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留学圈。
中国赴海外留学的学生数目不断的增长,在他们的留学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学生身上挥之不去的“中国病”。不得不说由于这些“病症”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他们的留学生活。请大家跟随小居一起来解密这些“病症”,小居不收膝盖,请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喔~~~
成绩是唯一标准
在中国,也许是因为学生基数庞大,一个班至少也有40人,很难像国外那样多元化的去评判一个学生,所以学习成绩就成为了最最直观的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经过十多年的熏陶,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对学习成绩看的很重,在留学生活中,成绩也就成为了一个对同学的评判标准。
在澳洲则大不同,有人问过招生官,考试成绩对招生的影响有多大呢?招生官说:两个成绩都还不错的人,成绩差距不是最终被录取的标准,更具影响力的是课外活动情况——比如乐于助人,参加了许多义工活动;或者在音乐体育方面存在特长,这些都会成为的亮点。就算日后结束了留学生活,决定在澳洲找工作,面试官也不会因为成绩优秀就决定录取你,反而可能会觉得你会不会是个书呆子。
上课时是一只沉默羔羊
在留学生活中,经常有刚出国的学生问:我明明那么认真的在上课,可是我的课堂成绩为什么这么糟糕?在中国的课堂上,我们的重点是在“听”,老师不喜欢上课插嘴的学生,老师总说有问题也要课后讨论。再说一次,这大概是中国每个班学生人数太多的原因,如果一人一句的话大概课都不用上了。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澳洲课堂则不然,老师对课堂表现是十分重视的,这就包括了出勤率和发言次数。如果只是在教室里“认真听课”,也就只能拿到出勤分,而发言分数是0!这样的话课堂成绩想要高,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说中国重视的是结果,那么澳洲重视的大概是过程,所以教授是很喜欢哪些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学生的,即使他们最终的考试成绩也许没有“沉默寡言”的中国学生那么好。
不能否认的是很多中国学生并不习惯上课发言,而且对自己的英语口语并不是那么有信心,怕闹出笑话。但是在留学生活这种环境下我们也只能强迫自己去做到了,如果一直迈不出那一步,那就永远停留在原地。口语不会提高,成绩也不会提高。
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在国外这种陌生的环境里,跟中国朋友在一起可能会有种安心的感觉,然而中国留学生有时候会做的太过,形成一种中国人扎堆在一起的情况。不能说“找同胞”这件事是不好的,毕竟孤身在国外,遇到困难大家也可以相互帮助。但是要注意度,如果你周边都是中国人,出国的意义在哪里?
澳洲学生表示,学校里总会看到一群结伴的中国人,他们讲着中文,让澳洲人觉得很难跟他们交流。他们呆在中国的圈子里,没有跟外国人交朋友的想法。
小编想说的是,出国就是为了更多的接触国外的人和事,如果你的朋友只局限于中国人或者大部分是中国人的话,那并没有什么意思。当然也不是说到了国外就不要和国人接触,毕竟有的事情只有同胞能理解。但是如果你想真正融入澳洲生活,那就每天吃披萨意大利面,去澳洲派对,那么你可以多和澳洲人接触,可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除非你出国也只是想拓展在国内的人际关系,然后拿一个学位回国,那么多交些中国朋友也是对你有帮助的。
就这样默默跟风
在澳洲大学很注重的一样东西就是批判性思维。这是国外认为中国留学生最缺乏的东西。在你听到别人说对一件事的看法时,第一反应不会是相信他所说的,而是去思考这件事合不合乎常理。
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是不要盲目跟风。我们总喜欢问别人经验,但是我们在知道经验之后,不应该是完完全全的照搬,而是应该要分析,要选择。相信这是大家都干过的事情,就是问师兄师姐选什么课比较好,选什么老师比较好。
在澳洲的第一学期,很多人都建议不要选太多课。因为不习惯,尽管每个人的情况有差别,但应该没有人能一到陌生环境就立刻融入,需要一段适应期。不习惯纯英文的授课环境,有时候上起课来会很辛苦,甚至因为选太多课导致学习压力太大;不习惯跟周围的人讲英文,也许是你的口语不好,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在澳洲,每一个人都是在朝着他们想成为的人的方向走着。因此,一个人如果花很多时间做义工,他们是未来希望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你如果对艺术感兴趣,那么你就去做这方面的事情;不要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做和商科有关系的事情,你也去逼自己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到头来,受苦的还是你自己。
(文章转载自网络)
「小编乱语」
让我们拿到PR,去看世界上更多的风景吧!
盈德留学移民,全澳洲史无前例的大优惠来啦!
戳"阅读原文",来盈德拿iphone 6S