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一身浮华,音乐家杨谊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

2015年08月17日 BQ澳洲





编辑/王菲 文/曾燕子


2013125日,北京音乐厅,一位身着中式演出服,手拿萨克斯管,站在舞台中央,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一起,深情而悠扬地演奏着。琴音吟尽浪漫之风采,凄切之倾诉,也吟出了这位萨克斯管音乐家的音乐人生。


22年前,褪去一身浮华,杨谊毅然从总政军乐团退出,离开故土,踏上一片陌生之地,也踏上他寻觅音乐之路。22年后,归来的杨谊站在了中国最高的音乐舞台,上演了自己委约著名音乐家储望华创作的《中音萨克斯管协奏曲》,一部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萨克斯管协奏曲。这也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至今59年的历史上,唯一一次演奏萨克斯管协奏曲。这一天,是静默的,是饱含泪水的,是激动的,不仅是他一身之中都难以忘却的纪念,同时也是定格中国古典萨克斯音乐里程碑的一天。


【“我只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普通人”】

七月的墨尔本是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沁入心肺的凉意,墨尔本演奏中心独特的后现代式的建筑风格在这萧瑟的冬季,更突显一分高冷的艺术气息。就在演奏中心的大厅内,我第一次见到这个传说中的人物。


他,中等身材,戴着一副无框眼镜,一身休闲服饰,就如同平常与我们无数次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样。


“您好,我是杨谊,久等了”。


简单,有力,温文,儒雅。


在此之前,我以为我即将见到的会是一个充满孤傲清冷气质的音乐人,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艺术家,毕竟那么多头衔赋之于其头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与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萨克斯管协奏曲的演奏家;最早在国外大学从事专业萨克斯管研究的华人音乐家;墨尔本著名私校Scotch College建校150年来首位华人萨克斯管导师。


但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我发现我错了,而这简短的开场白只是打破种种预期的开始。




【“音乐,那是没有考虑过的事情”】

和许多音乐家不一样,杨谊与音乐,与萨克斯管的缘分并不是一见钟情式的,甚至刚刚开始的时候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34年前的杨谊和现今大部分的中学生一样,专心于学习,沉浸于那个“知识就是力量”的魔咒里。他的唯一愿望就是能顺顺利利的考上大学,如同普通人一般。“音乐,那是没有考虑过的事情”。


然而,命运却喜欢和这位热爱学习的年轻人开玩笑。早在六岁的时候,他便开始接触音乐,虽然是父亲“强迫的”,带有一丝“怕出去学坏了”的意图。但是,就是因为父亲这样一个怕孩子学坏了的举动,开启了杨谊的音乐之门。


因为懂得二胡,杨谊成了学校里的文艺委员;也正因为是学校的文艺委员,当总政军乐团到湖北招生的时候,作为一个“任务”,“不能让人家觉得我们学校没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杨谊“被迫”去参加总政军乐团的招生考试;也正是去参加了总政军乐团的招生考试,杨谊被总政军乐团的于锡彬老师“相中”,前往北京学习萨克斯管演奏。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杨谊所乐意的。在前往总政军乐团招生考试的时候,他仍然抱着单词书在背诵单词。那时的他,用今天的话来说,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爱读书的好孩子。甚至,当他知道被“分配”到学习萨克斯管的时候,他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件乐器。现在,杨谊谈起当年的事情,无可奈何已经可以成为一种戏谑,“没办法的,体制内的东西,强迫性的,必须去做……其实,如果能把一件事做成,强迫一下也未必不可。”


人生就是那么无常,当年那个失望于分配到萨克斯管的少年,如今却成了华人萨克斯领域的翘楚。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他爱上这个乐器,并与之终身为伴呢?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喜欢才坚持的,还是因为我不得不坚持,”杨谊说。在这样朴实得近乎单纯的答案之后,却是一个华人世界所罕见的、所值得骄傲的大师。“我学一个东西,我就想把他学懂,并不是说我热爱一个东西,我觉得不是。我只是想知道,这个学科到底是个怎样的nature, 我是一个爱求真知的人。”


也许正是这种求真知的精神,在漫长的、日夜接触的环境下,杨谊爱上了这样一门乐器。但是,是在哪个瞬间爱上它,是因为什么原因喜欢上它,永远成为一个谜,让喜欢杨谊的人津津乐道,或许是在某个夜晚独自练琴的瞬间,亦或是朝夕相处中偶尔的一瞥。




【褪去浮华,只想作一个把音乐搞懂的人】

在前往墨尔本之前,杨谊是受严格纪律约束的军旅演奏家。总政军乐团是一个乐团,但是必须军队化管理。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条有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早上排练,下午学习,晚上演出”的生活,为杨谊打下了良好的职业演奏家的基础。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杨谊作为一名学者的那种执着和追求。作为一名渴望知晓萨克斯管学科“nature”的求知人,20年前的中国萨克斯管音乐学习环境显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即便他用尽力所能及的方法,十年不懈地坚持英语学习,阅读外文书籍,“一有外国专家访华就想尽办法去听课”,仍然是不够的。“当我演奏这个乐器,有一个技巧我一直突破不了,没有人能帮助我的时候,我就萌生出国求学的念头。” 1991年的秋天,杨谊毅然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环境,在众人的不解、疑惑下,踏上了前往寻求音乐真知的道路。这一次,他来到了墨尔本。


这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时期。在PeterClinch教授的帮助下,他成为了这名当时被誉为“南半球唯一一名会吹萨克斯管”的音乐家门下第一位东方学生。私人学生的学费不那么高昂,但是杨谊并没有利用这个条件多打工,而是尽可能把自己的生活标准减到最低,尽量把时间用来练琴。常常从琴房出来,天都黑了。杨谊打趣地说道:“现在回去那栋房子,大部分人都还认识我——就是一天到晚就在练琴的那位。”当然了,和大多数的音乐人一样,来到墨尔本这个艺术殿堂,总想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初到墨尔本的那段日子,杨谊几乎每天都在和演出打交道——“有钱没钱都去演,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一技之长,”杨谊笑道。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谊慢慢的感觉到,人们并没有他想象中那样欣赏自己的演奏,西方人有着更自由的音乐思想,“他们崇尚original(原创)的东西。”这对杨谊来说无疑是影响巨大的,从那以后,杨谊就一直为产生中国风格的萨克斯管协奏曲而努力。同时更加注意用萨克斯管独特的乐音,传递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执着变成了一种品质,音乐符号变成了有生命气息的乐章,音乐也不再用是否“成功”这样的概念去衡量,这种境界的超越,杨谊认为是最宝贵的。


一位听过杨谊演奏储望华萨克斯管协奏曲的听众曾这样赞扬杨谊的演奏:“他对音乐的理解堪称优秀,通过这首乐曲充分展现了萨克斯管的吟咏浪漫之风采,温暖圆润之音色,哀怨凄切之倾诉,他把储老师对中国民歌《孟姜女》用萨克斯管来吟唱与管弦乐队进行的精彩编织展现无遗,令人大为感动。一曲过后,怀着敬仰之情,我把我的手都拍痛了。”




【搞艺术,首先要能照料自己的生活】

储望华老师曾教导杨谊:“我没有少教过一节课。”意思是说,在做艺术创作的时候,他也在勤奋地为衣食住行而工作。和大部分的第一代移民一样,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第一想法便是解决温饱问题。“我有这个技能,自然而然就想到要是能用这个技能谋生,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杨谊说。


和中国传统的师徒式的教育关系不一样,杨谊和他的学生更倾向于西方化的教育关系。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出,杨谊并不认为自己是这些学生的师傅,而更倾向于做一名闻道于先的前辈,把他所知道的东西,传教于后。早在1990年他仍然是一名总政军乐团的萨克斯管演职员的时候,他就编译了《EZ萨克斯管教程》,由中国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系统性地介绍萨克斯管这门乐器,也是杨谊作为音乐传播人所做出的第一次尝试。到了墨尔本,杨谊一边学习萨克斯领域的最新知识,一边将这些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每一位学生。正因如此,他在澳洲考级中曾创下一天15个学生获得15个全A的成绩。这让担任考官的Peter Richard 先生,著名私校Scotch College的木管系系主任,礼贤下士,亲自邀请杨谊到Scotch College教授学生萨克斯管琴艺。杨谊像许许多多墨尔本勤奋的艺术家一样,数十年来,授课不懈,为墨尔本培养了大批新一代音乐人才。




【以学院派的技艺,安静地去演绎能触动大众心灵的音乐】

采访中,我问杨谊,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一名音乐教师还是一位音乐人?杨谊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音乐人”。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杨谊在演奏上取得了许多职业演奏家也没有取得的成就,而在墨尔本许多人的印象里,杨谊只是知名的音乐老师。


杨谊说:我今天愿意来做采访,是想通过《北京青年杂志》与广大澳洲的华人教师们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在澳洲做音乐教师是时间利用率很高的工作,是可以有空间和机会去追求教师本身的演奏和创作梦想的。


2013年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合作无疑是杨谊音乐生涯中的巅峰。跟任何事物一样,巅峰之后,往往就是返朴归真。对于杨谊来说,在古典音乐的道路上跋涉三十年,完成了丰盛的积累之后,真正想做的,就是以学院派的技艺,安静地去为大众演奏,通俗真挚,无需高深。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杨谊是一个直接的人。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终于组建了自己的“巴古浪‘音心’”通俗管弦乐团。乐团请澳洲顶尖音乐人Nick Buc为音乐制作,与杨谊合作多年的Scotch College音乐系主任John Ferguson 担任指挥,杨谊本人出任音乐会艺术总监并担任乐队首席。


现代音乐史经历了巴洛克、古典、浪漫和新音乐四个发展时期,“巴古浪‘音心’”意在集古今名曲之大成。特别一提的是:“音心”是杨谊的自创字,代表乐团是以心灵来演奏音乐。2015912日晚,杨谊将在Xavier CollegeEldon HoganPerforming Arts Centre率领“巴古浪‘音心’”大乐队进行墨尔本的首场演出。演出的当天也是《墨尔本华人音乐家协会》的成立纪念日。为墨尔本的华人音乐家做些公益,杨谊认为已经是水到渠成,心境和环境都已成熟。《墨尔本华人音乐家协会》将开办一项由华人组织的国际音乐比赛,力争把比赛办成与墨尔本这座城市的国际地位相符合的澳洲和国际一流音乐比赛。


一路走来,杨谊一直很从容,不急功近利,不喜欢去装。一直就是一种凡人心境,认真去做一件件的小事,到后来,或许发现,这就是所谓的不平凡……



欢迎转发朋友圈!本文出自最新《BQ澳洲》杂志『艺术人生』栏目,阅读杂志原文,可购买杂志或网上阅读。请支持澳洲100%原创中文周刊。谢谢合作!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来自澳洲中文周刊第一品牌《BQ澳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