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标普(S&P)近期报告着眼于公司债券的“脱媒现象”

2014年07月04日 普华永道澳大利亚



自2008年经济衰退以来,中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市场,银行逐步非中介化,债券在各行业中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全球性中产阶级的不断上升,这些和世界人口老龄化一起共同导致了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的重大信贷转变。我们预期未来五年这些转变仍会继续,从去年估计的53万亿美元,到2018年企业发行新债和再融资可能会突破至60万亿美元。

全球企业信贷的重心正处于转向亚太地区的转折点。从区域上看,到2016年,中国企业债券发行额将超过其北美和欧洲的总和。由于亚太地区借贷机构的信用度普遍低于北美和欧洲,我们认为这将导致其整体风险增加。因此,如果不改善风险评估机制,不提高监管机构对危机蔓延的警觉,未来将面临的金融压力风险会从亚洲开始,最终掀起大浪。

在中国,政府似乎更倾向于让有政府背景的实体进入债券市场,以有助于深化国家的资本市场。而在日本,除非安倍经济理论(Abenomics)更为成功,国家是可以继续使用债权证券,债券可在它的到期日时返还而无须再次融资。

在亚洲其它地区,尽管相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那些区域性的债券市场规模较小,但发展这种债券市场却是未来一个长期趋势。亚洲地区对此仍然依赖于银行体系,也就是说贷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关系网来驱动。因此,我们预计2018年亚洲资本市场份额仅会小幅增加。

亚太地区的借贷需求是全球企业融资一个较大的份额,在某些行业其增长速度尤为突出,脱媒化也日趋加大,标普(S&P)一直密切关注其随之增加的信贷风险。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扩大,以及货币政策的逐步正常化,非金融企业实体对融资需求的增长可能面临信贷条件收紧的困境,这是由于融资成本的上升,银行贷款能力逐渐减弱所致。

与此同时,在今日澳大利亚财经评论(AFR)的一篇报道分析,过去一年本地企业发行债券量下降,部分原因是国际市场因套汇成本的显著下降而更具吸引力了,一个明显的转变是,当澳大利亚公司寻求融资时,明显倾向于欧洲市场而不考虑美国和当地市场。促使国际债券市场吸引力日趋增长的套汇正常化需要一些本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积极势头的推动。本国公司的当地债券发行量今年到目前为止达到了3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46.9亿美元的发行量降低了20%。

澳大利亚各银行可能加大海外债券发行以利用有利的信贷市场,而企业界则置身事外。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公司在当地和国际资本市场发行了债券,筹集约124亿美元。这低于2013年筹资总计300亿美元的增长率,也远低于今年由当地银行筹资的510亿美元的记录。

非金融业接待需求

各种债券和贷款占公司借贷总额的百分比

已发行证券和贷款(2013年实际总值,2018年预计总值)

各行业中企业债权的累积增长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普华永道对信息的准确性不负任何责任。

原文出自 S&P'srecent report tackles the issue of disintermediation of corporate debt awayfrom the banking sector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