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低龄化趋势与日剧增。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们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也要独自克服重重困难。例如语言障碍、交友问题、文化差异、独立生活等等。出国留学对他们既是一种人生的探索、丰富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他们在挑战自己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他们一直和自己竞争,用自律抵制诱惑,他们要在异域文化中迅速长大,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平台。说澳洲留学的成败取决于英语一点也不夸张,而且最应该却很难真正通过的是语言关。刚来澳洲的留学生可能不习惯澳洲独有的口音和方言,可是对于未成年人,最多需要三五个月就可以战胜听力上的困难。学术阅读也是一样的。语言的输出远比输入难。西方老师特别喜欢通过学生的写作能力衡量他们该科的学术水平。对于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学生,我认为写作能力是可以随着年龄增长、个人阅历、读书量的积累而进步。口语在一定程度上也如此。一个人的谈吐是她学识、内涵和素养的体现。我认为“听说读写”中的说最难。首先,在亚洲长大的人英语非母语,发音不标准,无论后天如何训练模仿。其次,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英文用词说法不地道,和澳洲当地人说话方式不一样。第三,没有长时间在澳洲生活的留学生不理解当地的习语土话。它们可能来自某部流行的电影,或者语出某本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也是为什么留学生不懂澳式幽默,这种诙谐更是披上了一层带有颜色的文化面纱。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学生社交能力,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他们适应澳洲社会的速度。对于洋溢着青春的年轻人,他们努力和别人建立友谊。一个人不管在哪里,只有在社交和情感上稳定了,才能在学习上安心和进步。青少年会特殊地在意和质疑他们自己的身份和特征,他们因归属感而寻找校园中适合自己的朋友圈。留学生中,有些人渴望澳洲朋友。交友成功的人间接疏远中国朋友圈,而失败的再回到中国人中间就会遭到同胞的讥讽和排斥。一些留学生自己觉得语言不好,不愿意主动开口和接触,以致与其他背景的学生和本地人交流减少,结果圈子更加固化。只扎堆于中国圈子的留学生英语的进步处于减速度,自动的徘徊在澳洲主流文化之外,难于融入当地社会。再次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方面的差异。这也是留学生在融入本地时常见也是更为深一层次的问题。对于一些留学生来说,语言可以不断锻炼提高,文化方面比如兴趣爱好也可以培养,但是固有的一些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容易改变,而这里,对留学生的跨文化沟通的能力的要求也更为之高。中国学生很难掌握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出于一些中国传统观念或者是功利的因素,一些大学专业中往往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比如商学院。从小就做算术题的他们只会埋头于题海,写五花八门的纸质练习册。澳洲作业需要多种技能,例如科技和互联网的使用与掌握、团队合作精神、长篇大论的各种论文等。澳洲学习是自主学习和批判性、创新性思考相结合,学习强调学生主体,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多,学业成果展示方法多样。中国人普遍腼腆内敛,留学生在脱稿演讲与幻灯片展示上还有待提高。考核评价学生方式多样,没有一考定终身。中国孩子从小到大被父母老师管惯了,生活上父母全包,学习上老师灌输,按照既定的方向循规蹈矩。而少小漂洋过海,缺乏父母的监督,许多自律自控差的留学生无所事事,整天追剧打游戏。他们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只能在考试前临阵磨枪、抱佛脚。坏习惯恶性循环,耽误了自己也辜负了父母。一个人生活不可避免的要独自处理很多学习之外的事情:购物、银行业务、衣食住行,还有难耐的孤独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