分开,相反,它被中产阶级的消失所推开。


生活在公交服务欠缺的地区的市民受到了二次打击,因为旅途时间更长,或者需要买车和加油,这些成本可以超过居住的租金。


二十年前,基本在每个社区都能找到一样的超市和商店,但是今天只能找到少数有高档社区,大片都是基本生活水平社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多伦多主要是中产阶级社区,但是现在只有29%的社区属于中产阶级社区。


接近一半(48%)的社区是低收入社区,居民拿到的收入只有平均收入的37%到60%。


与此同时,多伦多最富有的区块里,人们的收入按今天的货币价值计算,已经从1980年的$163,000上升到 $420,000 ,翻了一倍不止。


不平等问题是显示各个阶层分别占了多大的份额,而两极分化是考察收入水平向两个极端流动的程度,因为中间阶层消失了。


这两个现象都是阻止人们奋斗的因素,也威胁了加拿大最注重的价值——公平和机会。


文章来源:中文热点

哈喽大家好,我是家园小编,大家可以叫我小园子。

作为家园网微信幕后的小园子。我可以帮您解决移民之路上的各种问题,为您排忧解难。

也可以做您吐槽倾诉的对象,陪您聊天哦~还在等什么呢?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添加小编微信。等您哦~


如果您对移民、留学、资产配置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或文末留言,直接回复“意向国+称呼+电话”,将由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