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还是宁波晚报的一名记者,我被派往宁波象山县去采访一位在方圆百里赫赫有名的剪纸大师谢才华。
他虽然出身农民,自幼跟他的伯母,农民画家高妙兰学剪纸,但也绝对不是传统的农民了。当时他在象山国土局做公务员,还担任副局长职务。我采访他那年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没有退休。他不会说普通话,所以交流起来有些困难。
谢才华非常痴迷于剪纸,据他说,他每天早早起来进行创作,周围花鸟鱼虫都是他练习和刻画的题材。但365天,天天剪,花鸟鱼虫都被剪了很多遍,剪什么题材成了令他头疼的事情。
鸡年他突发奇想,他要剪100条不同形状的鸡。他做到了,并且栩栩如生。狗年到了,他就剪狗,各种形状的狗剪了100条。载体纸张一律都是喜庆的中国红。他说象山县动物园是他观察和琢磨动物形态的地方。最后他剪了一本《百十二生肖图》,并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剪出来世界最多形状的鸡和狗。得到鼓舞后,他后来相继创作了《百龙图》、《百嬉图》、《百禄图》、《百福图》、《百寿图》。他被人们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谢才华的剪纸都是无偿给大家欣赏的,他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他乡下老家建个个人剪纸博物馆,让人们免费参观。谢才华很勤奋作品也很多,不得不摊在地板上展示给我看。我蹲在他家木地板上翻看他厚厚的红彤彤的剪纸作品。我对他在枯燥中日复一日的坚持满怀敬意,但看着看着,突然感觉一种莫名的单调和苍白。我似乎能感受到他在创作时的一种挣扎,那是一种努力想整出一些精彩来却找不到突破点的无奈。
若干年后,我移居美国。一天我下班回家后随手打开电视,电视上正好在播放TED演讲。一位法国的剪纸女艺术家Béatrice Coron披着自己剪得精致的长斗篷上台,讲述她的剪纸艺术人生,并当场展示了她的部分作品。
我呆了。
她作品的载体绝大部分是白色的或者其他颜色的纸剪的,意想不到的是还有玻璃和不锈钢;很多作品面积非常巨大,需要卷轴来收藏;关键是题材丰富,且极具时代感--有时装,建筑,音乐,体育,宗教,历史……甚至哲学。平面的纸被她剪成了立体的艺术作品,剪成了可以穿戴的时尚服饰。每一副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让人看了心里充满了欣喜和愉悦。
她希望她的作品和生活息息相关,有实用价值。她做到了。她的作品除了在美国国家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法国博物馆等多家世界顶级博物馆展出,并被多国图书馆和艺术馆收藏外,更多的被用作商业领域。或作为图书中的插画;或被人买去装饰在欧美的橱窗里和客厅里;人们在公园的椅子背上或者地铁里也可以看到她剪的作品。
据她讲,她除了在欧洲国家生活过,也曾经在墨西哥,埃及和台湾生活过多年。每到一个国家,她都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在游历多国后,她定居在纽约。她并不是天生的艺术家,而是快40岁时才开始她的剪纸艺术生涯。我特意到她的网站看了,她游历数国的丰富经历及所见所想成为她创作的源泉,在她的作品中都有显示。透过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你可以看到一颗丰满快乐的心灵和多彩多样的人生。
那天看完节目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我采访过的那位剪纸艺术家谢才华,虽然距离我采访他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多年,我甚至一时记不全他的名字了。如果从剪纸的技术层面讲,谢才华未必不如这位法国剪纸艺术家;从努力程度来讲,我认为谢才华可能更勤奋。但为什么尽管呕心沥血地创作,他作品的题材却局限于喜字,窗花,小动物和伟人头像呢?
伟大的艺术作品无不来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并受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影响。同样,剪纸艺术是大师们把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地表现出来,折射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谢才华和法国剪纸艺术家Béatrice Coron创作题材不同,在于他们的人生阅历迥异,视野和视角大不同。非艺术家的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就好比我们无意中交出来的剪纸作品,是不是也折射出了我们视野和阅历呢?
那晚我在日记上写下:有时阅历和视野比简单的努力更重要。敢于梦想,拥抱多元文化,尽情体验和丰富人生。
希望你也是。
文章作者:刘文娟
喜欢这篇文章?打赏一下作者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东方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投稿”查看投稿细则~
回复#聊天室# 你的成长、工作、生活困惑,将有机会获得新东方名师的答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